初级经济师国债指标

火腿肠配方便面宅女必备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277

首页> 经济师> 初级经济师国债指标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水晶球玻璃心

已采纳

考试马上就要来了,为了做好考前的准备工作,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备考知识点: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2020初级经济师财政税收备考知识点: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

(一)收入总额

企业以货币形式和非货币形式从各种来源取得的收入。包括:

(1)销售货物收入;(2)提供劳务收入;(3)转让财产收入;(4)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5)利息收入;(6)租金收入;(7)特许权使用费收入;(8)接受捐赠收入;(9)其他收入。

(二)不征税收入

(三)免税收入

1.国债利息收入:企业持有国务院财政部门发行的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2.地方政府债券利息收入:企业持有2012年及以后年度省级政府发行的地方政府债券渠道的利息收入。

3.符合条件的居民企业之间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是指居民企业直接投资于其他居民企业取得的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4.在中国境内设立机构、场所的非居民企业从居民企业取得与该机构、场所有实际联系的股息、红利等权益性投资收益;不包括连续持有居民企业公开发行并上市流通的股票不足12个月取得的投资收益。

5.符合条件的非营利组织的收入:不包括非营利组织从事营利性活动取得的收入,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

(四)一般收入项目的确认

(五)特殊收入项目的确认

66评论

悟不尽的情深缘浅参不透的红尘绝恋

考试知识源于备考复习期间的学习,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中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常考知识点:衡量国债相对规模

衡量国债相对规模有两大指标如下:

1.国债负担率:又称国民经济承受能力,是指国债累计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

(1)这个指标着眼于国债存量,反映国家累积债务的总规模和整个国民经济对国债的承受能力,是研究控制债务问题和防止出现债务危机的重要依据。一国的GDP值越大,国债负担率越小,则国债的发行空间越大。

(2)国际公认的国债负担率的警戒线为发达国家不超过60%,发展中国家不超过45%。

2.债务依存度:即指当年的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当年债务收入当年财政支出)。

(1)该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财政支出有多少是依靠发行国债来实现的。

(2)我国债务依存度的计算有两种口径:

一是用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全国财政支出额,即“全国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二是用当年债务收入额除以当年的中央财政支出,即“中央财政的债务依存度”。

(3)国际公认的债务依存度警戒线在15%~20%之间。此外,在“以旧债还新债”机制下,还有一个用来反映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即当年付息额占当年中央财政经常性收入的比重。

87评论

你的她比我高端大气上档次

九月马上就要过去了,备考复习已经进入了最后的冲刺阶段,为了做好考前的备考复习,下面由我为你精心准备了“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

初级经济师2020经济基础备考知识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及其综合协调

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主要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和收入政策等。

(一)财政政策

1.财政政策及其政策体系

财政政策是由财政收入、财政支出、预算平衡、国家债务等方面的政策构成的财政政策体系。财政收入政策的主要内容是由税种和税率所构成的税收政策,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内容是政府的各项预算拨款政策。

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于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基本平衡。

2.财政政策的调控作用及手段

了解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有:①国家预算;②税收;③国债;④财政补贴;⑤转移支付。

3.财政政策的类型

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将财政政策区分为平衡(中性)财政政策、盈余(紧缩性)财政政策和赤字(扩张性)财政政策三种类型。

(1)社会总供求平衡时,国家预算应该实行收支平衡的平衡财政政策(中性政策)

(2)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时,实行增税减少财政支出的结余政策进行调节——盈余财政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压缩需求

(3)社会总供给大于社会总需求时,实行减税增加财政支出的赤字政策进行调节——扩张性财政政策,刺激需求

(二)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及其政策体系

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控制和调节货币数量、信贷规模和利率水平及稳定币值的一种经济政策。它是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汇率政策等具体政策构成的。货币政策一般是由中央银行来制定和执行的。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2.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及手段

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了解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手段)主要包括: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调控机理: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等于向流通中投放货币,由此银根松动、市场利率下降,资金需求增加,信贷规模扩大;反之,中央银行出售有价证券,等于回笼货币,收缩信贷规模。

3.货币政策的类型

货币政策的核心是通过变动货币供应量来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

根据货币政策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方面的不同功能,可以把货币政策分为均衡性货币政策、扩张性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三种类型。扩张性货币政策可以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性货币政策可以抑制社会总需求。

当经济发展中出现有效需求不足时,需要降低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

当经济膨胀时,需要提高存款准备率、再贴现率,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有价证券。

(三)宏观调控的综合协调

除财政、货币两大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外,还有产业政策、收入政策、投资政策、消费政策和对外经济政策等,它们共同构成宏观经济政策体系。

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必须将各项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结合起来,综合运用。

综合协调体制要求:①目标统一;②政策协调;③功能互补;④适时适度。如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配合使用上就有“双松”、“双紧”、“一松一紧”、“一紧一松”的多种选择。

128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