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句带刺你真棒
《新财务》是混沌商学院的第二大模块-财务管理模块。
这部分邀请到的是单喆慜老师,介绍如下: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中国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上海第十二届政协委员。曾仁审完正确高价投资经理,投行内核家,在收购兼并,财务分析,公司估值等领域有仅20年研究和实战经验。
看经历是大牛,百度搜索了下据说是国家会计学院最受欢迎教授之一。而在整个课程中,是在混沌大学在线课程中第一个老师没有使用现场PPT,而是在三大块白板上跟随讲课思路,现场描绘框架,填补内容。由此可见对于讲授内容早已烂熟于心,功力应该是颇为深厚的。带着期待的心开始,后来也证实的确收获颇丰:)
一提到财务管理,马上联想到的便是企业三大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和各种会计记账准则。本次课程新颖的地方在于,内核还是同样的内容,但却从两个不太一样的维度来检视财务数据。一个是从企业发展的阶段,不同阶段对于财务指标考核的标准不同;另一个是从不同利益相关者视角,包括股东,管理者,客户,不同人关注的表现也不同。对什么人,讲什么内容,秀什么数据,也是很重要的。
针对以上两个维度,第一期课程的收获主要如下。
混沌大学更多针对的是创业者,为适应互联网时代企业发展的特色,单老师将新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发展分为了四个阶段:产品阶段、运营规模扩张阶段,持续经营阶段,以及资本扩展阶段。
每个阶段可以从四个维度来进行分析:
阶段发展特征:产品->形成规模->形成利润->规模扩张 阶段估值重点:产品价值->运营价值->财务价值->资本规模价值 财务数据关注点:用户指标->运营指标->营收指标->财务数据下沉指标 融资属性:天使->AB轮->无需依赖投资->资本融资
通过这个模型,可以对目前市场上众多互联网创业品牌的发展进程有个大概了解。譬如最近颇为红火的luckin咖啡,从去年年底到现在,应该是处于从阶段一向阶段二过渡的阶段。通过引爆互联网社交链条效应和大力度优惠积累了基础用户群体,可以说产品和用户客户已经基本定型。
但在第二阶段中,通过完善的运营,通过营销和运营的投入,持续扩大客户规模,形成良性循化这个任务,还是颇为间距的。看到新闻说luckin不安于纯线上模式,还扩展了商圈线下门店,从运营角度来看必会增加成本,目前的定价与客户量级增长是否可以支持长期的高投入,还是一项持久的战役。
这部分,单老师也介绍了 “梅特卡夫模型” ,用于研究企业的运营价值。
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企业获得规模价值是需要付出成本R(营销费用),并且运营价值是和R平方成反比的,这意味着营销费用付出之后,要找到足够多的客户,才能个企业带来足够大的贡献。
如果获客成本很低,那扩大规模没有问题;但如果获客成本很高,那则必须同步提升客户贡献值(向客户收取更高的费用,提升K值)才能补抵。从这个规律可以看到为什么那么多互联网企业烧完钱就死掉,是因为R投入过高,但K值却无法得到相应的增长。
了解了企业在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但对于不同的利益相关这,企业本身也有不同的定义。
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我们能够在不同场合下,运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同一件事务。其中,产品价值和资产价值是相对比较好理解的,但对于管理者来说,企业是细节意味着什么?
管理在于细节,是管理学大师彼得格鲁克的名言。这意味着对于管理者来说,不能仅仅通过财报中的指标来评估和优化管理过程,而要根据不同的部门和流程制定相应的评估指标。单老师在这里没有做更多的细化, 但个人理解,其意义与其说是提供具体工具,不如说是先要转换思维。
对于大部分创业者来说,提升管理效率是最重要的一个目标。 在实践操作中是需要创新的,并且要巧妙借助数据反馈的力量。
在现场单老师举了2个例子,一个是关于企业内部出纳效率优化的,如何仅仅通过一个人来完成800个人的报销业务。一般企业的报销流程都是固定的,但案例中的出纳人员针对固有流程设计了一个新的实践方式,第一增加了报销每个程序主管批复动作和标准说明,降低每个步骤的出错率。第二基于每个动作是否正确完成,制定打分系统。如果第一次就满分通过,可以享受先报销后审核的特权;如果第一次完成度不高,则会增加之后批复处理的时间。 通过这个流程的创新,不仅提升了每部操作的质量,还鼓励了提交者的积极主动性,形成良性循环。
另一个是老师自己在兼任一个公司财务总监时,关于优化团队工作效率的实践。通过工作管理系统平台,定性化的评估每个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工作表现,设定量化指标。这里的核心在于真正通过“数据”来评估,并且缩减不高效的员工,用老师自己的话来说,什么是效率提升 - 用1.5倍的工作找1个人,干2个人的活。
分了也许会更好
马斯克至今未发声
9月21日,据外媒报道,美国特拉华州(特斯拉注册地)一名法官周五作出裁定,特斯拉董事会必须在授予其CEO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数十亿美元薪酬方案的诉讼庭审中进行辩护。
此前,特斯拉一名股东查德·托内塔(Richard Tornetta)提起诉讼,称该公司董事会批准授予马斯克的巨额薪酬方案让这家电动 汽车 公司负责人获得了不公平利益。
托内塔曾要求撤销薪酬方案,并对特斯拉董事会进行全面改革,以更好地保护投资者。雷锋网了解到,特拉华州公司法是美国各州的标杆,尤其保护小股东。
2018年3月,特斯拉股东投票批准针对CEO马斯克的薪酬方案。当时,马斯克的薪酬方案获得了股东们73%的投票通过,不包括马斯克和他的兄弟金巴尔的投票。投票结果是,一些大股东们基本支持这一方案。
方案显示,如果公司能够在关键绩效指标上实现目标,特斯拉当年将向马斯克授予价值26亿美元的股票期权。不过,当时有股票分析师表示,如果特斯拉能够实现快速增长(特斯拉尚未公布年度利润),这一薪酬方案的价值在未来十年可能高达700亿美元。
据了解,这笔奖金还不包括马斯克的工资或现金红利,但这笔奖金是基于未来10年特斯拉的市值升至6500亿美元而设定的。
马斯克的薪酬与制度有关
雷锋网梳理发现,以2017年为例,通用 汽车 CEO玛丽·博拉((Mary Barra))的薪水以2196万美元排名第一,包括戴姆勒、宝马和大众等 汽车 集团的CEO年薪均未突破1000万美元。这些职业经理人的年薪主要包括基础薪酬、股票奖励、奖金和业绩奖金等。
而根据此前《纽约时报》报道,马斯克2018年的薪酬收入高达22.84亿美元。不过,马斯克曾在回应一名推特用户的评论时说,去年他从特斯拉公司得到的报酬是“净负数”,因为他自己个人已经支付了大部分与公司相关的费用。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副教授单喆慜指出,特斯拉采取的是股权激励方式,又称为Milestone(里程碑式),即设定一个事件,比如成功完成Model S工程机,完成之后由董事会考核,如果确认就授予股票期权。
这种制度将CEO本人与股票市值、公司业绩和阶段性目标紧紧捆绑在了一起。
特斯拉公告显示,该公司采取全员持股,CEO的利益和股东、员工全面绑定。去年1月,特斯拉发布了一项有待股东确认的针对马斯克的长期股权激励计划,这份计划设定了一项目标,即公司市值从1000亿美元开始,分别提升至1500亿、2000亿乃至6500亿美元。
按照计划,当完成市值和相应的营收和盈利等目标后,马斯克可以获得一笔最高达168万股的奖励。有人计算发现,如果目标全部达成并兑现,马斯克的总薪酬将达到780亿美元。
特斯拉的特殊性
那么,马斯克是否值得领取如此高的薪酬?雷锋网发现,这一问题答案的根本在于,马斯克所供职的特斯拉无疑与许多传统车企有很大不同。
从 汽车 产品看,特斯拉在纯电动车领域的销量暂时超过了众多车企,在北美市场、中国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随着核心车型Model 3的产能的不断提升,特斯拉的盈利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特斯拉在电子电气架构、自动驾驶和车联网等领域的技术积累也超过了多数车企,在 汽车 行业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即便连续多年亏损和起起伏伏,特斯拉的市值目前仍超过了超过福特 汽车 。截至目前,特斯拉公司的总市值为431.01亿美元。
根据特斯拉2018年财报显示,该公司全年共实现营收214.6亿美元,净亏损9.76亿美元,相比2017年的19.6亿美元有大幅改善。最新消息显示,特斯拉2019年二季度营收为63.5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的40亿美元;净亏损为4.08亿美元,相较于去年同期的7.18亿美元继续改善。
不过,特斯拉长期受到华尔街看空,原因主要在于对特斯拉的需求问题、交付能力和盈利能力等持有怀疑。一段时间内,特斯拉的新产品Model Y会蚕食在售产品Model 3的声音不断。
历经直播吸食大麻和Twitter宣布私有化风波等麻烦后,问题再次指向马斯克的薪酬方案,这家明星式的 汽车 公司注定话题不断。
马斯克没发声 但后续如何?
此事件中,特拉华州衡平法院(Delaware Court of Chancery)副院长约瑟夫·斯利茨(Joseph Slights)在当地时间上周五作出的裁定,驳回了特斯拉在诉讼初始阶段请求法院撤销股东理查德·托内塔(Richard Tornetta)的诉讼请求。
根据法官斯利茨的意见,该裁决将矛头指向特斯拉的薪酬委员会,而特斯拉公司也承认,该委员会并非独立于马斯克。斯利茨表示,如果这一方案是由真正独立的董事谈判达成的,并得到与马斯克无关的多数股东的批准,他会驳回这一诉讼。
因此,未来特斯拉董事会必须对以下指控进行辩护:该公司在批准这一巨额薪酬计划时违反了受托责任,而且该薪酬计划令特斯拉CEO不公平获利。
特拉华州法官作出的最新裁决,将有助于外界更多了解特斯拉董事会的决策过程,以及马斯克对特斯拉董事会真实的影响力。
截至目前,马斯克还没有就这一事件表态。
情暖一夏
官方暂未公布该籍贯。
简介
单喆慜(1972年12月4日—2020年12月28日),女,2000年6月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会计学)专业,2004年11月进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工作,复旦大学泛海国际金融学院会计学客座教授,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博士,副教授,美国证券分析师,中国注册会计师。
人物生平
单喆慜,1972年12月4日出生,2000年6月博士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管理学(会计学)专业,曾在上海财经大学、申银万国证券公司工作,拥有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证券分析师资格。
2004年11月,单喆慜进入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工作至今,主要从事收购兼并、财务分析、公司估值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学,曾担任教研部副主任。
据澎湃网报道,2020年12月28日,单喆慜在河北张家口逝世,终年48岁 。
讲授课程
单喆慜为五大银行及国家开发银行、新加坡银行、摩根银行、平安保险集团、东方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金融机构,宝钢集团、上汽集团、中移动集团、国电集团、航天科技集团等大型央企,腾讯集团、阿里集团、车好多集团等大型企业,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项目、全国税务领军项目等政府部门讲授财务分析和购并风险等课程。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单喆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