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戚晓杰

暖心女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684

首页>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戚晓杰

2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会发光bling

已采纳

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研究-------------------------------------------------------------------------------- 来源:英特网 时间:2005-3-26 12:19:09一网络语言简述自1994年4月20日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通过美国Sprint公司接入国际互联网(Internet)至今10年来,中国互联网事业蓬勃发展,并快速应用普及。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04年7月20日在北京发布的“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04年6月30日,我国上网用户总数为8700万,上网计算机达到3630万台。目前,中国的网民人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6.7%,占全球网民的11%,数量已相当可观。随着以网络为媒介的交际的发展,网络语言(Cyber-language)应运而生,并呈现出勃勃生机。(一)网络语言的概念及分类“网络语言是人们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交流和信息处理的交际符号,它是信息时代的产物。”[1] 网络语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语言可分为三类:一是与网络有关的专业术语,如鼠标、防火墙、浏览器等;二是与网络有关的特别用语,如网民、网虫、黑客等;三是网民在聊天室和BBS上的常用词语和符号,常用词语如美眉、菜鸟、东东等;[2]符号如“:- D”(开口大笑)。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第三类。本文讨论的网络语言指广义的网络语言。秦秀白(2003)进一步从语体学角度对网络语言和网络话语做了区分,指出“网话”是语言的一种功能变体。[3](二)网络语言的性质网络语言是一种CMC(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语言,即“以计算机为媒介的交际”语言。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媒体语言,主要活跃于BBS、聊天室、电子邮件、网络杂志及Weblog等空间。网络语言可被看作是虚拟空间的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阶层的人们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一些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4]我国的网民主要由一些特定的人群混合组成,他们可能以男性、年轻人、学生、低收入者为主体(据“第十四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因此,网络语言可以说是网民这一特定社团的社会方言,是受网络与网民影响的一种语言变异。二借词简述“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5] 除了“借词”、“外来词”之外,有些学者还使用“外来语”、“借语”、“借字”等说法。一些学者如王力、周振鹤等将“借词”与“外来词”看作名异实同的概念。而高名凯、刘正琰等学者则主张将“借词”与“外来词”区别开来。[6]对于“借词” 或“外来词”的概念和范围我国学术界历有争论,至今也未有统一意见。人们争议的焦点在于:其概念是指把外语词中音义全部搬入,还是指搬入外语词中形音义中的任何一个因素。对于其范围的界定,分歧表现在意译词和日语汉字词的归属问题。张锦文(2003)将“借词”分为三类:一是“外语词”,即直接借用外文单词或字母构成的词;二是“混成词”,即借用西文字母加上汉语字素构成的词;三是“外来词”,即完全音译、完全意译、半音译半意译的词。[7]在这里,“借词”与“外来词”是从属关系,“借词”的范围要比“外来词”的范围大。本文无意纠缠于术语与概念之中而偏离文章的主题。文章使用“借词”这一术语,以张锦文的分类方法为主要依据,拟从一个较为宽泛的视野进行探讨。近十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以及中西语言文化的接触和碰撞,很多英语借词涌入网络语言中,形成鲜明的语言特色,有独特的研究价值。三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构成网络语言的特殊之处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而从英语中借用词汇是网络语言的突出特点。结合前文中对网络语言及借词的分类,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的构成可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一)直接借用英文单词和字母 这种方式可分为直接借用英文单词、直接借用英文数字以及借用英语单词与字母的组合三种。 直接借用英文单词的如: Chat room(网络聊天室)、Click(点击)、download(下载)、Java(一种程序设计语言)、Modem(调制解调器)、Yahoo(雅虎网站)等。直接借用英文字母又可分为三种:一是借用英文单词或词组的首字母缩写或谐音缩写形式,通常用大写字母,如:THX(Thanks)、UR(Your)、BF(Boy Friend)、 BTW(By the way)、TMR(Tomorrow)、ASAP(As soon as possible)、 AFAIK(As far as I know)、IC(I see)、CU(See you)、CUL(See you later)等。二是借用字母和数字的组合形式,其中的数字或表示数字意义(一般是汉语发音),或是英语字母、单词的谐音(一般是英语发音)。如:Y2K(Year 2 Kilo)、3G(The Third Generation)、B2B(Business to Business)、B4(Before)、I H8 U(I hate you)。三是借用符号与英文单词或字母的组合形式。如:.com(网络)、.services(网络服务)等。此外,还有一种形式是英语单词与字母的组合,有的中间有连字符。如Pocket PC(Pocket Personal Computer)、P to P(Point to Point)、E-mail、Web-J(Web-Jockey)等。(二)借用英文字母或单词同汉字的组合在这种方式中,英文字母或单词的位置可以是在汉字前面,也可以放在汉字后面或汉字之间,有的英文字母或单词会连带着数字或符号。如:CIH病毒、E化、E时代、IP电话、USB接口、Cookie信息、Internet外设、Java特效、Xday一代、手持PC、移动QICQ、后PC时代、中国C网、e时代i管理、MP3手机、BIG5码、E-mail地址、.com经济、中国.com等。(三)外来词这里所说的外来词主要包括:完全音译词(或者叫纯音译词)、半音译半意译词、音义兼译词和意译词。完全音译词指模仿外语词的读音并采用与其读音相同或相近的汉语文字记录。如比特(Beta)、拷贝(Copy)、烘陪鸡(Homepage)、瘟都死(Windows)等。半音译半意译词即译词部分模仿读音、部分体现词义。如:因特网(Internet )等。音义兼顾词指译词兼顾原词的音和义。如:黑客(hacker)、脱口秀(talkshow)等。意译词是根据英语单词的意义,转化成汉语文字的形体。如:点击(Click)、冲浪(Surf)、链接(Link)、电子公告牌(BBS)、附件(Attachment)、网页(Web page)、收藏夹(Favorite)、在线(online)、灌水(add water)等。四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特点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特点是受网络语言、网络交际方式以及借词自身的构成方式等因素所决定的,其特点鲜明,大体可归纳为以下四点:(一)简洁性由于网络交际需要通过敲打键盘进行字符输入和从屏幕上阅读字符来实现,所以,很难做到思维和交流的同步,往往造成对话的延迟和脱节。[8] 加之键盘输入速度、网络费用等方面的影响,网民只有采用缩略简约的语言形式,才能方便、及时地进行信息交流。英语借词的简洁性是适应网络交际的需要而形成的。如:用“B4”代替“before”, “DL”代替“download”,“IE”代替“Internet Explorer”,“ISP”代替“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VG”代替“Very good”,“HRU”代替“How are you”,“FAQ”代替“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等。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体现出的简洁、明了、缩略的特点,有人也称之为语言的经济性。[9](二) 新奇性我国的网民多数是年轻人,年轻人喜欢与众不同,标新立异,因此,他们喜欢用新奇有趣的语言来张显个性,引人注意。如在英语借词中, “猫”、“鼠”“伊妹儿”、“烘焙鸡”、“菜鸟”、“灌水”、“.com一族”等说法就非常新颖、奇特。(三)浓厚的专业技术色彩网络语言中大量的英语借词是信息技术专业术语,具有鲜明的专业技术色彩。如:信息技术(IT)、电子商务(e-commerce)、URL(统一资源定位格式)、WAP(无线应用协议)、CRM(客户关系管理)、VDTs干眼症、POP协议、Flash动画、自由软件等。(四)不稳定性网络语言中的部分借词在构词方式上不太稳定。借词中的字母的大小写不定,如:有时用“E”有时用“e”;词形不定,如:有时用“DL”,有时用“download”;“to”可以用英文读音相近的“2”代替,也可以用符号“-”代表,[10]例如,“B to B”、“B2B”、“B-B”都表示“business to business”(商家到商家)。另外,借词中存在着译词没有固定的词形,多种翻译方式并存的现象。如:“因特网”、“英特网”、“互联网”、“国际互联网”、“全球互联网”、“国际计算机互联网”等都指“Internet”; “下线”、“离线”、“脱线”、“脱机”、“下网”都指“offline”。而“Login”的翻译既有“登录”,又有“登陆”;“download”的音译有“当”和“荡”两种。五网络语言中英语借词的修辞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除了具有表义功能外,还有独特的修辞效用。(一)表情色彩“表情色彩是语言单位的表情意义所制约而产生的色彩,用来描绘感情和形象,表达说写者对说写对象的感情和态度。它们是说写者对客观事物的主观评价。可分为感情色彩、态度色彩和形象色彩三种。”[11]网络语言中的外来词往往会表现出幽默、诙谐、讽刺等情感和态度。如:将“homepage”(主页)音译为“烘陪鸡”、“modem”(调制解调器)音译为“猫”、“e-mail”音译为“伊妹儿”显得幽默、诙谐,形象可亲。而“黑客”(hacker)则表现出对“采取非法手段躲过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访问控制,进入计算机网络的人”的憎恶之情。另外,网络语言交际中往往出现汉英语码转换的现象,在汉语中夹杂着英语词,这体现出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上网人群对西方语言文化的认同以及追求新奇、追求时尚的心态。下面这段“网话”中的借词“bug”、 “BTW”、“case”、“E”等使用就是很好的例证。“某某公司:本人在贵公司的烘陪鸡上荡了一个软件不能用,想必不会是猫的问题,可能贵公司的东东里bug太多,现特发上一张帖子奉告,虽然是小case,也请贵公司予以重视。BTW,如有可能,请将修正后的软件E我。大虾。”[12](二)语体色彩“语体色彩是语言单位的环境色彩,是语言使用受言语环境制约而产生的。在语言体系的同义手段中,经常出现于某种言语环境、运用于某类语体的语言单位,即具有该种语体色彩。” [13]网络交流主要是书面形式的交流,因此,网络语体是一种书面语体。但是,网络环境下的交流需要快速、简洁,这就使得网络语言具有口语化的倾向。于根元认为“从总体上看,网络语言的语体是口语化的书面体。”[14]英语借词作为网络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体色彩也主要体现出口语化的书面语体的特点。也可以说英语借词的语体色彩具有书面体、口语体共同存在、相互渗透的特点。如: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共享软件(shareware)、OA(办公自动化)、Y2K(千年虫问题)、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HTML(超文本置标语言)等属于专业技术术语的借词反映了书面语体中的科学体色彩。而“猫”、“伊妹儿”、“灌水”、“防火墙”、“瘟都死”等借词则具有口语体色彩。(三)联想色彩“联想色彩是语言单位的派生色彩,主要从词语的形、音、义的联想而产生。”[15]有些英语借词能引发人的联想,增强它们的表现力。如:MUD(Multiple User Dungeon)被翻译为“泥巴”(英文单词“mud”即为此义)就有联想色彩。MUD是一种网络游戏,这种游戏多人参与,越玩越想玩,让参与者不能自拔。看到“泥巴”人们会联想到这种游戏会让人沉迷其中,就象被泥巴粘住一样。又如看到“Yahoo!”(雅虎网站)人们会联想到英国19世纪的作家斯威佛特的小说《格列佛游记》。在小说中,作家描述了宇宙中最理想的动物种类,它具备人类所能想象得到的一切优点,而且它们的体形象跑得飞快的奔马,这种动物的名字就叫“Yahoo”。[16]这种联想使人对Yahoo网站产生一种速度快、近乎完美的感觉。六对待网络语言及其英语借词的态度网络语言正在逐步走进大众媒体并渗透到年轻人的日常生活用语之中,这将会对越来越多的人的交流方式产生影响。人们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各有不同。申小龙持肯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的出现是一种进步,是一种非常有益的发展趋势,是汉语有生命力的表现”。[17]有人持否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18]网络语言的随意性和另类书写方式必然会导致人们对语言文字规范的思考。有人主张对待网络语言应采取宽容态度,用适当的方式去规范,如王先霈则认为“不要强调纯洁,而要强调规范—动态的、有弹性的规范”。[19]应该看到,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确实存在诸如音译混乱、随意缩略、英文缩略语同汉语拼音缩略语形近易混、词形不固定以及读音不规范等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对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我们应当持一种开放性和建设性的态度,一方面要承认它们存在的合理性,另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干预,采取一定的规划措施。我们不应该因为网络语言中大量夹杂着英语借词而过分担心。相反,“网络语言的使用和流行加上改革开放后语言环境的巨大变化,外来词的大量引进,使当代汉语面临着自五四以来最大最深刻的一次变革,我们应该积极欢呼迎接它的到来。”[20]网络空间改变了人们的交际方式,扩大了人们的交往范围和自由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语言将会对人们的交际行为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网络语言是一个开放的符号系统,它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将会使更多的英语借词进入其中并发挥必要的功能。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是汉语语言的补充和发展,它反映了以英语为主要信息载体的互联网媒体在语言接触和语言传播中对汉语的冲击,反映了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语言文化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影响,也反映了网络信息时代中国社会文化的发展和变化。研究网络语言中的英语借词对网络语境下的语言交际和跨文化交际的发展有促进作用,对网络语言的健康发展、语言文字规范、语言教学以及新型词典的编纂等都有现实意义,应该引起语言文字工作者的重视。参考文献1.戚晓杰. 网络语言探微[J]. 语文建设,2001,(8):14-15.2. 李军.浅谈网络语言对现代汉语的影响[J]. 社会科学战线,2002,(6):265-266.3.秦秀白. 网语和网话[J]. 外语电化教学, 2003,(6):1。4. 叶蜚声,徐通锵. 语言学纲要[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181.5. 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330.6. 高燕. 汉语外来词研究五十年[J]. 松辽学刊,2002,(1):88.7. 张锦文. 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 辞书研究,2003,(3):70.8. 江南,庄园. 网络语言规范与建设构想[J]. 扬州大学学报,2004,(2):52.9.赵玉英. 网络语言与语言的经济性[J]. 外语电化教学,2003,(6):16-19.10. 武丽梅. 网络语言中的字母词构词特点分析[J]. 广州大学学报,2003,(1):40-41.11.王德春 陈晨. 现代修辞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64.12. 劲松,麒珂. 网络语言是什么语言[J]. 语文建设,2000,(11):14.13. 王德春陈晨. 现代修辞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27.14 于根元. 网络语言概说 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58.15 王德春陈晨. 现代修辞学[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268.16 于根元. 中国网络语言词典[Z].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303.17 仲伟丽. 网络新语文运动—专访申小龙:革命来了[J]. e时代周刊2003,(56).18 闪雄. 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J]. 语文建设,2000,(10):15.19 王先霈. 语言是否应该“纯洁”,是否能够“纯洁”[J]. 湖北大学学报,2003.(5):3.20 钱乃荣.中国语言文学导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1.437-438原文载于《宁夏大学学报》(社科版)2004年第6期

120评论

一直爱着你

青岛大学考研古代汉语(1)和(2)是根据报考专业不同,初试专业课的不同050103汉语言文字学考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2俄语或203日语③651现代汉语与语言学理论④840古代汉语(1)050105中国古代文学考察①101思想政治理论②201英语一或203日语或240德语或241法语③655中国古代文学④841古代汉语(2)你如果需要专业课真题也可以私信我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字学代码:050103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授权级别:硕士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创建于1986年。著名语言学家黄伯荣先生于1987年调入青岛大学,为本学科的建立做出了贡献,为本学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过二十多个春秋,现今青岛大学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已形成规模,并在科研、教学等方面均取得了为学界瞩目的成绩。 本学科现有教授4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8人。学科成员以来自全国著名高校的博士为主体,队伍精干,结构合理,充满了勃勃生机。著名语言学家李行杰教授虽已退休青岛大学,但他一直关心青大语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成为汉语言文字学学科坚强而有力的学术后盾。 近年来,本学科承担教育部重大课题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青年课题1项,省级研究课题5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国家重大社科基金项目2项,承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语委、青岛市、青岛大学科研项目十余项。在《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语言文字应用》、《古汉语研究》、《汉语学报》、《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汉语学习》、《语文建设通讯》(香港)、《澳门语言学刊》等国内外有影响的语言学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曾获得省级社科优秀成果奖6项,青岛市社科优秀成果奖20余项,其他奖励多项。在教学方面,获山东省优秀教材一等奖1项,山东省教学优秀成果三等奖1项。2006年汉语言文字学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形成如下三个研究方向。一、语法修辞研究 本方向特色有三。一是重视方言语法研究。方言是语言研究的活化石,方言语法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由黄伯荣教授带领我们汉语研究室撰写的《汉语方言语法类编》、《汉语方言语法调查手册》产生了巨大的反响,为当今学界广泛引用。二是注重语法研究打通古今,由此避免主观武断,发见汉语语法的本真面貌。戚晓杰教授撰写的《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一书,研究近代汉语特殊句式,找寻明清山东方言句式特征,并由此梳理现代汉语纷争问题,因而更具说服力。书中很多内容都以论文形式发表于《古汉语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报》等有影响的语言学核心期刊上,引起学界关注。三是是重视语法修辞相结合研究。汉语语法修辞关系密切,戚晓杰、史冠新教授等在进行汉语语法研究时,常常从修辞角度揭示语法成因,问题阐释深刻、独到,很多论文发表于《中国语文》《世界汉语教学》等专业核心期刊,有的还为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出版专著《汉语超常表达论》,获得很高评价,黄伯荣教授撰写的书评《修辞学研究的新视角》发表于《山东社会科学》2000年第4期。 二、汉语史研究本研究方向的特色有两点。一是注重文字学与书法学研究。朱葆华教授长期从事汉字学研究,成就卓著。目前正从事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研究。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学术界至今很少有人问津,有人只谈汉字形体,有人只谈书法,因为搞文字学的人很少懂书法,搞书法的人又缺少文字学的修养。朱葆华教授长期从事文字学研究,又从事书法教学与研究多年,于文字与书法皆有所涉猎,他从文字学和书法两方面对汉字书体的发展演变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究,其前期成果《图示汉字书体演变史》已由齐鲁书社出版。此研究领域前景非常广阔,《汉字书体演变史》一书也在写作之中。朱葆华教授在此领域的研究处于学术界的领先地位。二是重视汉语文献学研究。窦秀艳教授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尔雅》及仿雅著作的整理研究,出版了《中国雅学史》一书,划分了雅学发展阶段,对先秦至民国近三百部雅学著作进行了分级分类,辨章学术,考竟源流,填补了这一领域研究的空白。窦秀艳教授在雅学文献研究和山东及青岛地区古代语言文学文献研究方面也取得突出成就,其中,《历代雅学著述考》、《中国雅学文献学》对历代雅学文献的篇目、作者、内容真伪、版本流传、目录著录等情况做了详实地考订,为雅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三、对外汉语教学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也是颇受学生欢迎的一个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特色主要体现于,在中外语言对比研究中,突现现代汉语特点的挖掘。汉字是汉语和华夏文明的内在表现形式。从汉字入手,找寻汉语特点,可以发见汉语诸多不同于印欧语系语言的本质特性。汉语有着自身的特点与规律,它很多尚未发见的特点的逐渐得以揭示,对世界语言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将会起有强劲的推动作用。史冠新教授等撰写的高水平对外汉语教学论文发表于《世界汉语教学》、《华文教学与研究》、《语言科学》、《汉语学习》等语言学核心期刊,受到学界好评。史冠新教授等编写的对外汉语读本《感受中国》,也深受留学生的欢迎,是一本贴近现实的好教材。中国古代文学代码:050105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授权级别:硕士本学科是我校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以培养通晓中国文学与文化,人文素质高,研究能力强,发展全面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现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六朝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四个研究方向。在先秦两汉诸子、魏晋南北朝唐代诗歌、中国诗学与文学思想、宗教与文学关系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科成员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为主体。学科带头人为刘怀荣教授,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15人(博士后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批首席专家1人。队伍精干,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学科教师近五年来主持各级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完成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3项、山东省规划项目4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及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5项。出版专著3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南开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年代表性成果有《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晚唐骈文研究》等。学科成员的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三);山东省社科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高校一等奖3项,青岛市社科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多项。学科教学成绩突出,有6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5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大学校级精品课。学科成员教学成果曾获山东省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本学科是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曾主持完成过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并获山东省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挂靠文学院的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强化重点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和青岛大学校级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外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有多方面的合作,为学科的国际性交流及与国内学术界的联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科成员是两个中心的主力,多名教师曾在美国、韩国、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学从事教学、研究或学习,与国内外学术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学科毕业生有多人考取国内重点院校的博士生,其他同学就业状况良好,多在高校、报社、出版社、电视台、政府机关、企业等行业和部门工作。2014届研究生在7月毕业离校时就业率达到85%以上。中国古代文学代码:050105学位类型:学术型学位授权级别:硕士本学科是我校汉语言文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下的一个二级学科,以培养通晓中国文学与文化,人文素质高,研究能力强,发展全面的专业人才为目标。现有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六朝唐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四个研究方向。在先秦两汉诸子、魏晋南北朝唐代诗歌、中国诗学与文学思想、宗教与文学关系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学科成员以来自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山东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名校和科研机构的博士为主体。学科带头人为刘怀荣教授,现有教授6人,副教授8人,讲师4人。其中有博士学位者15人(博士后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14人;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山东省高等学校首届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人文社科研究基地首批首席专家1人。队伍精干,年龄、学缘结构合理,发展潜力大。学科教师近五年来主持各级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完成教育部重大项目子课题1项、教育部社科规划课题3项、山东省规划项目4项;在研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重点项目1项、教育部及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5项。出版专著30余部,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研究》、《清华大学学报》、《南开学报》等重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近年代表性成果有《赋比兴与中国诗学研究》、《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晚明狂禅思潮与文学思想研究》、《魏晋南北朝乐府制度与歌诗研究》、《晚唐骈文研究》等。学科成员的科研成果曾获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第三);山东省社科一等奖2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高校一等奖3项,青岛市社科一等奖5项,二、三等奖多项。学科教学成绩突出,有6门课程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精品课,5门课程被评为青岛大学校级精品课。学科成员教学成果曾获山东省省级教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本学科是山东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曾主持完成过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并获山东省省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挂靠文学院的山东省“十一五”、“十二五”强化重点建设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东亚文学与文化研究中心和青岛大学校级中国文化海外影响力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外高校和相关研究机构,有多方面的合作,为学科的国际性交流及与国内学术界的联系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学科成员是两个中心的主力,多名教师曾在美国、韩国、新加坡及香港的大学从事教学、研究或学习,与国内外学术界保持着广泛的联系。学科毕业生有多人考取国内重点院校的博士生,其他同学就业状况良好,多在高校、报社、出版社、电视台、政府机关、企业等行业和部门工作。2014届研究生在7月毕业离校时就业率达到85%以上。

1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