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1
浏览数
16801
坚强不是只有你满腹委屈努力不要让她来等你不起
基金经理是按着末尾淘汰制的,基本年末排名在后13的都要离职的分险,去年虽然大部分基金经理收益都是正的,但是也是有差别的,有的先进场,有的是看见别的基金经理开始报团,然后跟着去报团,然后在快到山顶了才进场的,能力还是有差别的。然后加上这段时间的杀跌,有的基金经理提前抢跑,很早前就开始换仓抛售,而很多基金经理成了接盘侠,基金经理看见大幅亏损也会找人来承担责任的。
96家公司基金经理离职
在新基金发行数量及份额均创新高、部分存量基金赚钱效应凸显的背景下,公募基金经理的离职潮却来得愈发“汹涌”。
Wind数据显示,2019年离职基金经理人数为233名,同比增加20%。2017年、2018年这个数据分别为170名、194名。
业绩表现或是离职导火索
公募基金属于人才密集型行业。
正常而言,一个硕士应届毕业生,从助理研究员到基金经理需要5年以上时间。
在“渡劫”成功之后,是何原因导致基金经理选择离开?
一位基金从业人士向《投资时报》记者表示,其原因离不开业绩表现,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是业绩亮眼,一种是业绩乏力。
业绩优秀的基金经理离职是因为找到了更好的去处。
这其中有小公司跳到大公司的,原因是大公司提供了更好的薪酬水平以及更强的募资能力;
当然也不乏大公司跳槽到小公司的情况,原因是大公司人才济济,容易遇到职业发展瓶颈,而小公司提供了更高的职位和更灵活的激励机制。
而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离职往往是因为遭遇较大压力,比如由于“末位淘汰制”被动离开,或者自己主动换个平台,谋求业绩的转变。(有见 财经 )
除了因业绩不佳之外,也有一些寻求“大厂”机会而选择跳槽的明星基金经理。
譬如,圆信永丰基金前首席投资官洪流,他于2019年1月末离职,旗下所管理的6只基金更换掌舵者,随后“转会”嘉实基金。
目前,洪流管理着嘉实策略混合、嘉实价值成长、嘉实瑞红三年定开、嘉实多元债AB。
就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对基金公司的影响 ,上述基金从业人士表示,这对于大中小型基金公司的影响都会很大,原因在于:
第一,无论直销客户还是代销客户,都会对离职后的基金业绩产生质疑,产品短期会面临赎回压力;
第二,会影响重要客户对于该公司投研团队稳定性的评分,从而影响重要项目竞标的成功率;
第三,如果新接任的基金经理不能维持好的业绩,会引发客户投诉及负面舆论等不良后果;
第四,会给投研团队其他成员带来压力
今年年初,有40位基金经理相继离职,今年初市场波动比较大,1月份大涨,2月份又大跌,这也是导致人员流动的一个市场大环境。在离职的基金经理中,有知名的基金经理,近年的业绩收益排名前十,但也有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业绩差,达不到制度审核。离职有以下三点原因。一,主动离职,有更好的去处,在巅峰时刻离职找下家会有更好的待遇。二,被动离职,制度考核不及格。三,工作压力大,离职休养,缓解压力。
一,主动离职,有更好的去处,在巅峰时刻离职找下家会有更好的待遇。
这部分离职的基金经理因为短线业绩好,好多都去了更大的公募基金平台或者著名私募。带着荣誉过去能有效的自抬身价,获得更好的报酬。
二,被动离职,制度考核不及格。
基金经理的压力很大,业绩排名在同行50%以下会被警示,如果排名在后三分之一,就可能会被淘汰。此外,基金经理排名也与收入直接挂钩。有不少离职的基金经理的年度排名垫底,比如有两位今年1月离职的债券型基金经理,他们管理的定开纯债基金近1年来排在同类近3000只基金的最后30名,近2年来收益也排在最后20多名,再不走真混不下去了。
三,工作压力大,离职休养,缓解压力。
在粉丝看来,基金经理指点江山豪情万丈,但平均从业年限只有年,好点的公司平均年限在4年左右,差点的还不到半年。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高、每天面对涨跌互现的大盘,很多基金经理难以摆脱抑郁状态,甚至有些英年早逝。3月1日,国金证券发布讣告,公司投行一位39岁的员工陈姓员工因呼吸心跳骤停,在2月的最后一天突然辞世。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基金经理离职对于所持有的的基金影响是很大的。要仔细考察新任的基金经理以往的投资成绩和风格,再决定要不要继续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