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分解

放屁打嗝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7504

首页> 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师经济法分解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永远是我心上的一块疤

已采纳

2022年中级会计考试一公有三门考试,各科满分为100分,成绩合格标准为60分。在连续2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方可取得中级资格证书。关于中级会计考试备考,学姐给了一些建议,我们一起看看吧!更多详细内容请点击:

中级会计考试科目介绍

在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三门课程中,《中级会计实务》算是难度及大、内容很多的一个科目,学习时应花费较长时间。考生应全面深入掌握考试大纲和教材的基本内容及重点内容,做到知识融会贯通;其次,要熟悉实务科目的命题规律;最后,要在考试时保持良好的心态,使考试成绩达到理想水平。

经济法知识点多、杂、细、枯燥,记忆起来比较难,需要考生找准法条关键词、理清关键词的逻辑关系。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分为两大部分,经济法和税法两部分,经济法部分理解容易、考查直接,需要考生强化记忆;税法部分考查计算较多,需要考生活学活用。

更多关于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的问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100评论

各种婊字各种骚各种场景各种嗨

【导读】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难度排序:中级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经济法。可以说经济法是中级会计考试科目中,相对简单的一科,不过同样的不能放松懈怠,为了帮助大家取得更好的成绩,小编整理了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科目做题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客观题

1.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考生需从现有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相对简单。主要在于平时的积累,只要大家基础扎实,可以熟练运用定义和公式,就能够有较大的把握拿下单项选择题。

解题技巧

(1)排除错误选项,不合常理,不符常识,不要犹豫直接排除;

(2)仔细审题,分清题目要求“正确选项”还是“不正确选项”;

(3) 相似选项勤对比,结合题干及所属章节内容仔细分析;

(4)不要空题,万不得已就靠“猜”!有依据的猜测,增加25%正确的可能。

2.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少选、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相对较难。其中,每一个选项中都会蕴藏着一个知识点,考查大家对相关内容掌握的是否全面。因此,考生要想在此类题型上多得分,就要加强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注重各章节考点之间的关联性,勤学多思,归纳总结。

解题技巧

(1)读题要认真,避免掉入出题人陷阱,分清每个选项考查的关键点;

(2)区分选项,采用排除法去掉最不符合的选项,依序筛查;

(3)对于选定的内容除非有较大的把握否则不要修改,以免越改越错。

(4)多选题:要求比较严格,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所以客观题里,多选题在考试中得分难度比较大。

3. 判断题

判断题采用“倒扣分”的原则,即答题正确得1分,答题错误扣0.5分,不答题的不得分也不扣分,本类题最低得分为0分。所以建议大家在做这类题目时要谨慎作答,杜绝盲目猜题,遇到没有把握的题目可以适当略过,保证分数是主要的!

解题技巧

1. 试题里只要有一处错误,整道题目就是错的;

2. 表述较绝对的,错误几率相对较大。例如:“一定”、“必须”、“肯定”、“绝不会”字样;

3. 表述相对的,正确几率相对较大。例如:“可能”、“一般来说”、“通常情况下”、“几乎”等字样(该技巧不绝对,谨慎作答);

4. 综合已知知识点推测,有悖于所学知识点的理论,即错误。

(二) 主观题

经济法可以分成两个部分,税法部分(第6、7章)和非税法部分(第1~5章以及第8章),考生们对中级会计考试经济法主观题的恐惧主要源于“根据规定……”。大家在备考时完全不必恐慌,考题并没有要求必须引用法条原文,您的答案能答中要点、答中采分点即可得分,另外,经济法的主观题仅占30分,其中还包括至少6分的税法章节分值,因此,需要写“根据规定……”的题目分值通常仅占20分左右。

解题技巧

(1)作出明确的判断并阐述理由,保证语言流畅,逻辑清晰,引述法条;

(2)由于对法条记忆不准确,无法完整引入法条,可以将其变通,用合适的语言表述;

(3)作答标准:可以采用“判断+条文+具体分析”的原则进行作答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中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做题技巧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中级会计职称备考建议及答题技巧,尽请关注环球快问。

7评论

lBelieve

报考中级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可要抓紧时间复习啦!下面梳理了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知识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知识

(一)不计提折旧的两种固定资产:

1、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固定资产——土地,这个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期限的确定:

1、确定租赁期满企业取得所有权,按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2、租赁期满固定资产归还出租方,按租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中较短者计提折旧。

(三)特殊情况下的固定资产:

1、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停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为已经转入在建工程,不再属于固定资产);

2、不需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3、因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折旧之双倍余额递减法

(一)折旧期从年初开始

1、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残值)

2、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已提折旧-残值)2

(二)折旧期从年中开始(分段计提,折旧第二年要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的方法提满)

1、第一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月数12

2、第二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上年剩余月数12+(固定资产期初净值-上年全年折旧)*2使用年限*本年剩余月数12

3、以此类推

4、最后两年的折旧额会涉及3个年份,计算时考虑残值,变为直线法。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

(一)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年折旧率

(二)举例说明: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总和

1、折旧年限3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3(1+2+3)=36,第二年为26,第三年为16.

2、折旧年限为5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5(1+2+3+4+5)=515,第二年415,第三年315,第四年为215,第五年为115

注意:如果折旧期是从年中开始,也要分段计提,第二年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折旧率补足,再按当年折旧率计算当年余下月数的折旧。

10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