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18856
被你伤了心已痛
中医看舌头,又叫舌诊,诊断中基本上查看舌苔和舌质 一、舌质。正常人舌质的颜色淡红而润,深浅适中。属于病理性的舌质约有五种颜色,即淡白舌、红舌、绛舌、紫舌及青舌。 淡白舌:舌色浅于淡红,多为气血亏虚,阳气不足之象。淡白而舌体瘦多为气血不足,淡白而舌体胖嫩多为阳气亏虚。 红舌:舌色深于正常人,多主热证。热盛气血上壅,故现红色。有虚实之分,既可见于实热证,又可见于虚热证。舌色鲜红,伴有苔黄为实热证,舌色鲜红,苔少或无苔为虚热证。舌红在不同部位可为不同脏腑的热证,如舌尖赤为心火上炎,舌边赤为肝胆有热,舌中心干红为胃阴亏。 绛舌:舌色深红为绛舌,多主热盛阴虚。外感热病中见绛舌,多为热入营血的标志,常见于热性病。内伤杂病中见 绛舌:多属阴虚火旺。若舌尖独绛,多为心火上炎之证;舌绛而光亮无苔如镜面,为胃阴已亡。 紫舌:主病有寒热之分。舌呈淡紫色,主寒证;舌呈青紫色而有斑点,主瘀血证;舌呈绛紫色,主热证。 青舌:又名水牛舌,主寒证和瘀血证。 二、舌苔。舌苔是胃气上蒸而生。正常人有一层薄白苔,不干不湿,不滑不燥,这是胃气正常的表现。如脏腑有病,胃气挟病邪之气上蒸,其苔色即可发生改变。观察舌苔的异常变化,是舌诊的重要内容。临床上常见的舌苔,大致可分为白苔、黄苔、灰苔、黑苔四种:白苔:一般常见于表证、寒证。但有时也见于热证。舌苔薄白而润,多为外感风寒,病犹在表;舌淡苔白多为寒证;若白苔满布如积粉的,为积粉苔,多由外感秽浊不正之气,毒热内盛之征,常见于瘟疫,亦见于内痈。 黄苔:主热证、里证。一般来说,苔色越黄,热邪越盛,淡黄为热轻,深黄为热重,焦黄为热结。苔黄而滑者,多属湿热;薄黄而干,表示热邪伤津;如黄燥而生黑刺,或中有裂纹者,多是热结已深,气阴已耗。 灰苔:灰苔为浅黑色,主里证。灰苔既主寒,也主热,主要从苔的润燥来分辨寒热。若苔灰而润者,则主寒,而苔灰而燥者,则主热。黑苔: 黑色舌苔,多属里证。主热极又主寒盛。病情较重时多见。若苔黑而润滑,舌质较淡白的,多为寒极;若舌苔黑,干燥少津,甚则舌生芒刺,多为热极伤阴,阴津耗伤之证。总之,苔之润燥,是辨别黑苔主病属热属寒之关键
制服大奶
中医的四诊是望、闻、问、切,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也就是说,望、闻、问、切(把脉)这四种诊断方式,只通过看就能确定病情的是最高境界,通过闻(听、嗅)为其次,通过问就能确诊的再次,最低水平就是通过把脉才能判断病情了,而且中医还特别讲究四诊和参,也就是说同时运用四种诊断方法,把每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相互对照,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结论。随着中医几年前的承传,望和闻的功夫失传严重,而由于普通人对中医的神秘感,觉得一把脉就知道病情很神奇,而问了才知道就是水平低,这是不客观的,而且出于对诊断准确性的考虑,也是要综合诊脉和问诊做综合分析。很多人第一次看某个中医,出于考验对方水平的想法,故意不说病情,只伸个手给医生看医生说的准不准,这种心态是不对的,对自己也不够负责。当然,也不排除现在很多中医水平不够,滥竽充数的。
优质医学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