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4149
情话是谎话
考初级觉得很难,考完中级,觉得初级简单的和一一样,考中级觉得很难,考完注会觉得中级一点不难,前进之路,永远负重,回头再看,曾经之重,不算什么
说一下我考中级会计师的经历,那时我女儿三周岁。我老公在部队,我一边上班一边带孩子。我学习唯有的时间,就是班前班后。工作时间也挺忙,早上要送孩子上幼儿园,晚上再把它背回,给女儿准备晚饭,天天忙的不可开交。
后来,我也参加一个班,周末去学习半夭。我觉得考中级会计师说难也不难。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我考时,没有在线学习。现在在线上学习,买课件,东奥会计在线都不错。学习要有毅力,不能常立志,立而不志。
我每天晚上陪着女儿玩一会,她就自己看电视、玩玩具,我就做习题集。白天中午、工作不忙时,看书,把书吃透。每天早上,我就把头天看的书题回忆一遍,不懂的、忘记的再看一遍。
到了周末,女儿醒了,她就坐在床上拉我胳膊,大喊:妈妈,起来起来,学习了。我非常爱我女儿,也感谢我女儿。当时,我住在半山坡,根本够不上公交、打车也很难。我每天背着她步行近半小时上托儿所,后来上幼儿园近些。每次上幼儿园,她就往家跑,其实我很纠心。周末,我老爸提前接她回家。我离老妈家坐车要半小时以上。
可是,我女儿从不干扰我学习,她自娱自乐。天天唱着:我的好妈妈呀,下班回到家,妈妈妈妈快坐下,上班辛苦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现把书读懂,然后做习题,听课件,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我同事好多在30岁以上,带着二宝考过的。我只不过早点。只要功夫深,一定能考过。加油!祝你成功!
中级会计还是需要好好学习的,刚开始学可能有点困难,但是要逼着自己学,看课件,做题,一遍看不懂的看两遍,等学进去就感觉没有这么难了。
我是2018年考的实务和财管,分数分别80分,90分。2019年考的经济法,分数93分。
我的学习方法就是听课件,做笔记,做章节练习,复习,做历年真题及几套模拟试题。
困难是想象的,只要付出了就能收货成功。
2006年第一次考中级,没报辅导班,没怎么看书,就是翻了翻经济法,报了三门,结果经济法63,其它两门挂了。
2007年想着赶紧过了吧,两门报了面授班,晚上上课的那种,一门面授班学费350元,两门700,从3月上到5月考试前,我就老实听课看书做题了,会计实务75,财务管理73,搞定中级考试,顺利取证。
戏剧性的是:2008年我揣着3000块到跨省异地拼博,外省户口外省学校毕业外地外省人+未婚女性,一时不好找到会计工作(当时找了两家,人家怕我干不了多久就结婚生孩子或者回老家去),先生存后发展,我就找了家酒店做前台收银+接待,当时根本就没看我证书,后来看我表现不错人老实,把我提拔到财务出纳会计,因为内部提拔,老板又是家族企业,根本不看我证书。
后来我离职去家财务公司做记账会计,同样的,面试就是出张卷子让我做了,居然不看我的证书。
再后来,结婚怀孕生娃,全职妈妈,我更不用拿出我的证书了。
再后来,我重入职场,改行从事的文职,更不用看我的中级证书了。
醉了醉了醉了,到目前来看,我也不知道我的中级证书有啥用,只能证明我的学习过程和考过了它吧!
虽然说中级会计师的考试并没有注会那么变态,但也不要低估中级考试的难度。轻敌的人很难获胜。
第一,在信念上要增强通过中级会计证书的决心。
虽然注会被夸得仿佛考下了就能年薪百万,但实际工作中,中级会计师证书还是更好用。
机关、事业、企业都认中级职称,而注册会计师只是一个职业资格证书。一般拥有了中级职称,用人单位都会调整你的薪资,而注册会计师只在会计师事务所才派得上用场。
相比之下,中级职称通过的难度更低,涨薪的可能性更大,是个性价比非常高的证书,值得会计从业人员去为之奋斗。
想想自己每月工资可以提高那么一些,晋升也有了点盼头,看在物质的基础上题主也该振作起来,好好准备中级考试。
第二,选择靠谱的机构,在老师的指点下进行学习。
如果自学觉得难,那就要寻求专业老师的帮助。
题主可以报个中华会计网校的课程,或者东奥会计网校的班,选择名师上课。好的老师能够深入浅出地为您讲解会计专业知识,化繁为简,增加押题命中率,从而大大提高你的考试通过可能性。
不想报班的,也可以在淘宝上买教辅书。现在的教辅书一般都会送一些精华课程,抽点时间把这些精华浏览一遍,也比自己闭门造车、两眼摸瞎 探索 来得好。
第三,不要被困难吓倒,60分万岁。
职场中的考试不再唯分数高才好,我们要的是通过就行。所以题主不要对艰深的知识点心存畏惧,要学会战略性舍弃。
分享一个方法。
我在复习的时候会把课程知识点都梳理一遍,然后结合历年考试题型,给自己出一份卷子。
哪几个知识点可能会作为单选题,哪几个知识点可能会作为简答题,又有哪些会作为计算大题。一一推测好并安排好分值后,结合自己复习掌握情况就可以判断考试得分。如果能得65分,这个科目可能就复习得差不多了。
不奢求所有的知识点都会,能过就好。 这个投机的方法与题主分享,希望能有帮助。
中级会计职称考试考试都难?那注会怎么办,我考过,简单得很
如果你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什么证书都很难考。
如果你要考中级,就要下定决心,每天有要安排时间进行学习,学习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
我18年第一次考中级,也是唯一一次,因为我那次就通过了。
我是买课件的,一边听课件,一边看书,章节过后做题。每天早上六点起来学习经济法到八点,上班;中午吃过午饭,12点半到2点学习会计实务,晚上10点到12点学习财管。(因为晚上要哄娃睡了,才能看书)。
其实现在想想那时觉得很辛苦,但是当你沉浸在其中,其实没那么痛苦。
还有,我觉得考证书,其实也是一种对自己知识点的梳理。你在学习的过程中,会突然有这样的感觉,哦!原来这样处理,是因为这样。知其所以然!
所以,努力吧。用几个月的时间沉浸进去。
好好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加油!
我去年过的,没有别的办法,刷题,反复听课,相信自己
可以找个好的机构学习啊,报班学习肯定是不错的选择,推荐你看看中华会计网校,那边郭建华、侯永斌、高志谦、徐经长、杨闻萍、叶青、贾国军、达江等都是行业名师的,而且课程种类也多,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来学,这边通过率每年也挺高的呢
刚考完试,还在地铁回家的路上。
主要是需要记忆啊。
平时要下功夫才可以的,希望付出都有回报吧。
天生傲骨却被你拿去炖了汤
1、夯实基础重在牢固,时间不是主要因素 很多考生在备考的时候总是担心自己学习时间不够用,学起来总想往前赶。但是这样虽然时间上看似赶上来了,但是知识却容易只掌握了皮毛,没有来得及深度研究。基础知识对中级会计职称备考至关重要,在打基础阶段考生更应关注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每一个知识都落实到位,基础打牢了,到后面的复习时速度才能提上来,时间才不会浪费。 2、学会理解记忆,避免死记硬背 需要背诵的内容要先理解再记忆,如果你先把一个内容的原理弄懂了,那就相当于降低了这个内容的难度,这时再来记忆也会更加容易,死记硬背当时效果好,但大多都是短时记忆,一旦时间长了就会很容易忘记,并且想重新捡起来也不容易。 3、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调整状态和心态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而要靠长期的坚持,中级会计职称备考也绝不是考前突击临时抱佛脚就能见到成效的,因此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调整自己的作息时间,让自己有充分的体力可以对抗长时间的复习,如果长期作息时间不规律,必定会导致精神状态下降,身体状态也会下降,没有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又怎么能将漫长的备考过程坚持到最后呢? 许多考生在复习过程中不知道该如何入手,最后导致复习时间不够
遗弃荒岛
可以找个好的机构学习啊,报班学习肯定是不错的选择,建议你看看中华会计网校,他在业内评价好,口碑也不错,那边郭建华、侯永斌、高志谦、徐经长、杨闻萍、叶青、贾国军、达江等都是行业名师的,而且课程种类也多,可以挑选适合自己的来学,这边通过率每年也挺高的呢
你给的幸福太奢华
我是去年考的中级会计职称,一次性全部通过。考试成绩分别是:中级会计实务86分,经济法92分,财务管理89分。由于我是边上班边报考的,为减轻报考压力,我报考了中公教育的辅导课程,选择跟随业界名师进行备考,通过授课老师分享的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经验和制定的详细的备考计划,再加上自身努力,轻松通过了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相对于注会考试,中级相对简单不少,只要大家有时间看,并且找对学习方法,通过并不是很难。我将备考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基础阶段、强化阶段、冲刺阶段。 在基础阶段,应将教材上的知识点完整的学习一至两遍,为强化阶段和冲刺阶段打好基础,在良好的知识基础上升华自己。基础阶段是比较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一段时间,需要大家静下心来,将知识点全面细致的学习,先从一个知识点开始,再到一个知识面,最后将所有知识点融会贯通。合理安排时间。根据中级会计职称3个科目的特点及难易程度来看,比较合理的时间分配比例应该是《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2:2:1。《中级会计实务》的内容繁杂,比较抽象,有些内容需反复阅读才能读懂;《财务管理》的内容条理性和逻辑性很强,但公式较多,需要理解记忆;《经济法》的内容不需要太多的理解,重在强化记忆。学习练习有机结合。在基础阶段学习中,我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学习:课前看讲义——边听课边对照教材——习题巩固——回顾总结。讲义是重中之重,基本包含了考试大纲所有知识点,必须紧紧围绕讲义进行学习。每学习完一个知识点,大家必须要通过习题进行巩固,多做题,尤其是多做真题,可以起到举一反三,在重复中记忆、在对比中记忆的效果。这个建议通过APP进行,APP中有对教材内容最全面的解释,对每章节、每个知识点进行详细讲解,并且可以汇总你错的习题,为以后回过头来查缺补漏留下便利。突出重点把握关键。在中级会计考试备考过程中,要根据学习计划,理清好学习思路,以知识主线为指引,勾画好重点,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重点内容,一般体现在难度较大,在考试中出现频率也很高,如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资产减值、收入、所得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合并报表的编制等,一般都有大题。在重点内容上多下些气力,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宏观把握科学记忆。中级会计职称考试内容较多,但决非“死记硬背”,对于中级会计职称备考而言,按大纲进行记忆,能够让大家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在将每个知识点清晰透彻理解后,再框架范围内进行串联记忆,可以避免知识体系的混乱,保持清晰的思路。所以在正备考过程前、中、后期,不时要翻一翻教材的目录,回忆一下大纲知识点的分布,从目录、大纲中,可以清晰的了解知识内容逻辑结构,对教材进行宏观把握。最后一点,坚持不懈。态度决定一切,半途而废不是好孩子,虎头蛇尾更是在浪费生命。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是我们人生中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如果我们没有一定的毅力和信心,又怎么能为以后的美好人生打下坚实的基础呢?
有一个深爱却不表白的人
中级会计确实有一定的难度和含金量。但是任何考试对于会的人来说都简单,对于不太会和不会的人来说都难,任何考试也是有技巧的。不知道你是什么专业什么状态去考中级会计,也不知道你有没有报班学习,笼统地给你几点我多年奋战CPA的学习心得:
如果喜欢我的回答,欢迎点赞、关注我哦!纯手码,望采纳!
裙挽天下R
不难考。 总的来说,中级题目难度不大,但强调的实践性,考试越来越不注重纯粹的理论了,越来越偏向实践的东西。看似简单的题目,却容易做错的那种。 首先说一下《中级会计实务》, 书不厚,300页多点点,大概是注册会计师的一半,注册会计师的《会计》是586页,26章,平均每章25页不到。中级的教材章节,平均每章就更少了,平均每章就15页的样子。注意,中级的中级会计实务,书上的例题肯定是没法用的,考试是拔高的,书上的例题太简单了。尤其是《中级会计实务》这本书,长期股权投资问题,短短20页的样子,压根不够学,尤其是成本法权益法之间互相转换,是个难点(我这里没用重点这个词)。书上的例题压根就不行了,这里有条件的话,还是报个网校详细上上课,不要不要用MP3课件,那是对自己不负责的做法,因为你看看不到老师怎么列的和步骤问题。 第一章,总论一半就是财务会计,功能,价值,还有一些什么性什么性之类的,注意,中级会计职称是考概念的,不是考定义的,不是考书上原文,而是考你的判断能力,你比如给你一个案例,然后要你说明会计的什么性之类的。尤其是注意“及时性”,注册会计师今年出过这么一道题,是会计准则的原文,我当时晕倒了,书上压根就找不到。 接下来应该是金融资产,金融资产这里涉及到的知识需要有,财务管理的资金时间价值的知识,注意内插法,中级会计实务是不会讲的,而是假设你会算利率的情况下。 注意: 1.交易性金融资产(直接指定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应收账款和贷款,持有至到期投资。因为顺序是按照定义,初始计量,后续计量,处置或者减值这么的顺序。注意初始计量的成本,是计入成本还是计入投资收益,后续计量是计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还是计入资本公积,处置的投资收益。注意这个有时候不单独考的,可能会结合财务报表一起考的,尤其注意要你算投资收益,不单单要看卖出价和入账成本,还要看年限。 举例:07年2月买入交易性金融资产100万股,包括手续费在内的所支付的价格是860万,其中手续费是4万,每股包含已宣告但未发放的股利0.16元,07年12月以960万卖出,问计入利润表中投资收益是多少。 大部分人肯定的第一个做法是首先算出成本为860-4-0.16*100=840,然后用960-844=120万元。 注意是,07年2月买入,07年12月卖出的,那么那4万也是算到投资收益,正确的是做法是120-4=116. 然后注意相互之间的转换,注意只有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在一定条件下,才能互相转换后续计量。其他的都不可以。这个题2010年的考试考过。 最后注意减值,摊余成本是个麻烦的地方。 2.书上涉及到的摊余成本的地方,我建议你在学熟之后,放在一起学,都要算利率,都要算财务费用或者成本的问题。收入会涉及到的,因为中级会计实务没有租赁这个章节。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放一起学。 这么做的原因是,初始计量都类似,后续计量投资性房地产特殊,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都涉及到折旧或者摊销。处置类似,投资性房地产有些特殊。投资性房地产成本也涉及到这就。可以说投资性房地产,你可以看成是投资+房地产,就会有成本法和权益法,如果是权益法算,你就看成投资,就会有公允价值变动。如果是成本法,你就看做固定资产,自然要提折旧,注意转换问题。没什么难点。但是解题会有绕口的,尤其是固定资产的改建扩建的问题,还有自建固定资产的问题,这里都没有初级说得详细。 存货,收入,或有事项,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放在一起学。 当然存货或者收入可以分开学,存货注意一个减值问题,会涉及到销售合同,收入也会涉及到销售的问题,销售的问题又会涉及到日后事项的问题,就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的问题。会有相同的地方。题目可能会这么出,一项销售合同,到底是算预计负债,还是算到存货减值准备里面,切记要注意联系,不能单独的去理解。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放一起学吧。你可以把债务重组看成是是特殊的资产交换,相同的是可能是都会产生营业外收入或者是按照公允价或者账面价计量。非货币资产交换尤其是注意入账成本的计算还有是否涉及到补价,先判断是商业性的还是非商业性质,再去判断是否涉及到损益问题,是这么一个步骤。这里还有一个好处是,两方的分录,都涉及到,增强对他的理解吧。 资产减值,这里的难点是资产组和商誉的减值。2010年的大题就是资产减值。难倒一批人,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我们想得复杂了。资产组减值注意判断和分配,注意总部资产减值。这里好处在于书上的例题算是详细的,尤其注意步骤。从判断资产组开始---减值---分配---减值的问题。一定要注意。 接下来是最难的长期股权投资,合并报表的问题。 长期股权投资我不想多说,我的个人经验是注意步骤的基础上,多加练习。 有些人可能会分不清成本和初始入账的问题,注意不是一个概念。 顺序是这么样的, 首先判断是同一企业合并还是非同一企业合并,同一企业是按照所有者权益份额,非同一企业是按照付出的公允价值。 非同一企业控制,注意成本法还是权益法,这里关系到长期股权投资入账的算法,成本法是实际付出的就对了,不确认商誉。权益法下,要确认商誉。 难点是成本法和权益法之间的转换,也关系到前面是不是商誉的问题,这里是一段期间。 合并报表的问题不难,我估计考试不会出,原因就是篇幅太多,考试没那么多试卷给。当然是难点。 所得税会计:这里注意一点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填列问题。 注意:每一章最后面都涉及到报表填列的问题,注意看看,以前没怎么出过选择,不知道命题人会不会偏向实践,就出一个填列的,我是说附注需要说明的。好好归纳下。 其他几章都是容易的章节,比如事业单位会计,没啥可说的东西。 中级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管理不幸的是把资金时间价值这一基础章节删除了。 但是书编得还是挺讲究的,按照筹集资金,营运,投资,分配这么写的吧,具体我忘记了,我说说应该如何去把握。 筹集资金的问题,先从预算开始吧,我记得书上有预算。 预算的那个表,一定是要记住的,最基本的东西,所以不能错。 尤其是付现和不付现的问题,收现和不收现的计算,考试可能就单独考个单独交你计算,书上给的是两期,而考试一般就是三个期间了,书上比如说本月付出50%,下月付出50%。而考试可能是本期付出70%,下期20%,再下期是10%,过程麻烦点,可能要求你倒退,第三期收到了多少,问你前一期销售了多少?注意第三期收到的包括第一期和第二期销售但在第三期收到的,就可能这么一个考试方式。 然后注意销售预算的类似于财务报表的,是根据什么编制的,然后编制的作用。 还有什么滚动预算与零基预算等等,优点和缺点的问题,凡是书上带有优点和缺点的问题,都可能是出选择的。 比如后面的筹集资金的方式,股票,债券,租赁等,优点缺点,一定要把握住,往往是多选题的最爱,我告诉你财管计算的分数至少是70%,其他的都是文字性的,文字性的大多都是书上原文,所以是不能错的。 说道筹集资金的方式,一定要注意成本问题,这是基本型的,在记公式的时候,千万要注意不要死记,比如发行债券,问你成本多少,你就换成你自己问别人借钱,利息是多少。每年支付的利息实际收到的钱,而实际收到的钱如果包括手续费,那么要减去手续费嘛,然后每年支付的利息,如果是考虑税的话,能够抵税,那么分子就是支付利息。 然后筹集资金到底是什么渠道,就会涉及到筹资无差别点,这个公式是肯定要记的,书上会有,不难理解。如果你不懂,问我就是。 筹集完资金,当然就要打算投资了,投资肯定是需要有计划的,怎么投资。 考虑投资当然就得考虑收益和回报,我虽然不记得书上的章节顺序,但我这么理解的。 这里就要注意这一章的要计算的通俗的来说,就是时间,收益率,时间又分为包含建设期和不包含建设期的,时间又包括动态的和静态的,考率时间价值和不考虑时间价值,所以我说书上把资金时间价值那一章节删了,对外行人来说是不好理解。而收益率自然又会涉及到内涵的收益率,也会涉及资金时间的问题。就和你做生意一样的,肯定是早收回来早发财,早死早投胎一样的道理,收益率当然是越高越好了(中级没有说明风险的问题) 然后投资的具体方向,更新改造?还是重新购买?这里注意一点,就是重点把握机会成本,考虑现金的流入或者流出,如果这里你判断对了,考试就不成问题了。现金流量注意要是实际付出或者实际的收入的情况,真的要注意这个,计算过程是不难的,当然计算过程中肯定又得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和收益率的问题,不考虑收益率就得考虑成本率的问题嘛,对吧? 好了,运营中,这部分还是简单,一个存货,一个就是现金管理。存货的周转与应收账款的周转,最佳存货的持有量与最佳现金持有量,算法基本相同,但是注意考虑的因素不同的问题啊,一定要注意,虽然攻势大同小异,但是说法是不一样的。说到这里的公式,我又的补充一条,财管很多公式实际上是我们高中数学公式在财管的体现,你比如最佳存货和现金持有量,是不是高中数学所学的,两个数之和最小大于几,或者最大小于几的问题?公式是一摸一样的。没必要死记。 财管增加的税务筹划,我可以说更加接近实际了,这里注意,难点不大我就不多说了。 最后是经济法: 经济法相对另外两科,还是重点分明的,我一页书都没看,带着印象去考,居然考了75分。 我觉得公司法,证券法,(不知道有不有物权法和破产法,注册会计师有,中级忘记有不有了),合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