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19304
转了身就不回头
为什么现在从银行辞职的人越来越多,总结起来,本人认为有以下几点:一、银行是去能力化的机构,进入银行就是生产线上的操作工,营业网点的销售员,没什么技术含量。二、以为是干金融,其实是被金融干了,银行除某几个有技术含量的部门,其他都是工作在金融行业,不是干金融,是被金融干。三、收入低,压力大,没前途,无专业。现在银行收入比以前差,各项考核指标多,尤其是计价工资,很多人都拿不了多少,收入其实和其它服务行业差不多,一人在银行,全家跟着忙。信用卡、存款、理财、基金、手机银行、保险、ETC银行产品越多,员工指标越多,除了工作,没有乐趣。四、对象难找,凄风苦雨过青春。网上三不娶就有银行女。我所处的银行,30+的未婚肤白貌美的小姐姐愁嫁,帅气健康的小哥哥无处安放荷尔蒙!
海是那片曾经哭蓝的天
在我们的身边也是有许多的银行企业,大家应该都非常的清楚这些银行。银行和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都是息息相关的,每个人或多或少都要和我们所熟悉的银行有过交集。但是对于在银行里工作的这些人给大家的印象就是那绝对的金饭碗。每天穿的非常的正式,而且上班的地方也都是每个城市最好的地段。
在银行几乎都是大业务,而且每年的年终奖也都是让我们非常的开心,在银行上班就是一种成功人士的感觉,不光是稳定,而且他的福利和待遇都非常的好,社会地位也很高,发展也比较有前途。
就在最近的这几年的时间里,却出现了一种现象。在之前大家都想进入的银行。到了现在却有很多的人想从银行离职,不想在银行工作了。我们都猜想是不是银行的待遇不如原来的好了。还是因为如今的发展趋势。首先其实在银行,许多人都适应不了银行大厅的工作。喜欢在后台部门工作。但是在一个办公室里勾心斗角也是难免的,所以说有些人就产生了辞职的念头。
银行也是企业企业的发展也是要经历这些阶段的,我们为客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还需要在办公室里勾心斗角。许多人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一般都在互联网上进行金融服务,所以说在这方面挣钱非常的难,就有很多人离开了银行。想借助社会关系前往一个更好的平台发展。
一人一半才是伴一人一口才是侣
在许多长辈的眼中,他们认为在银行里面工作是一件很不错的选择。如果自己的儿女能够在银行里上班,就会觉得很有面子,而且他们会认为银行的工资非常高,还比较的轻松。可是,为什么现在在银行里工作的人,越来越多人选择辞职呢?
其实主要是在银行里面有一些比较大的压力:
第一个是需要面临考核的压力。有的人会认为银行就是拿比较多的工资来做比较少的事情。其实银行已经过了黄金时期,现在银行所面临的监管变得更加的严格,竞争压力也很大。工作人员需要面临的银行考核指标也是越来越多了。在我们看来网点五点就已经关门了,实际上里面的员工还在扎帐、开会、培训、甚至给客户打电话营销为办卡。即使是再小的支行,它的考核指标也不会低于二十项。
第二个是工作强度太大,任务繁琐。银行员工在处理业务的时候,他们所经过的每一笔业务都需要全神贯注,不能有任何一点儿的差错,长时间的精神集中会让大脑十分疲惫,而且一般一做就是一整天,这会让很多人的身体吃不消,脑袋很容易难受。
第三种是风险压力变大了。如今的理财产品是不一定能够保本的,这就有很大的可能需要承担损失的风险,做这行的,是非常看重口碑的,如果这家银行口碑不行,就会马上失去客源,这就给员工很大的压力。
情比坚贞
银行业曾经是个“只进不出”的好去处:收入高、福利好、旱涝保收。但当银行不再能“躺着挣钱”,职业发展空间逼仄,而外面的世界更精彩,越来越多的银行人感叹着“时代变了”,开始告别这个行业。银行中高层离职或是因为薪酬待遇和更好的发展空间,而普通的基层职员离职则或许是由于银行业风光不再后,不堪承受压力的选择。究其原因,银行离职潮是中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竞争不断加剧的必然结果。1,骤增的不良率。不良率高企的数字落地到现实中,最先被砸中的是银行内部负责拉存贷款的客户经理,高企的不良率让其收入几乎在几年间腰斩。2,压力大,收入减少。近期所有银行从业人员直接的压力源,银行员工的业绩与工资收入挂钩。银行净利润增速下跌,与不良率升高关系密切相关。直接导致银行员工收入锐减。许多人选择离职。3,互联网金融的诱惑。对传统金融行业来说,互联网金融所带来最大的竞争压力,是对人才的竞争。近一年来,不少银行中高层打破在银行业内流动的惯例,投奔互联网金融或民营银行等新型机构。
素颜也可以霸气
网络金融的发展,银行监管越来越严,内部压力越来越大,岗位竞争越来越激烈。银行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而且银行的网络柜台已经的逐步取代人工柜台,僧多粥少,竞争激烈,压力越来越大。现在很方便的支付宝、微信以及P2P等业务基本上能满足普通人的需求。这样,银行的业务就收到极大的影响。
我国银行业机构众多,人员庞大,有数据显示,截至 2015 年底,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共有法人机构 4,262 家,从业人员 380 万人。就以大家经常看到的2017年整个银行业裁员5万人,那么在整个银行业的从业人员中也只占,随着改革开放,随着金融市场化的不断发展,银行工作人员的权力越来越少、责任越来越大。
曾经的高收入增长不再持续特别是存款、贷款、利润等业务发展的压力越来越大,考核压力越来越大而监管却越来越严格。因此,一些银行人难以再现往日的辉煌,觉得失落、觉得无助、觉得衰落也就在所难免了,而一些老的银行人辞职离开银行也就在所难免。尤其近几年来,私人银行的崛起,让银行业的竞争越来越大。
实际上,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部分现有的人才也开始外流这。对银行来说也是较大的风险点相关报告显示,有44%的银行家认为银行薪酬大跳水是银行人才流失的主要原因;有54,3%的银行家认为应该积极改进员工薪酬激励机制,加快引入并推广股权、期权等激励手段。而从业内以及行业横向对比,很多人产生或者直接选择离职。
幼子
1.没有背景,校招考入,怀有憧憬,上几年班看懂套路,心中理想破灭2.没人的话,干活是你的,责任是你的,背锅是你的,加薪去你的,升职没你的,前途渺茫3.全是擦屁股的活,前一手违规放贷,上级派给你,你要接活儿,想办法收回来,还得躲着cbrc的检查,前一手高高兴兴躲出去度假了,回来时候基本给擦干净了,她也调省行了4.一将无能,累死三军5.光让马儿跑,不给马吃草。下指标,定任务,不给时间完成,逼你用被占用的所剩无几的个人时间,不给费用礼品,逼你自己搭钱倒贴,麻痹的,业务全是刷脸啊,联系客户不要钱的啊6.同事要休假出国,给你一天时间接收业务,之后的一周全靠自己,没人帮你,,,期间还有各种日常事务需要处理,你当我张无忌呢,现场学太极,出国这种事不要办签证的啊,出国不要领护照啊,出国不要买机票啊,怎么不提前说,非要明天就飞走了,今天才安排我开始接收业务7.你加班加点干工作,上司在隔壁办公室玩手机,打扑克,说是陪你???8.没有正激励,全是负激励,干好了没说的,干不好罚钱9.工资少,基层真的少系统,一个阿三给其他国有行开发的系统,兄弟行没看上,不稀罕要的玩应儿,改吧改吧,让大boc花大价钱买回来奉若宝典,一点也不好用,直接导致办业务慢,储户排队大骂和投诉,间接导致总要占用休息时间升级系统和测试系统11.文山会海,以开会代替执行,上班时间长长长长长…长,休息时间总被各种培训,开会,加班,活动等占据。
思念成海
可是最近这两年,却出现了一个现象:以前是挤破门槛都不一定能够进入的银行业,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主动离职的现象。这是什么原因呢?难道是银行待遇没有原来好了,还是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所以用不了这么多银行从业人员了,还是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呢?下面本文就为你详细的分析下这里面的原因。首先,讲一个在银行工作的朋友的故事:这位朋友是位应届毕业生,名牌财经大学毕业,经过层层筛选进入了一家国有银行。据他本人说,福利待遇都挺好的,可是才上班不到半年,他自己发掘自己已经抑郁了。主要的原因就是,刚开始的时候每天都要去站柜台当柜员,一天到晚就是坐在柜台上,面对客户的压力,点钞、改密、填单子,跟工厂流水线没有任何差别,还要时不时的面对刁难。因为不适应银行大厅的工作,这位朋友抓住一个机会进入到了后台部门工作。可是事情并没有好起来,以前的各种考核指标,比如拉存款、开手机银行等等指标并没减少,更增加了办公室的一些勾心斗角,老同事们对新员工也是处处为难。各种的不顺,让这位朋友省心疲惫,产生了辞职的念头,可是他的这个想法又完全得不到家人和朋友的理解。因为在他们眼中,银行工作本身就是很好的呢,外面哪里去找这么好的工作呢,于是这位朋友就这样左右为难,以至于“抑郁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新出现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出的金融服务,因为其方便性和快捷性,取代了银行部分的业务,而这些业务在银行以前却占了很大的比重和重要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银行的存款和理财业务,以余额宝为代表的理财产品的出现,很快的分流了银行的活期存款业务,这导致了银行失去了大量的低成本的资金,自然就出现了效益相比以前少了不少的情况。也就是说,银行不能躺着挣钱了,必须要在其他业务上面挣钱了。
相约十年毁终身
本人曾在某国有银行客户经理岗位工作了6年,刚离职,现在体制内工作,对此问题比较有发言权。 我所在的一级支行,共50人左右,仅2020年当年,就有6人离职,且都是年轻骨干,离职率达12%。说起离职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众所周知,银行的工作压力和工作强度一直比较大。我在银行担任个人贷款客户经理,工作时间同时受理3组客户是常事,经常一遍签业务一遍接电话,一心二用还得保证不出错;唯一休息的时间就是整理客户的按揭资料,因为这时可以不用说话、不用解释客户的各类问题。经常有客户看到我的工作状态后感叹“你们这个工作真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加班更是常事。同时,还要担负存款贷款各类业务指标,心理压力比较大。然而,这样的辛苦,收入却并不算太高,尤其16年降薪后,收入与付出明显不成比例,银行工作的性价比变低。 其次,工作强度与心理压力导致身体受损。上文已提到工作强度问题。长时间保持紧张的营销状态,手机永远都会有客户打来各种电话,领导一句话就要去无偿加班,应酬太多不得不喝大量的酒,经常要各种求人来换取业绩,永远有回复不完的各种邮件、报告、统计表格,周末还要给各个不认识的客户打电话挨个问是否能存款…支行体检,光信贷部8人中有7人都轻度脂肪肝,还都是30岁左右的年轻人,身体严重亚 健康 ,简直以命换钱。(关键还换不来多少钱) 第三,工作幸福感与获得感低, 社会 地位大不如前。干的工作比较枯燥,但风险较大,尤其信贷方面,放贷款了是行领导业绩,贷款变成不良了却是自己罚款;某个业务,领导说能做就必须做下来,不管借款人具体情况,客户经理沦为简单的操作工具,没有工作获得感。同时, 社会 地位大不如前,尤其19年力推ETC时,五加二、白加黑的走街串巷甚至深入各个村庄免费装ETC,还不时被村里人鄙视“现在银行人已经沦落到这样了”“你不就是个干银行的服务员么”。 马云曾说,如果员工离职,无外乎两个原因:钱没给够,心委屈了。银行离职的年轻人们,这两个原因基本都占了。 进入体制内后,有了充足的休息时间,白天也没有那么劳累,回到家中也有精神跟家人聊天、陪孩子玩耍甚至写写文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在原来银行工作时,是根本不敢想的。虽然离职后收入明显降低了一些,但还是要说一句,“离开银行,真香” 一是工作指标压力大。 二是国有五大银行工农中建,工资上下级差距呈几何级递减,总行高得离谱,省行坐着挣钱,县支行又苦又累,一年下来,到手的钱也就不到10万元。 三是地方性城商行和信用社,工资水平高,福利好,但是一人在银行,全家都遭殃,都要为完成存款、理财、信用卡和贷款围着团团转,致使, 社会 上流传着一句话:信用社就不是人待的地方,尤其是一个女人。 首先对“离职潮”的说法,不知依据什么,反正我是存疑。 这几年城商行的机构网点都在持续扩张,向县、乡延伸,都在招兵买马;当然,也有些行由于金融 科技 水平提升在精简人。综合这两点,银行从业人员即使不增,但也不可能大减,不明白你说的“离职潮”是怎么来的。 我更认同的说法是银行从业人员的流动性加大了,这个银行到那个银行、考事业编公务员等都有,但这边出人那边进人,这各行各业都一样,大家认为是铁饭碗的事业编、公务员同样流动性很大,我觉得这是 社会 进步的表现。 最主要的原因,银行的最好的日子过去了,目前 社会 融资更多通过资本市场去搞到最低成本的资金,只要你企业好,压根不缺钱,现在需要从银行贷款的基本都是效益极差的企业,贷一个瞎一个,不瞎也是时间的问题,政府平台等贷款利息收入极低,甚至亏本。 其次,银行的高薪高业绩增长模式没有改变,还是靠高压来提升业绩,市场还不好,自然扛不住的人太多了,选择离职。 大银行的总部机关好混,有资源人脉的客户经理好混,其余的那就是一个惨,未来,中国会出现大面积的银行兼并潮,地方中小银行基本会消失,年纪大的好办,现在30左右的你还真得为未来多想想,一旦自己四十几岁失业手里的钱还少那可是挺惨的事离职,随意人们的意识认知的提高,逐渐在北方也蔓延开来。随着 社会 的发展,人们的意识也没有了传统的铁饭碗、大锅饭的想法了。相反,随着国家就业政策的宣导,多渠道发展,让大多数人开始尝试接受了工作选择的多样性。不只是银行,应该是每个行业都存在着离职的现象。但是银行业出现大的离职潮不外呼有一下几方面原因。 一、随着国家世界性的发展,开放了金融市场,银行业也必然出现了井喷式的发展,除了国字头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各种股份制商业银行,民营银行,外资银行,都遍地开花式的设机构,布网点。尤其是近几年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到来,给传统银行业带来了史前的冲击。银行业之间,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银行业之间的竞争呈白热化状态加剧。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市场竞争法则给充分表现出来了。自然各银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加大考核力度,降收入,是银行不得不采取的措施。银行员工加班加点成了常态化。在这种情况下,造成员工离职就成了必然。 二、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处罚力度的加大,直接转化为银行内部对提高合规经营度的压力。对员工业务操作中的不合规现象直接进行处罚。长此以往,也给员工的心身 健康 带来了很大压力。 三、银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工作环境的密闭性,工作时间的延长,自然而然就减少了员工的自由时间,尤其是对新员工来说,基本上都是逐步缩小了交际圈。长时间的伏案工作,也给员工带来了颈椎腰椎的疾病。所以说,这也是造成员工离职的一个原因。 四、银行业收入的降低,使不再成为人们眼中的高收入群体。合规经营的管理力度的不断加大,处罚力度的加强,考核压力的提升,直接改变了人们对银行业的向往。有点从传统的香饽饽一下子变成鸡肋的意思。 综上所述,现阶段银行业出现大的离职潮,是 社会 发展,行业竞争激烈所引起的必然结果。银行出现离职潮有一段时间了,飞刀作为20年的老银行,可以给大家说说看。 1、以前的银行离职很少 飞刀在2000年时候,银行工作压力大,收入也很高。辞职没有听说过,很多该退休的员工还想着返聘,多赚钱。 2、现在离职的原因是收入少 就北京来说,银行员工收入大概每月1万多到手。(别不信,银行是工资条看着不错,到手不多)。有的员工收入可能一万都达不到。——当然银行平均收入都很高,大家都懂。 在北京送外卖月收入1万,快递1万多,银行的收入不高了。 3、离职的重要推手是压力大 以前的银行,只要做做存款,放放贷款,就能存贷差轻松赚钱。 现在不行了,存贷差消失了。一堆新花样赚钱,什么卖基金,保险,代销,实物金条等等。无穷无尽的学习,无穷无尽的折腾。 现在监管严格,无穷无尽的检查,自查。 这么折腾,而且是没有尽头的折腾,很多人都不想干了。 4、银行人没有前途 以前飞刀作为北漂,在银行收入完全能支持在北京买房。 现在,在银行工作,买房简直就是幻想。一月2万不到的到手收入,北京买房难度太大了。只要是外地人,家里没钱,来银行工作,大部分都会辞职——毕竟天天辛苦,做一辈子北漂,谁都受不了。 5、观念还没有转变 很多人思维还是老一套,以为银行很赚钱,来了一看,不赚钱还特累。咋办?辞职! 如果刚开始就搞清楚,银行赚钱不多,跟送外卖差不多,也许希望小了,失望就不会太大,辞职就少了。 飞刀预计未来银行辞职会少一些,毕竟想赚大钱的不来银行就是了。 6、银行用工方式成问题 现在所有银行都搞劳务外包,很多员工做了10年,还是外包员工。这种情况让很多人绝望!辞职是肯定的。 至于为啥子搞外包,还是银行赚钱能力下降,节约成本所致。 7、银行没有安全感 很多国企收入也不高,大家生活还不错,也没有多少人辞职。 银行不一样,特别是小的商业银行,天天搞狼性文化,天天折腾人。学习某些互联网公司,逼迫年纪大的人辞职。——又没有互联网公司给的钱多。 没有安全感,导致很多人辞职。 说银行辞职,很多人说瞎扯,飞刀所在的银行北京普惠部,三年辞职率超过四分之一。你说这算不算多?很多人特别是柜员、客户经理抱怨的无非就是钱少、累、责任大、任务重等等。但是钱少、累、责任大、任务重的工作不单单只是银行。那么为什么银行离职的人越来越多呢,有一点很多人并没有提到。那就是大多数银行基层岗位是消耗人脉的岗位。其他的工作,有的很辛苦、很累、很忙,但是总能够给你的亲朋好友提供点东西。医生辛苦吧,但是谁都愿意交一个医生朋友;基层派出所的民警也辛苦、责任大,但是结交个警察朋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应该也愿意吧;教师也累、还有公务员也有人抱怨累、责任大。如果你有个银行基层员工朋友,你觉得他能给你提供什么帮助?存贷款利率优惠?想多了,支行行长都不一定有这个权限。金融理财建议?很多都是话术,不是多么有技术含量的内容。反倒是这个银行基层的朋友会经常找你帮他办个信用卡、办个ETC、买个贵金属等等。关键是很多不同银行的产品都同质化,你愿意办很多信用卡吗?你高兴拆了原来A银行的ETC再去装B银行的吗?人际交往,讲究的是互惠互利。而银行基层员工基本上只能消耗人脉,却没什么可以提供帮助的。所以银行员工的朋友,绝对是超越了利益的超级真爱。还不如有些售货员,说不定还有能给你便宜个几块钱的权限。很多离职的银行基层,抱怨说任务完不成。任务完不成被领导骂两句也就算了,久而久之,亲朋好友都敬而远之才是最可悲的。哪里来的离职潮?根本不存在。这都是不了解实际情况的人杜撰出来的。很多人特别是大学生,争得头破血流要进银行工作呢![大笑][大笑]银行工作依然是一个不错的饭碗,有的人把它称为金饭碗,也许现在银行不算是金饭碗,也没有出现大面积离职现象,我不知道题主从哪得来的这种结论,我觉得结论不可靠。 现在职场和人力资源市场已经发展到了一定阶段,可以说已经很开放了,人才流动通道更加畅通,所以有一部分人选择跳槽或者离职创业都属于正常的现象,银行也只是普通的一个行业,有一些人选择跳槽或者辞职都是正常的,也是个别现象,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情况啊。至少在我生活的城市没有出现这种好像,人们虽然有所抱怨,但是很少有人选择从银行辞职,银行依然是一个比较有竞争力的工作。 为什么银行出现离职会有这么大的反应,我觉得还是传统观念在作祟,以前人们认为银行就是金饭碗铁饭碗,拿到了就一辈子踏实了,谁也不会选择放弃这么好的香饽饽,所以出现离职的人,大多人的观点就会觉得不可思议。归其原因,我觉得还是保守思维在作怪吧! 如果你非得说为什么有离职的?我觉得:一是年轻人思维更加活跃,不甘于一辈子在一个单位退休。二是工作压力较之前加大,好多人不能接受这种压力,或者说不能完成所谓的任务考核,选择逃避。三是正常的人员流动,人才市场已经开放,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不同行业情有可原! 随着市场的不断开放,国内经济多样性的繁荣、资本市场与外界沟通的越来越频繁,这些都会影响到银行的业务,从而直接影响员工的稳定性。 第一,现在银行的员工,绝大多数都是合同制或者派遣制,和其他国企差不多,都没有所谓的铁饭碗之称。现在主力军都是80后、90后,尤其是90后的年轻人,换工作在他们看来也很正常,这个现象不光是在银行业,其他行业也一样。 第二,现在的银行经营,除了很少一部分纯后台行政类的岗位没业绩压力,其他岗位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完不成业绩的很多,收入波动也很大。这也是很多人出走的原因。 第三,近些年市场上各类投资机构、理财公司、券商等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他们需要人才,从银行里挖走了很多有经验、有资源的专业人士,这也是一个原因。
优质金融从业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