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不清的思念
1、先找与现金和银行有关的内容,如果支付肯定是现金或银行是贷方,然后再确定反向的借方科目,一般与成本(采购、工资等)和费用(管理费用等)关联比较密切。
2、应收应付搞不清,先想谁欠谁的,如果是人家欠你的是应收,借方为增加;如果是你欠人家的是应付,贷方为增加。往来款是最容易乱的了,往来款共涉及6个会计科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
3、利用资产负债表想,同一边的(左边或右边)是一增一减(如,购买设备,银行存款减少,固定资产增加);不同边的(左边与右边)是同增同减,如现金归还欠款,现金减少同时负债也减少。
4、利用账户属性判断。资产类和成本、费用类,借方登记增加,贷方为减少;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与资产类正好相反,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
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
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同,与负债类账户相反。
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与负债类账户相同。
损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与负债类账户相同。
损益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同,与负债类账户相反。
你去哪里我与你同行
增加记借方的科目包括: 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加记贷方的科目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公允价值变动损益、投资收益、以前年度损益调整总的来说:收入类发生额增加时记在贷方,支出与成本还有费用发生额增加时记在借方。财务的借方与贷方的区别:1.借和贷:是会计借贷记账法中的记账符号。不管什么行业,会计的记账方法、记账原理、记账规则都是一样的。你只要把借贷记账法的规则掌握好,其他问题就全明白了。2.从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看借贷账户的基本结构是:左方为借方,右方为贷方,但哪一方登记增加,哪一方登记减少,则要根据账户反映的经济内容决定。可以分为四类:(1)资产类账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额记贷方,期末如有余额在借方。(2)权益(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增加额记贷方,减少额记借方,期末如有余额在贷方。(3)成本费用类账户:增加额记借方,减少或转销额记贷方,费用结转后一般无余额,如有余额在借方。(4)收入、利润类账户:增加额记贷方,减少或转销额记借方,收入、利润结转后期末应无余额。3.从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看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4.从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看根据这一原理和记账规则的要求,每一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分录都是借贷相等,因而当全部经济都记入账户后,所有账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与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必定相等;所有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合计与期末贷方合计也必定相等。
虐谎
借贷记账法已经有510多年的历史,借贷记账法由于相对清晰的对应关系和相对严谨的科学理论性,成为当今世界会计的主流。我整理了一些借贷记账法的六大科目,有兴趣的亲可以来阅读一下!
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经济业务最终是要根据记账凭证登记到账簿中去的。
1.资产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资产类科目的结构是,科目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资产类科目期末如有余额,应该在借方。
2.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会计等式,决定了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科目的结构正好相反,其贷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登记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同样,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余额,一般应为贷方余额。
3.成本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成本类科目的结构与资产类科目的结构一致,其内部关系也相同。即成本类会计科目的借方登记成本的增加额,贷方登记成本的减少额,期末若有余额,应在借方。
4.损益类会计科目的结构
损益类会计科目包括收入类科目和费用类科目。收入的取得和费用的发生,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化。收入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增加的因素,费用的增加是所有者权益减少的因素。
试算平衡就是指在某一时日(如会计期末),为了保证本期会计处理的正确性,依据会计等式或复式记账原理,对本期各账户的全部记录进行汇总、测算,以检验其正确性的一种专门方法。通过试算平衡,可以检查会计记录的正确性,并可查明出现不正确会计记录的原因,进行调整,从而为会计报表的编制提供准确的资料。
在借贷记账法下,根据借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埋,试算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本期发生额平衡法和余额平衡法。
(一)本期发生额平衡法
本期发生额平衡法,是指将全部帐户的本期借方发生额和本期贷方发生额分别加总后,利用“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记账规则来检验本期发生额帐户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全部帐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发生额是属于期间动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的增减变化,所以又称为动态平衡公式。)
这种试算平衡方法的原理是:在平时编制会计分录时,都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将其记入有关帐户经汇总后,也必然是“借贷必相等”。本期发生法平衡法主要是用来检查本期发生的经济业务在进行各种帐户帐户处理时的正确性。
(二)余额平衡法
余额平衡法是指在会计期末帐户余额在借方的全部数额和在贷方的全部数额分别加总后,利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原理来检验会计处理正确性的一种试算平衡方法。根据余额时间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平衡和期末余额平衡两类。其试算平衡公式如下: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
全部帐户的借方期初余额=全部帐户的贷方期初余额
(余额是属于时点静态的会计指标,反映资金增减变动后的结果,所以又称为静态平衡公式。)
余额平衡法的基本原理:在借贷记账法下,资产帐户的期末余额在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帐户的期末余额在贷方,由于存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所以全部帐户的借方期末余额合计数应当等于全部帐户的贷方期末余额合计数。余额平衡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帐户余额来检查、推断帐户处理正确性的。
如果试算不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肯定有错,如果试算平衡,说明帐户的记录基本正确,但不一定完全正确。这是因为有些错误并不影响借贷双方的平衡,如果发生某项经济业务在有关帐户中被重记、漏记或记错了帐户等错误,并不能通过试算平衡来发现。但试算平衡仍是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的一种有效方法。
借贷记账法应用的基本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1.资金流入企业的业务。即资产与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增加。资产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增加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
2.资金在企业内部流动的业务。即资产、收入和费用之间或资产要素内部的增减。资产和费用的增加以及收入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收入增加以及资产和费用的减少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
3.权益转化的业务。即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三者之间或一个要素内部有增有减。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以及利润的增加记入相关账户的"贷方",利润减少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减少则记入相关账户的"借方"。
4.资金退出企业的业务。即资产和负债、所有者权益同时减少。资产减少记入有关账户的"贷方",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减少则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由此可以看出,每类业务都要同时记入有关账户的借方和另一些账户的贷方,且记入双方的金额相等。
不敢怨
1.会计科目不能简单地分为哪些属于借方,哪些属于贷方。一般来说:资产类和成本类,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借方。负债类和权益类,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贷方。损益类具体可分为收入类和费用类。收入类登记账簿的方法同负债类;费用类登记账簿的方法同资产类;另外,还有一类“备抵科目”,通常是资产类才有备抵科目。常用的有累计折旧、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等。所谓备抵科目顾名思义就是用来准备抵消的科目,是所对应科目的减项。所以这类科目虽然属于资产类,却具有负债类科目的属性。即贷方登记增加数,借方登记减少数,余额在贷方2.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与其他单位及个人发生的待结算款项,属于负债的一项包括临时性暂存和应付未付款项。为了核算行政单位发生的临时性暂存、应付等待结算款项,设置“暂存款”科目。该科目的贷方登记发生的暂存及应付款项;冲转或结算暂存、应付款项时,记入借方;期末贷方余额反映尚未结算的暂存款数额。当行政单位收到暂存款时,借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现金”等科目。暂存款按实际发生额记账。暂存款涵概的内容丰富,既包括行政单位与其他单位、所属单位发生的应付、暂收款项,又包括与本单位职工发生的临时性待结算款面;既包括行政单位在业务活动中发生的应付、暂收款项,又包括非业务活动的应付、暂收款项。暂付款的核算方法简化。暂付款的转销特殊。行政单位的暂收款可以结算退还,结算退还时,其对应科目为“现金”或“银行存款”;也可以冲转,冲转时,其对应科目为“应缴预算款”、“应缴财政专户款”等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