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7351
我们终究一场空
“长期股权投资”是比较搞脑子,需要结合“合并报表”一起看,多做些例题。1.成本法适用的范围(1)企业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持股50%以上) (2)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20%以下)2.权益法适用的范围 (20%﹣﹣50%)(1)共同控制;(2)重大影响。 两种方法的比较: 成本法注重的是初始投资成本,受资企业的其他变动,投资企业一般不做调整。 权益法注重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只要受资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变动了,投资企业也随之进行调整。 二、A 公司持有B 公司80%股权,控制,适用成本法核算 投资单位采用成本法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不受被投资单位盈亏和其他权益变动的影响。只有在被投资单位分配现金股利的时候,才确认投资收益,相应的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成本法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以支付的现金、与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直接相关的费用、税金及其他必要支出作为初始投资成本。 综上,A公司对B公司投资成本28600
梦囚
因为你没有给出具体的题目,我猜会不会是因为书中的这段话“被合并方账面所有者权益是指被合并方的所有者权益相对于最终控制方而言的账面价值。” 这种情况,我给你举个例子。 如果甲公司和A公司同被B公司控制的话,那就满足同一控制。假设B购买了A公司80%的股权。而B公司当年购买A公司的时候,A公司的公允价值为5000W,在后来的会计年度里,又实现净利2000W,那么现在甲要控制A,那么就应该付出(5000+2000)*80%。
你爱她我哪好意思打扰
那里的确很难,你要一点一点分清楚。先搞清楚同一控制下,再看非同一控制。当可辨认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不想相等时,每年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的时候,需要调整。我开始也不懂,慢慢就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