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公司从业人员挂名风险

我的每个你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4715

首页> 金融从业> 基金公司从业人员挂名风险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愿你是时光带不走的爱人愿你是时光抢不走的爱人

已采纳

“基金经理挂名问题存在多年,太普遍了,好在整改要求比预期中低。”沪上某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

根据近期监管要求,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产品,被动型产品的基金经理最多同时管理15只产品,如果新基金申报时“超标”,则会让基金公司进行调整。对于大部分基金公司来说,根据这一上限进行调整基本没有什么难度,也有业内人士认为门槛设置太低,起不到整改的约束作用。

严查“挂名”告一段落

7月23日晚间,多家基金公司产品部收到监管通知,要求新基金申报过程中,增加拟任基金经理与督察长承诺产品不存在“挂名”行为,已进入申报流程的产品需补充这一材料。除了新基金外,存在2名及以上基金经理共同管理的存量产品情况也需填报承诺函。一时间业内风声鹤唳。

当时,业内流传着各种“限制”版本,有的说一个基金经理可能最高带3个产品,有的说是5个,还有的说是7个……不少业内人士担忧如果限制过严,可能会导致基金公司调整困难。

最新消息显示,根据近期监管要求,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产品,被动型产品的基金经理最多同时管理15只产品,如果新基金申报时“超标”,则会让基金公司进行调整。

“严查挂名总算告一段落”,上述公募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基金公司根据这一上限进行调整的难度并不大。

数据显示,主动管理基金数量达到10只及10只以上的大多是固定收益基金经理。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大中型基金公司和发行较多债券型基金的银行系公司。

监管要求比预期低不少

但也有公募人士认为,最新的监管要求比之前预期有差距,很难起到约束作用。

深圳某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基金是否好卖和基金经理有很大关系,大部分新发产品都会采取双基金经理组合。在营销期利用老基金经理宣传,在建仓期老基金经理指导,过渡一段时间后,再由新基金经理来实际管理。但他也坦言,“老带新”在具体操作中确实存在变形,比如有些老基金经理从不参与实际运作,真的只是“挂名”,更有甚者,实际操作人并不具备基金经理资格。

不少接受采访的公募人士分析,随着公募业务迅速扩张,产品数量越来越多,而基金经理数量并没有同步增长,“一拖多”产品比比皆是,挂名管理后遗症凸显。

基金经理“一拖多”现象究竟有多严重? 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统计,截止7月23日,正式运作的公募基金数量5587只,在任基金经理数量2022人,人均管理基金数量只。《金证券》记者注意到,在2022位基金经理中,只管理1只基金的基金经理有310人,占比;管理2只的有287人,占比;管理3只的有232人,占比;管理4只的有218人,占比;管理5只及其以上的基金经理各自占比均不足10%;管理基金数量在10只以上的基金经理有335人,合计占比。有13名基金经理名下管理的基金数量在20只以上,管理数量最多是某基金公司债券基金经理,其管理的债券与混合基金数量高达26只。

“一拖多现象严重,有指数基金、量化基金等非主动操作管理基金批量管理的情况,有混合基金股、债等不同资产分别配置基金经理管理的情况,也有挂名管理情况。”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曾分析。

采访中,不少公募人士认为,困扰多年的行业顽疾要想根除,监管一定要出重拳。“我觉得主动管理型基金经理最多管理10只产品的门槛太低了,个人认为5只比较合适,只有这样,基金公司才不敢打擦边球,基金经理才敢拒绝挂名,代销机构才会拒绝合作。 ”深圳公募基金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说。

(文章来源:金证券)

26评论

偶然说一次谎

对你而言,没什么风险的,主要是看公司制度,一般做基金或者理财的,其实就是相当于一个销售人员,自己不必承担风险,只要你不跟客户瞎许诺。当然,基金公司也要是正规的,不懂可以追问,谢谢

153评论

唯缺你

如果基金做得好,对你有利!如果基金做的不好或者出现违规或违法的结果,对你有很大的负面影响,而且你要担任一定的责任!同时你要看你们当时备案的时候递交的各种制度性文件,里面怎么规定投资流程和风险控制以及责任追溯!

176评论

比不上在你身边徘徊

您好,首先私募基金公司应该需要的证书是基金从业人员资格证书,不是证券的。其次,挂靠肯定是存在一定风险的尤其是挂靠成为法人或者是股东等高级管理人员,原则上是不建议做此操作的,被相关协会发现的话不仅仅会取消证书,而且还会涉及到证书持有人3-5年内不能再该行业从事相关工作,要承担一定经济和法律责任。

151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