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信注册会计师曾丽雅

苦自嘲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9540

首页> 会计职称> 立信注册会计师曾丽雅

2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催我梦醒

已采纳

30年前,电视机还是紧俏商品,是凭票供应的稀罕物,电视节目则是在新奇的方盒子里不断变幻发光的鲜活影像。30年后,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电视大国,电视覆盖人口在世界上是最多的。9英寸、12英寸的小方盒子早已退出历史舞台,超薄、液晶、宽屏幕、多功能的平板电视走入了千家万户。调查表明,我国电视观众规模为12.05亿人,电视机在广大城乡地区已经基本普及,成为亿万中国人像牙膏牙刷一样的生活必需品。93.72%的观众认为,看电视是闲暇时最主要的生活内容。电视已经成为当今时代影响最大、受众最多的传播媒体,以电视剧、电视文艺节目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电视艺术已经成为13亿中国人的精神文化主餐。说到电视的巨大影响力,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电视转播是一个很好的例证。这场凝聚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空前盛会,有8.4亿中国观众、40多亿海内外观众收看,创下了前所未有的收视纪录。通过电视,辫子、小脚、长袍马褂等残留在一些西方人记忆中的旧中国印记被颠覆;中华文化的特色和精神展现在世人面前;改变了无数西方人士对当代中国面貌的认识、对当代中国人的认识。这说明,电视不仅是信息发布的载体,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电视艺术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产生了重要作用。在众多文学艺术样式中,电视剧尤其受到广大观众青睐。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全年只有《三家亲》等8部单本剧,这些剧虽然今天看来艺术上比较粗糙,但播出后都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1980年,我国拍摄的第一部长篇电视剧《敌营十八年》引起广泛关注。1992年,国产电视剧突破5000部集;2004年,首次超过1万部集。短短30年,我国电视剧经历了从单本剧到连续剧,从现场切换到制播分离,从产量个位数到每年500多部12000多集的不平凡历程,成为世界第一电视剧生产和播出大国。有学者作过专门比较,一部热门电视剧一个晚上的收视观众数就相当于全国所有舞台艺术一年的观众总和。应当看到,电视剧艺术的繁荣发展,决不仅仅是依靠电视这一强势媒体深入亿万家庭,更靠的是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靠的是创作者深厚的生活积累、大胆的艺术想象。今天的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绚丽多姿,有满足人们一次性消费需求的文化快餐,还有一大批内涵深刻、品位高雅的文化营养餐。《春节联欢晚会》、《百家讲坛》、《文化视点》、《艺术人生》、《大家》、《同一首歌》、《大风车》等电视栏目问世以来,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较好地统一起来,雅俗共赏,深受广大观众的欢迎。这充分说明,站在时代的高起点上,以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为根基,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电视文化为主体,以现代电视技术为手段,以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的,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是推动我国电视艺术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王强)

157评论

最后松手

精神文化是文化层次理论结构要素之一。所谓文化层次理论结构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社会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等精神方面的内容。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一样,它也是由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总结出的经验理论。具体的表现在人的伦理道德、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对于艺术的品位和我们的精神世界的追求。也可以说精神的文化的范畴就是科学、艺术和道德,用我们现在的物质理论概念来解释就是真善美的统一。精神文化是人的精神食粮,孕育人的精神家园,决定人的精神状态、精神生活、精神本质,人的本质属性体现;精神文化又是社会旗帜、“社会水泥”、社会规范,具有价值导向、精神源泉、民族凝聚的功能属性;精神文化还具有赋予民族国家国魂、集体单位群魂、个体思想灵魂的社会属性。定义关于其定义,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1.所谓精神文化是指属于精神、思想、观念范畴的文化,代表一定民族的特点反映其理论思维水平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伦理观念、心理状态、理想人格、审美情趣等精神成果的总和。(《关于建构中华民族当代精神文化的思考》,曾丽雅,《江西社会科学》2002年 10期 。)2.从更深层次上讲,精神文化是指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心理素质、精神面貌、行为准则、经营哲学、审美观念等,是企业文化的核心.必须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再造精神文化,才能保证物质文化的有效实施。(世杰:《十年磨一剑——中信实业银行沈阳分行企业文化建设探秘》,《辽宁经济》,2005年09期。)3.精神文化是指人类思维领域所涉及的诸如哲学、伦理学和文学艺术等.物质文化是指人类所创造的一切衣、食、住所需要的物品和工具。(徐俊杰; 吴桂荣:《构建中国企业管理之魂的思考》,《齐鲁学刊》,1996年06期 。)从以上典型认识当中,我们可以知道,精神文化是物质文化的核心载体,是物质文化基础上衍生出的独具特征的人类共有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集合,包括文化精神、文化道德价值观念、文化理想、行为准则等,这是人类新精神观、价值观、道德观生成延续的主要途径和来源。因而,在不同的领域会形成各自人类群体认同的精神文化。体现文化的同一性和多样性。在学校区域,就会形成学校文化精神,在企业领域,就会形成企业文化精神,在影视业,就会形成影视文化精神,在军事领域,会形成军事文化精神,在政治领域,就会形成政治文化精神等。

147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