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的性能特点有哪些

奶奶的个熊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9846

首页>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的性能特点有哪些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腐木

已采纳

CPA审计可以用八个字来总结其特征:放、轧、埋、挖、平、tie、re、ca。放:是指底稿中标明已完成的审计程序其实并没有全部执行,或者并没有实际执行,其实可以指底稿的结论与收集的审计证据不一致;轧:又叫挤平,跟白道里的“平”不一样的是,这里的“平”是审计师人为调出来的,为了平而平;埋:可称为埋雷,把事项给埋起来,比如明知道有问题,但是很好的隐藏起来,让人看不出来;挖:可指挖坑,给后面的同事挖坑,也可指深挖某事项;平:指的是会计报表能够符合借贷记账法和会计等式的逻辑验证,例如利润表的本年利润转出后资产负债表应该是平的,我们常说的试算平衡表(Trial Balance)主要就是做这个用的;“tie”:指的是各种明细账可以跟总账对上,这包括一些财务内部的核对,例如应收账款的明细账和应收账款的总账余额,也包括一些非财务和财务的核对,例如行政维护的资产台帐和财务维护的资产明细账,库管员的存货明细账和财务存货科目的余额等。“re”:是指reference是指将有逻辑关系的数字互相核对,例如将银行存款与利息收入进行核对,检查利息计提的完整性,将收入金额和销售税金进行核对,检查税金计提的完整性。“ca”:是指casting 计算合计,多用于细节测试中,例如将一些原始数据重新计算检查其财务入账的准确性;同时也指财务报告经得起重新验算。

94评论

孤我寡我

一、审计独立性

审计独立性是审计人员对被审单位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和实质上的独立。是审计工作的基本原则之一。所谓精神上独立,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中,保持独立的姿态,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出发,自由地客观地收集审计的证据,依照一定的标准和原则,谨慎地合理地对审计证据进行评价,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不屈从于来自任何方面的压力。

二、审计权威性

审计权威性是审计机关在工作中的各种强制力和影响力。审计的权威性要得以实现,首先要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审计机关如不能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其各种职责就难以真正履行。其次,国家应以各种法规形式明确审计机关的各种权力,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三、审计专业性

审计报告中,对某个问题的描述也要形成一个闭环。从问题的定性、综述到问题的具体描述再到审计报告读者最后的判断,至少有两个闭环。一是,问题描述部分要环环相扣,不仅描述要有逻辑,而且证据和依据要充分。二是,读者能够从问题描述中按正常思维推断出审计结论。这两个闭环也是从起点到终点,又从终点到起点的过程。

105评论

午夜初醒

【导读】众所周知,注册会计师CPA专业阶段一共包括有六个科目,对于考生来说,参加6个科目考试可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所以在备考之前,大家有必要提前了解好各科目特点,那么注册会计师CPA各科目特点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

会计

《会计》可是注册会计师CPA考试中最为核心的重要科目,同时它也是整个CPA考试中最为基础的一科,尤其对于零基础考生,在学习其它科目前,建议先学习《会计》这科,在打好基础后,学习其他科目也会相对轻松很多。

审计

与《会计》相比,《审计》科目其难度会有所提升,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识点都需要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其难点就在于教材中的知识比较难理解,《审计》科目特点就是理论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大家在学习时,不妨可以结合实际来加深自己的印象。

税法

与其它科目相比,《税法》这科其考试难度并不算很大,与《审计》一样,也是偏向于理解和记忆,不过不同的是,除了理论基础概念知识外,《税法》科目会涉及比较多需要计算的考题,在备考的同时,考生也需要多关注相关税法政策,对答题非常有帮助。

经济法

《经济法》与《税法》科目一样,同样涉及比较多需要记忆的法律、政策等知识要点,因为涉及需要记忆的内容太多,考生在记忆新的内容时,往往会容易遗忘了之前所学的知识,要想彻底掌握这门科目,必须要通过多做题进一步巩固。

财务成本管理

在注册会计师CPA所有科目中,《财务成本管理》涉及的计算题最多,计算量最大的科目,当中的考题都需要公式才能解答,考生除了具备一定的数学运算能力外,也需要灵活熟用所学到的公式,关于这点除了平时多做题,并没有任何捷径可言。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

与税法、经济法一样,《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同样也是难度并不高,相对比较容易通过的考试科目,大家在学习的时候只要多做真题,将重要知识点掌握,相信很顺利就能通关《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的考试。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给大家整理发布的关于“注册会计师CPA各科目特点有哪些?”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搭配技巧,尽请关注环球快问。

34评论

度硪一生愛伱一世

08年《审计》教材P2-3第一阶段:1844年到20世纪初,对象是会计账目目的是查错防弊方法是对会计账目进行详细审计报考使用人为企业股东。第二阶段:20世纪初,对象由会计账目扩大到资产负债表,目的是判断企业信用情况,方法是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报告使用人除了企业股东扩大到债权人。第三阶段:美国1933年《证券法》颁布,对象是以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中心的全部财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目的是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确定财务报表真实可靠查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方法是以控制测试为基础进行抽样审计,报考使用人扩大股东,债权人,证券交易机构,税务部门,金融机构及潜在投资者第四阶段,现代阶段,对象与报考使用者基本不变,在目的上,加入了防止舞弊,方法上,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技术得到广泛采用

128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