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会理论与案例的结合

心尖上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5

首页> 会计职称> 注会理论与案例的结合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走着走着就变了走着走着就散了

已采纳

我们知道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考试要求5年内考过6科科目,因此我们要学会择优选择,合理搭配科目,提高单科通过率。如何搭配报考注会科目?一、注会各科目的特点从知识层面上来讲:总体难度由难到易依次排列为《会计》,《审计》,《财务成本管理》,《税法》,《经济法》,《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从学习角度上来讲:《会计》和《税法》重在理解和记忆知识;《审计》语言难懂,重在理解;《财务成本管理》需要掌握和运用公式;《经济法》和《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侧重于记忆。专业阶段各个科目:1、会计是基础,入门难度大2、审计是关键,专业性质强3、财管是难点,公式计算多4、税法内容较琐碎,侧重记忆应用。5、经济法较独立,理论和案例结合。6、战略较灵活,学会搭建知识框架。二、注会科目搭配学习原则1、计划几年通过考试,每年报考几个科目?选择备考科目因人而异,包括个人基础、备考时间、学习能力、学习毅力等,考生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学习计划。如果你的备考时间较少。可以计划一年考2-3科;对于全职考生,可以计划一年考3-4科。如果你学习能力强,备考时间充足,那么也可以选择一年备考6科。2、关联性强的科目可同时报考。会计与审计、税法关联度较高,财管与战略联系紧密,所以考生在选择科目时可以将关联度较高的科目放在一起备考。但是也要注意难易结合,搭配学习难度高的和难度低的科目,均衡考试难度。通过以上的介绍,相信大家对注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接下来自己给自己制定一个量身打造的学习计划并且落实到位,相信你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171评论

深情不及久伴厚爱无需多言

最近有同学反映,称自己在备考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不清楚接下来的备考时间如何去安排,对此,深空网针对各科目提供几点建议给大家,希望有所帮助。会计:建议学习时长400小时CPA专业阶段中,会计科目内容最多,考查范围非常广,因此考生备考下来所需要的时间也是最长的。另外,会计是整个注会考试的主心骨,学好会计对其他科目的备考也是大有裨益。这也是为什么建议大家优先备考会计且基础一定要打牢的原因。审计:建议学习时长350小时如果将其分为三个阶段的话,基础阶段200小时,强化阶段100小时;冲刺阶段50小时。对于没有审计实务经验的考生来说,审计内容理解起来相对较难,我们可以通过认识审计的本质——独立性这个点,用情景化记忆去理解知识点。所以第一阶段的基础一定要打牢。财管:建议学习时长350小时各阶段的时长安排同审计,很多同学一听到财管立马想到的是计算,那就是狂做题呗!当然不能这么盲目,基础阶段依然是花费时间最长的,只有打好基础了,各知识点理解透了,才能进行公式推导,才会有后面的计算练习。税法:建议学习时长300小时如果将CPA专业阶段各科目按难度来划分,第一梯队要属会计、审计、财管;第二梯队就是税法、经济法、战略。而税法则是第二梯队中难度最高的,不仅有记忆还涉及到计算。因此在第二梯队的三科中,税法科目所需时间最长,建议300小时。经济法:建议学习时长200小时作为记忆担当的科目,经济法经常被考生放在比较考后的时间开始学习。如果在考前倒计时100天开始备考的话,平均每天花2小时来学习就可以啦!战略:建议学习时长150小时战略内容是最少的,其考查的核心在案例,因此考生在掌握教材理论的同时还要学会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战略科目也经常被考生拿来当做难度的“调节剂”,可以难易结合搭配报考。

98评论

春华竞芳

在注册会计师考试备考当中,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想要成功通过《公司战略风险管理》科目,就要掌握该门学科的特点及有效的备考技巧。注会《战略》备考技巧1、建立知识框架(1)在学习具体的内容前,对每章节建立知识框架。(2)善于发现每章节之间的关联,将相对独立的知识点通过合理的逻辑关系进行串联(3)整体把握全书,方便理解记忆(4)把握学习进度,查缺补漏2、结合案例和理论(1)结合该科目的学科特点,明确案例考核是该科目考试的核心。(2)掌握教材理论,学会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3、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备考注会注定是一场持久战,各门学科特点有所不同,难度也参差不齐。尤其临近考试的冲刺阶段,很多人不能把握住最后备考的关键时期,心态比较浮躁,不利于提升备考效果,建议考生平常除了复习备考,还要坚持运动,建议将运动时间安排在备考和工作的空余时间,有利于考生心态的调整,也为了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4、制定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在备考期间,应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制定计划应考虑到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相应地制定不同的学习任务。

2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