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出口会计处理

给不了你要的幸福幸福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7676

首页> 会计职称> 生产企业出口会计处理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蓝色衬衫

已采纳

货物出口,如果你开了出口发票,就做收入,如果你没开出口发票可暂时不用做,待开了出口发票再做。会计分录如下:保费记入出口销售收入:借:银行存款 (应收帐款)58458=(58326+132)【一般情况是先收到货款,可先做预收帐款】贷:主营业务收入—自营出口收入58458借:应收出口退税 814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出口退税)814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自营出口59272贷:库存商品--出口商品xxxx58458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进项税额转出)814收回退税借:银行存款814 贷:应收出口退税814货物出口进项票先认证,出口发票可以等报关单货款回来再开最好,这样不用调帐。

167评论

他说她不爱了她说她不爱了

(1)货物出口并确认收入实现时,根据出口销售额(FOB价)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收账款(或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等) (2)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退税不予免征和抵扣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3)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应退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4)月末根据《免抵退税汇总申报表》中计算出的"免抵税额"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5)收到出口退税款时,做如下会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其他应收款--出口退税

30评论

不跟她滚吧爱吧吻吧做吧

一、在会计上,进行“免、抵、退”政策的出口退税账务处理方法也分为3种分别是:

1、应纳税额为正数,即免抵后需要缴纳增值税,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也就是无退税额(由于末留抵税额)。在这种情况下,出口退税账务处理如下: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 (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一未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 (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2、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没有留抵税额,而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无须做会计分录;如果留抵税额高于“兔、抵、退”税额,可全部退税,免抵税额为0。遇上这种情况,出口退税账务处理: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一应交增值税 (出口退税)

3、应纳税额为负数,即期没有留抵税额,而未抵顶完的进项税额,同样不用做会计分录;如果留抵税额低于“兔、抵、退”税额,可退税额为留抵税额,免抵税额=免抵退税额-留抵税额。这种情况出口退税财务处理方法:

借:应收补贴款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扩展资料

中国对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的增值税一律实行"免、抵、退”税管理法,根据税法对”兔、抵、退”出口退税财务方法有3步处理公式:

1、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售货物销项税额- (当期进项税额-当期免抵退不得免征和抵扣的税额) -当期留抵税额;

2、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x外汇人民币牌价x出口货物退税率;

3、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常用会计分录大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进出口退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退税

142评论

再美也是往事

1、结转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结转当期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结转当期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扩展资料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杠杆奖励出口的一种措施;出口退税,有利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世界各国所采用。一般分为两种:

1、退还进口税,即出口产品企业用进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制成产品出口时,退还其已纳的进口税;

2、退还已纳的国内税款,即企业在商品报关出口时,退还其生产该商品已纳的国内税金。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出口退税

20评论

幻想很美现实很丑

1、结转当期免抵退税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结转当期免抵税额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3、结转当期应退税额

借:应收补贴款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

扩展资料

出口退税是指国家运用税收杠杆奖励出口的一种措施;出口退税,有利于增强本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世界各国所采用。一般分为两种:

1、退还进口税,即出口产品企业用进口原料或半成品,加工制成产品出口时,退还其已纳的进口税;

2、退还已纳的国内税款,即企业在商品报关出口时,退还其生产该商品已纳的国内税金。

扩展文件; 《会计分录资料大全》

181评论

被你们伤的面目全非

某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生产的产品除了内销外,部份出口。2009年1月有关业务如下(该企业1月份无上期留抵税额,该公司出口产品的退税率为13%):(1) 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1000000元,税款170000元,款项已支付,货物已入库。该发票已认证通过。(2) 内销一批产品,不含税销售额为500000元。款项已收到。(3) 报关出口一批产品,离岸价为50000美元(外汇牌价为1:6.8)。[会计核算](1) 购进原材料借:原材料10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170000贷:银行存款1170000(2) 内销货物借:银行存款585000贷:主营业务收入—内销 500000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85000(3) 出口货物借:应收外汇账款50000*6.8贷:主营业务收入—出口 340000(4) 计算出口产品:不得抵减的进项税额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出口货物销售额*(出口货物征收率—出口货物退税率)=340000*(17%—13%)=13600元借:主营业务成本 136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13600(5) 计算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应纳税额=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当期全部进项税额—当期不得抵扣的进项税目额)—上期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上期留抵税额)=85000—(170000—13600)= —71400(6) 计算免抵退税额免抵退税额=出口货物离岸价*出口货物退税率—免抵退税额抵减额(即:免税购进原材料价格*出口货物退税率)=340000*13%—0=44200(7) 计算应退税额当期应纳税额为负数,即为当期期未留抵税额,且其金额71400> 当期免抵退税额44200,则:当期应退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44200当期免抵税额=当期免抵退税额—当期应退税额=0借:应收出口退税 44200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出口退税)44200(8) 收到出口退税款借:银行存款 44200贷:应收出口退税44200(9) 结转下期留抵税额为:71400—44200=27200

41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