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978
匿名告白
职能 :
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职能是 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 。中国人民银行实行 行长负责制 ,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具有咨询议事机构的职能。
业务 :
中央银行通过自身的业务操作来调节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和 社会 货币总量,借以实现宏观金融调控的近期和远期目标。
要能够区分哪些是资产哪些是负债:
中央银行的负债:储备货币基础货币(货币发行(发行的银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银行的银行)),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发行债券,国外负债,政府存款(政府的银行),自有资金,其他负债;
中央银行的资产:国外资产(外汇、货币黄金、其他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政府的银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对非金融性部门债权,其他资产。
存款准备金制度 :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存款下金融机构所吸收的存款必须按一定比例向中央银行缴纳一定准备金的制度。法定存款准备金、超额存款准备金。
货币乘数 :中央银行发行的基础货币(M),包括 社会 流通中的现金(C)和银行体系中作为准备金的存款(R)。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基础货币,创造出倍数的货币供给额,其中, 基础货币 和 货币供给额 之间的倍数关系,成为 货币乘数(m) 。
存款货币创造过程中存在一系列漏出因素:
提现率c :客户提取的现金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
超额准备金率e :超额准备金与存款总额的比例;
法定存款准备金r ;
这些漏出因素会使货币乘数 减小 。
m=(c+1)(c+r+e)
简单情况下,假设商业银行只保留法定存款准备金,其余部分全部用于发放贷款,没有超额准备金,且实现 非现金结算 制度,此时 m=1r 。
货币政策体系包括: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货币政策工具体系、货币政策操作程序。
货币政策目的目标 :
最终目标:稳定物价(首要)、充分就业(失业率=自然失业率)、经济增长(GNP增加)、国际收支平衡、金融稳定;
中介目标:银行信贷规模、货币供应、长期利率;(选择标准:可测性、可控性、相关性、抗干扰性和适应性);
操作目标: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证券市场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其他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行政命令,间接信用控制:道义劝告、窗口指导)、创新型货币政策工具。
存款准备金制度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 银行信贷规模 ,从而 间接 地对社会 货币供应量 进行控制的政策。特点:是一种 威力强大 的货币政策工具,即使准备率调整幅度很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缺点:难以确定调整法定准备金率的 时机和调整幅度 ,而频繁地调整也使银行 难以进行适当的流动性管理 。
再贴现政策 :直接调整或制定对合格票据的 贴现利率 ,来干预和影响 市场利率 ,从而调节 货币供应量 的政策措施。(提现利率上升,货币供给减少,流动性降低,市场利率升高)特点:对 市场利率 产生 直接 影响,同时附带有“ 告示效果 ”,向银行和公众传递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信号和方向。缺点:中央银行处于 被动 的地位,再贴现政策的效果取决于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对该措施的反应。
公开市场业务 :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 买卖 各种有价证券以控制货币供给量及影响利率水平的行为。(央行买证券,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下降)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证券主要包括:回购交易、债券交易和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优点: 主动 权完全在央行,可以进行 经常性、连续性 的操作,可以 较为准确 地达到政策目标,且具有较强的 可逆转性 。
回购 ,央行与一级交易所的交易:
正回购:先卖后买,收回流动性,到期投放流动性;
逆回购:先买后卖,投放流动性,到期收回流动性。
债券交易 ,央行与二级市场上的投资者的交易:
现券买断: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上买入债券,一次性地 投放 基础货币;
现券卖断: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 回笼 基础货币。
中央银行票据 ,即央行发行短期债券,央行通过 发行 票据可以 回笼 基础货币,央行票据 到期 则体现为 投放 基础货币。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传导机制一般过程:货币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
利率传导机制: 传统凯恩斯主义学派 ,核心变量为 利率 , 货币供应量(升)->实际利率(降)->投资(升)->总产出(升) 。
信用传导机制:银行信贷渠道, 货币供应量(升)->银行存款和贷款(升)->投资(升)->总产出(升) ;企业资产负债表渠道, 货币供应量(升)->股价(升)->净值(升)->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贷款(升)->投资(升)->总产出(升) 。
资产机构传导机制: 货币供应量(升)->股价(升)->托宾q(升)->投资(升)->总产出(生) ,托宾q=企业市场价值资本重置成本;财富效应, 货币供应量(升)->股价(升)->金融资产价值(升)->财务困难的可能性(降)->耐用消费品和住宅支出(升)->总产出(升) 。
汇率传导机制:资本总是从利率相对较低的国家流向利率相对较高的国家,货币供应量(升)->实际利率(降)->汇率(降)->净出口(升)->总产出(升)。
以上为准备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考试,学习帮考网课程的笔记,在此记录,以备复习。
别那么晚睡梦会短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对经济的贡献。信用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conduction mechanism of monetary policy) 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从运用货币政策到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过程,货币传导机制是否完善及提高,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对经济的贡献。货币政策从政策手段到操作目标,再到效果目标,最后到最终目标发挥作用的途径和传导过程的机能。货币政策分为制定和执行两个过程,制定过程从确定最终目标开始,依次确定效果目标、操作目标、政策手段。执行过程则正好相反,首先从操作政策手段开始,通过政策手段直接作用于操作目标,进而影响效果目标,从而达到最后实现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目的。 在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大致可分为四种途径,即:利率传导机制、信贷传导机制、资产价格传导机制和汇率传导机制。金融市场在整个货币的传导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市场实施货币政策工具,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通过市场了解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调控意向;其次,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通过市场利率的变化,接受金融机构对资金供应的调节进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行为;最后,社会各经济变量的变化也通过市场反馈信息,影响中央银行、各金融机构的行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不仅取决于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市场化取向,而且取决于金融机构、企业和居民行为的市场化程度,即它们必须对市场信号做出理性的反应。如果它们不能完全按照市场准则运行,即不能对市场信号,包括中央银行的间接调控信号做出理性反应,那么货币政策工具就不可能通过对货币信贷条件的调节来实现其政策目标,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就会受到梗阻,货币政策效果就会被减弱。
三年一场梦
【答案】:通过银行贷款、资产负债表、非预期的价格水平和家庭流动性效应四条渠道。(1)银行贷款渠道传导机制认为,当中央银行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时,银行的存款及其准备金增加,与此同时,银行可用于贷款的资金也增加,从而使银行更多地发放贷款,导致全社会的投资增加,然后通过乘数作用,最终使国民收入增加。(2)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机制认为,当中央银行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时,企业股票的价格上升,从而使企业资产负债表中的资本净值增加,这时,企业向银行借款的信誉上升,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进而更加扩大投资规模,从而刺激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长。(3)非预期的价格水平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关键解释是,物价水平非预期地上升,会使企业负债的价值相对下降,债务负担减轻,因为企业债务按契约规定的价值支付。这时,由于企业资产的价值没变,结果导致资本净值增加。假如中央银行实施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应量增加会使物价水平非预期地上升,企业的资本净值增加,这时,企业向银行借款的信誉上升,更容易获得银行贷款,进而扩大投资规模,从而刺激总需求和国民收入的增长。(4)家庭流动性效应强调,当家庭拥有大量金融资产时,股票价格的上升,使家庭拥有的金融资产增加,这时,它们将会更多地购买耐用消费品和住房,从而刺激国民收入的增长。
优质金融从业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