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7360
别潇洒了自己却苦了父母
1王其光;;浅谈注册会计师制度[J];会计研究;1984年06期2李铁生;英国机械工程师考试制度简介(续完)[J];中国机械工程;1985年03期3白介中;杨纪琬论“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的会计问题和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J];交通财会;1986年04期4童振元;日本国取得注册会计师资格的考试制度简介[J];上海会计;1987年07期5胡少先;郑启华;;论注册会计师制度[J];财经问题研究;1987年09期6王德升;;美国的公证会计师制度(一)[J];财会月刊;1987年06期7周岐明;会计师事务所应该民办[J];特区经济;1988年04期8吴艳鹏;外国投资者对我国会计现状的几点看法[J];外国经济与管理;1988年11期9何建群;禹荣刚;;论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完善与发展[J];财经理论与实践;1989年03期10谢明;;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J];会计研究;1989年01期
菇凉你是我的谁敢抢
【1】牛明艳.财务指标体系应用研究——基于现金流量信息【D】.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2.P1.2
【2】萧维.企业资信评级【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5
【3】袁敏.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9
【4】肖舟.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制度变迁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5】朱顺泉.中国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10
【6】潘永泉,杨志英,张敬秀.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企业资信评级【C】.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
【7】黄爱华.企业资信等级的熵权评估模型研究阴.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报),2007.10
【8】朱荣恩编著.资信评级【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9
【9】梁雪春,谢岭南,陈森发,刘艳.企业资信等级的定性定量评估模型研究叨.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9
【10】王一鸣,印为,石勇.基于次序逻辑斯蒂模型的企业贷款信用风险评级研究【R】.数学、力学、物学、高新技术研究进展,2008(12)卷
【1l】陈志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5
【12】陈建煌.现金流量的经验性评估—来自沪深股市的实证证据【D】.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
【13】晏静.现金流量信息功能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7
【14】陆晓雯.中小企业板块会计盈余与现金流量信息含量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4
【15】张友棠.财务预警系统管理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3
【16】刘庆华.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预警系统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4
【17】刘格辉.基于现金流的财务风险预警研【D】.湖南大学MPAcc学位论文,2007.10
【18】张传明,陈俊.报表收益与现金流量的决策有用性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7
【19】曹建新,王春丽.自由现金流量与盈利质量的关系研究【J】.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8.6
【20】李延喜.基于动态现金流量的企业价值评估模型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2.12
【21】史冬元.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研究【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1.娄尔行:《基础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2.朱小平:《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3.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吴水澎:《会计学原理》,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5.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6.[美]罗伯特﹒N.安索尼 詹姆斯﹒S.里斯 朱利﹒H.赫特斯坦:《会计学教程与案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美]查尔斯﹒T﹒亨格瑞、[美]瓦特﹒T﹒哈里森、[美]米切尔﹒A﹒罗宾逊:《会计学》第三版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8.乔世震:《会计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版。
9.陈今池《现代会计理论概论》立信会计出版社1993年版。
10.汤云为、钱逢胜:《会计理论》,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宋雪婷,安鹏.试论云南绿大地事件对注册会计师的启示[J].经济研究导刊.2013(22)
[2]丁红燕.审计失败及其后果--基于证监会2006-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
[3]丁红霞,丁红燕.审计失败:原因及对策--基于证监会2006年-2010年处罚公告的分析[J].商业会计.2012(24)
[4]魏梦莹.新大地IPO何以被终止[J].资本市场.2012(10)
[5]唐曦.绿大地事件中深圳鹏城会计师事务所责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16)
[6]朱清贞,严丽娟.“绿大地”会计造假案引发的思考--基于经济学视角的分析[J].会计之友.2012(16)
[7]孙毓璘.注册会计师关注: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比较[J].财会通讯.2012(13)
[8]李涛.从绿大地事件看上市公司监管[J].财会研究.2012(06)
[9]金蕊.论审计失败[J].现代会计.2011(06)
[10]李平,王晓敏.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的现状和防范措施[J].经营与管理.2011(09)
[11]张博亚.绿大地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完善[J].财务与会计.2011(09)
[12]杜淑芳,李建民,马蓓蓓.审计失败的制度分析[J].中国农业会计.2011(03)
[13]赖丽娜.上市公司审计失败影响因素研究[J].财会通讯.2010(13)
[14]张洪高.审计失败的成因及后果分析[J].会计之友(中旬刊).2007(02)
[15]陈志强.质疑审计失败主流观点[J].审计月刊.2006(13)
[16]高明华,袁清波.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与对策研究[J].财会研究.2005(03)
[17]李若山,周勤业.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的四大局限[J].审计研究.2003(04)
[18]林钟高,叶德刚,刘先兵.论审计失败[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2(07)
[19]吴德林,温天璟.论执业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J].山东审计.2002(05)
[20]孙一秀.审计失败因素及案例分析[J].中国审计.2002(05)
[21]李爽,吴溪.审计失败与证券审计市场监管--基于中国证监会处罚公告的思考[J].会计研究.2002(02)
[22]侯海燕.CPA审计失败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一份调查报告的启示[J].财会通讯.2001(11)
[23]温天璟,程珏.审计失败衡量标准之研究[J].中国煤炭经济学院学报.1999(03)
[24]秦荣生.注册会计师审计失败的成因及规避[J].注册会计师通讯.1999(04)
[1]骆正山,信息经济学[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270-278.
[2]郝慧娟.企业社会责任与融资行为关系研究[J].财会通讯,2014(03):76-79.
[3]陈金龙,谢琦君.社会责任、产权属性与融资约束[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4(03):96-103.
[4]范明、牛刚,现代企业理论[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155-165.
[5]王群勇,STATA使用指南与应用案例[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6]凌江红.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比较研究[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1-105.
[7]翟华云.审计委员会和盈余质量--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6(6):50-57.
[8]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上市公司治理评价系统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3(3):4-13.
[9]于富生,张敏.信息披露质量与债务成本:来自中国证券市场的经验证据[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7(5):93-96.
[10]郑新源,刘国常.审计委员会有效性研究--基于盈余管理的视角[J].财会通讯,2008(8):98-118.
[11]葛家澍.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工业出版社,1999.
[12]李玉敏.中级财务管理[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2.
[1]李维安.公司治理[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31-32.
[2]王雄元,张士成,高祎.审计委员会特征与会计师事务所变更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08(4):87-96.
[3]何佳,张晓农.上市公司审计委员会制度研究研究报告[R].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2001年深圳综字第0043号.
[4]林有志,张雅芬.信息透明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J],会计研究,2007(9):26-34.
[5]汪炜,蒋高峰.信息披露、透明度与资本成本[J].经济研究,2004(7):107-114.
[6]管亚梅,王嘉歆.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能缓解融资约束吗.--基于A股上市公司的`实证研宄[J].经济与管理研宂,2013(11):76-84.
[7]孙德美.社会责任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研宄[J].经济论坛,2013.
[8]沈艳,蔡剑.企业社会责任意识与企业融资[J].金融研宄,2009(12):127-136.
[9]周小春,董平.自愿披露社会责任报告能降低公司权益资本成本吗?[J].财会通讯,2013(04):78-81.
[10]解维敏,方红星.金融发展、融资约束与企业研发投入[J].金融研宄,2011(05):171-183.
[11]刘凯平.企业社会责任与权益资本成本关系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2(05):3940.
[12]孙伟,周瑶.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与资本市场信息不对称关系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2(20):889-892.
[13]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14]孟凡利.会计基础知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1]陈小林,陈作习.论内部控制审计动因、成本与收益[J].财会月刊,2010,(20):77-79.
[2]诺斯.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3]孙璐.商业银行内部治理审计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
[4]蔡春.审计理论结构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5]戴维斯·诺思.制度创新的理论:描述、类推与说明[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6]于玉林.试论面向新世纪的内部审计制度[J].审计研究,2000,(6):17-21.
[7]方堃.关于社会责任审计的思考[J].审计研究,2009,(3):38-40.
[8]余玉苗,黄兵海.我国上市公司战略审计初探[J].财会月刊,2004,(3):37-38.
[9]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公共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
[10]诺斯.经济史上的结构和变革[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1]陈青.企业社会责任审计述评与实现[J].企业研究,2010,(12):23-25.
[12]傅黎瑛.公司治理的重要基石:治理型内部审计[J].当代财经,2006,(5):119-122.
[13]何卫东.论非执行董事对于公司战略的参与[J].南开管理评论,1999,(4):20-22.
[14]道格拉斯·诺斯.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5]靳磊.企业战略审计初探[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2000,(4):22-25.
[16]李嘉明,赵志卫.我国企业开展社会责任内部审计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
[17]程新生,孙利军,耿伟雯.企业内部审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控制效果吗?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当代财经,2007,(2):118-122.
[18]刘长翠,陈增雷.企业社会责任审计初探[J].山东经济,2006,(7):116-121.
季辞不凉
[1] 周凤英. 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改革与发展[J]. 理论学习 , 2001,(09) . [2] 张蓉,吉涛.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发展与完善[J]. 北京商学院学报 , 1994,(03) . [3] 杨时展. 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沿革与发展[J]. 财会通讯 , 1995,(02) . [4] 杨肃昌,沈雪莲.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发展透视[J]. 甘肃社会科学 , 1996,(04) . [5] 许家林. 我国与西方主要国家注册会计师制度的比较研究[J]. 广西会计 , 1998,(08) . [6] 许必建. 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的系统性缺陷[J]. 广西会计 , 2002,(11) . [7] 许家林. 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演进的四个基本阶段回顾[J]. 中国注册会计师 , 1997,(12) . [8] 许家林. 西方注册会计师制度发展·现状·趋势[J]. 中国注册会计师 , 1999,(05) . [9] 于波成. 中日注册会计师制度比较[J]. 中国审计 , 2002,(04) . [10] 递艳霞. 中美注册会计师制度变迁差异的经济学思考[J]. 四川会计 , 2001,(11) .
优质会计职称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