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恒等式的证明

男人请收敛你的勾3搭4
  •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3154

首页> 会计职称> 会计恒等式的证明

8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本是深海凉人心

已采纳

你拿了10元买了一只笔。你少了10块钱,多了一只笔。分录就是:借:管理费用-办公费10 贷:现金 10

164评论

你在重蹈我的覆辙吗

在没有任何会计记录的时候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均为零,此时: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0)当有任何会计事项发生时,借方金额必然等于贷方,表达式为:资产借方+负债借方+所有者权益借方+利润表科目借方=资产贷方+负债贷方+所有者权益贷方+利润表科目贷方化简有:资产借方-资产贷方=(负债贷方-负债借方)+(所有者权益贷方-所有者权益借方)+(利润表科目贷方-利润表借方) (1)我们知道:利润表科目贷方-利润表借方=未分配利润,最终过到所有者权益,引起所有者权益变化。所以(1)式可表达为:资产变化=负债变化+所有者权益变化(2)(0)+(2)得到新的会计恒等式,只是其中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可能已经发生变化而已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1评论

把你一切奉还

【会计恒等式原理是什么?】【http:wiki.mbalib.comwiki%E4%BC%9A%E8%AE%A1%E6%81%92%E7%AD%89%E5%BC%8F】特此回答

24评论

不会发光的我还是爱你的我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它揭示了各会计对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帐、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不同会计期间,它的会计恒等式表示方法也不相同。

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

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

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

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会计是有会计的游戏规则的。会计有如下前提需要考虑。

会计等式(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

该等式是会计记账、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础,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

会计等式(2):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 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

会计等式(3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

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恒等式

144评论

已成过去

简单的恒等式一般是从等式一边证到等式另一边复杂的恒等式一般是“两面夹击,中间会师”。方法上要用到和差角公式、倍角公式、简单恒等式等多次。有三角形背景的恒等式要考虑正弦定理、余弦定理、正切定理等。如果从角度关系入手较难,可以考虑把角度变量代换成边长、内切圆半径、外切圆订海斥剿俪济筹汐船搂半径或多个变量整体用面积表示。还可以考虑在恒等式两侧同时乘上一个量,找几何意义

109评论

淡香的巧克力

会计恒等式是指各个会计要素在总额上必须相等的一种关系式。会计等式(一)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即:资金运用=资金来源。该等式是会计记帐、核算的基础,也是编资产负债表的基矗它表明了股东与债权人两者在企业的资产中到底占了多大份额。在负债不变时资产与所有者权益同方向变化。所有者权益不变呢,资产就与负债同方向变化,而当所有者权益与负债都变化的时候,其资产的变化则等于两者之和。会计等式(二)收入-费用=利润(或亏损)即:得到的-付出的=赚的(或亏的)企业的目标就是赚钱,只有取得的收入抵消为这笔收入所花的费用还有剩余,企业才算是盈利了。会计等式(三综合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企业在经营中,“收入-费用=利润”中的利润就表明现金流入大于现金流出,也就是企业资产增多,从另一个方面说,这一时刻负债不变,赚与赔都是股东的。新的所有者权益=旧的所有者权益+利润=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而,新资产=负债+新所有者权益=负债+旧的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我们不难看出第一个会计等式是反映企业资金运动的静态状况,也就是企业经营中的某一天,一般是开始日或结算日的情况;而第二等式反映的是企业资金运动的情况,所有的资产都是为了赚钱,而资产一旦运用并取得收入时,资产就转化为费用,收入减去费用即为利润,又叫净收益。净收益又会做为资产用到下一轮的经营,于是就产生了等式三。等式三并没有破坏等式一,当利润分配后,分成股东收益和一部分交税后,等式三便消失了,又成了等式一。所以会计六要素不管如何转变,最后都会回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这一等式。在实际工作中要是等式不平了,那就说明记帐有错。

103评论

遗失的旋律

因为会计记账有个原则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73评论

你内个星球的

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外加:万物守恒

153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