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3018
看透时光看不透流年
一、德国会计的外部环境在西方各国中,德国以其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而闻名于世。在各国会计模式中,德国的会计模式具有独特的特点,突出表现在会计制度及实务深受公司法和税法的影响,强调会计处理和财务报告面向公司,保护公司利益,并且会计程序和方法具有统一性的特点。德国会计模式对荷兰、瑞士、瑞典、以色列、丹麦等国产生很大的影响,通常国际会计上把这些国家的会计模式统称为“德意志会计模式”。各国会计模式的形成都是多种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环境决定了会计模式的具体内容。要研究某国的会计,首先要分析其面临的环境因素。下面就对深刻影响德国会计的经济、法律以及文化环境进行分析,以期更深刻理解德国会计。1、经济环境(1)“社会市场经济”模式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模式,这是一条既不同于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也不同于集中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的“第三条道路”。在这种经济模式下,国家的职能是维持良好的秩序,使经济在既定的框架下面运行。国家要建立各项与社会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以保障经济运行。因而,德国会计规范主要是由政府来制定,具有较强的刚性。(2)发达的银行体系和相对不成熟的证券市场德国政府对银行业的管制大大松于英、美等国,银行业获得空前发展。德国的银行集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投资信托公司于一身。一些主要的银行影响和控制着整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它们向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金融服务,绝大多数的股票交易业务是由银行而不是各投资公司经营的,全国工业企业的绝大部分资本也是由银行提供的。相比之下,德国的证券市场不能与德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相匹配。在1975年至1990年,德国企业以发行股票方式筹措的资金仅占外部资金的5%左右。在这十五年间,股票发行额每年约60亿马克,股票市价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仅为10.7%,而美国则为49.8%。虽然近年来,德国股票市场有了较大发展,但其证券市场依然难以与银行业对经济的影响相提并论。由于银行有自己的渠道,获取所需有关企业经营的各类信息,而股票投资者的力量又比较薄弱,企业很少有压力去增强财务报告的有用性及披露更详细的信息,以满足更广泛的报告使用者的需要。发达的银行银行业必然使得德国会计主要是以保护银行利益为目标,在会计核算上采用过分的谨慎原则。
阳光下最冷的温度
深圳曼陀罗财税:德国会计是一种独特的会计模式,具有鲜明的特色:1.在会计工作规范上,德国没有单行的会计准则,其会计规范是由政府通过分散于《公司法》、《税法》、《商法》中的规定来体现的,即“会计规范法典化”;2.在会计治理体制上,通过立法程序由政府和民间会计团体联合领导和治理全国会计工作,但会计团体地位相对较低,作用较小;3.在税务会计上,则要求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统一,政府要求为计税目的而使用的会计程序和帐务处理的方法,必须和企业编制财务表所使用的会计程序和帐务处理方法相一致;4.在德国,不论是公司法还是税法,都促使稳健性成为企业的基本原则;德国会计的稳建性,其实质是使企业合法地“低估利润”、“隐瞒资产”;5.德国公司信守历史成本会计模式,这种做法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稳健主义在德国会计所占支配地位。6.德国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工作较少,德国会计本身又有许多与众不同的特色,因此德国会计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接受程度较小。
我想挽留你可我怎么说
德国界定会计人员有严格的要求,可以不问专业出身,但特别重视实践能力。培训和教育手段也多种多样,如讲座、制作光盘、开辟网页、现场指导等;并根据不同层次人员的接受能力进行有差别的培训和教育。国家法律有特别规定会计审计师是德国会计专业领域层次最高的行业人员。他们通常要接受高等教育,也可在有10年专业实践的基础上参加考试。如果大学学制是4年,他们需参加3年的专业实习;如果学制是3年,则需参加4年的专业实习。考试合格后,他们还要经过一定的程序,证明其能履行相关的责任与义务,并按规定投保个人相关保险后,才能成为一名会计审计师。由于会计审计师职业要求较高,培训及继续教育就显得相当重要。德国法律特别规定,会计审计师每年至少要参加20个学时的再培训。培训有面向刚进入实习单位的高校毕业生的培训,也有针对国家考试考前辅导的培训,还有大量针对专业人员知识更新的再培训,其时间不等,大多都是利用休假等空余时间进行。德国的中初级层次会计人员类似我国的中初级会计人员,他们称核算员和会计主管。与会计审计师必须接受高等教育不同,中初级会计人员可以通过职业教育途径接受技能训练。一个中学毕业生毕业后,要想从事会计职业,首先必须在职业学校接受3年的工业销售专业学习,期间有一大半的时间要在企业进行相关工作的实践锻炼。他们学习的课程有会计学、数学、企业经济管理基础知识等,毕业后他们通常会在企业做主要工作人员的助手。工作1年至2年、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后,他们可参加再培训,并通过总账会计的考试。这项笔试的内容既涉及销售、采购、物流、营销等与会计相关的经济知识,还涉及成本核算、企业财务管理、税法知识等,要求考生根据联邦法规、国际法相关法规制作报表,同时对有关报表进行分析评价,针对有关数据从管理角度给决策层提供意见和建议等。考生通过考试取得证书后,才能从事总账会计也就是会计主管这一岗位的工作。多由权威机构组织发起德国会计人员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通常有以下几个途径:一是由德国会计标准制定委员会(DRSC)负责。该组织是会计标准制定的权威机构,因为其职能还涵盖制定企业会计标准,与国际会计标准制定委员会以及其他地区委员会有紧密的合作,并使德国的会计规章制度尽快与国际标准相协调,这对于会计领域的最新标准、前沿领域的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二是由德国联邦会计师审计师协会(IDW)组织。该协会相当于我国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其主要职能是拓展会计审计师的工作范围,培训青年会计审计师,支持他们的日常工作。三是由德国工商总会(DIHK)发起,由其下属机构组织包括对会计的监管和培训教育工作在内的各行业的职业教育等。四是由德国联邦税务代理人协会(GCTAA)的会员承办。该机构是税务代理人、税务顾问和税务咨询工作者的协会组织。该协会的主要任务和职能是,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对会员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同时对会计人员和税务咨询人员的工作交流实施监管,以保证其充分履行职业义务,并负责财税人员的职业培训以及资格认证。会计人员主动要求更新知识在德国,参加培训机构组织的业务培训已经成为会计从业人员一种自觉的行为。这不外乎以下两个原因所致:一是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针对性强,能够及时地满足参训人员的需求;二是会计从业人员的工作要求高,压力大,所以必须参加相应的培训和学习。因为他们如果不及时更新知识,一旦工作出现失误,就要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和法律责任。企业里的核算员,要想成为主管会计,也必须参加严格的考试。考试因此成为检验培训机构培训效果和受训人员业务能力的重要手段。考试成绩还是用人单位衡量会计人员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既注重实践经验的积累,又注重严格的考试,这成为德国人才培训的鲜明特征和成功经验。这与我国会计人员被动地参加职业培训、甚至需要通过严格的课堂点名的现状形成了鲜明对比。笔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我国的培训体制没有完全市场化,过多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知识,针对性不强,使被培训者无法从中掌握太多实用的知识,且社会缺少对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育经验的多栖教师的挖掘和培养,以致会计职业教育培训工作之路越走越窄,无法满足会计从业人员的需要。
要忘记除非失忆要分离除非不已
ACCA在德国普及度比较低ACCA成员主要集中在这些国家:欧洲:英国、波兰、土耳其、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亚洲:马来西亚、老挝、越南、新加坡、巴基斯坦、中国非洲:马里、中非、肯尼亚 2000年7月,德国财务监督执行组织DRSC(Deutsche RechnungslegungStandardCommittee明文规定,上市集团公司可以按照国际上通用的会计准则GAAP或IFRS合并编制财务报表,但必须将其翻译为德语,并选用本位币———欧元作为计价单位。在此以前,在美国上市的德国公司必须分别按照德国的会计准则和美国的会计准则编制两种不同的年度财务报表。新规定大大缩减了上市公司年报编制开支费用。2001年6月,欧共体议会通过议案,规定成员国所有上市集团公司自2005年1月1日起,必须按照IFRS编制合并财务报表。 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协会IASC在伦敦成立时,便着手建立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但德国多年来一直固守自己的会计准则,独立于GAPP和IASIFRS以外,直至1993年。引发这一变化的主角是德国最大集团公司戴姆乐—奔驰股份公司。当时奔驰公司为了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被迫按照GAPP编制财务报告,也就意味着德国已接纳按照GAAP编制的企业财务报告,美国却拒绝接纳按德国会计准则编制的企业财务报告。作为经济最发达和统领世界会计理论的美国,拒绝承认以保护债权人利益为出发点的德国会计制度,极大地震撼了德国会计界。随之而来的是其他著名集团公司,如Schering,Bayer等,为寻找国外资本市场,纷纷仿效奔驰公司的做法,尝试按照GAAP编制公司报表,也有的公司按照IASIFRS编制。1998年,德国终于出台了《促进融资法》,修改了德国《商法》的部分条款,增加接纳国际会计准则的HGB§292a条款,允许上市集团公司按照GAAP或IASIFRS编制财务报告。1998年,德国通过《公开法》,第一次在德国设立民间性的会计准则管理委员会。该委员会负责解释会计准则,提供会计服务,解决国际会计争端等。 1998年是德国会计制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这一年,德国第一次向国际会计制度敞开大门,第一次设立民间会计组织,借鉴国外先进会计准则,促进本国会计制度改革。 从国际角度出发,建立国际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必要性是无可争议的。无论是投资方或是融资方,都迫切期望一个统一的会计制度,任何一家企业不希望因为会计制度的不同而丧失资本市场。从理论上讲,如果各国间相互承认对方的会计制度,上述问题可以迎刃而解,但这是不现实的。尽管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但投资方和融资方不可能完全掌握为数众多、各不相同的会计制度,单纯对国内企业的会计报表的分析已经相当耗时耗资。如果再考虑不同国家会计制度对年度财务报告产生的影响,只会使报表分析变得更加繁琐复杂,增加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从国内角度出发,统一的会计制度更有利于德国企业到国外资本市场筹措资金。德国虽然也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但由于其税收、家庭式银行体系、社会保险和养老保险等制度的制约,德国的资本市场远远落后于美国,资本市场并非德国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仅仅少数大企业通过国外资本市场融资。德国企业以中小型为主,它们所需资金大都来源于银行贷款,德国银行体系特有的局限性无法满足它们对资金的要求。如果有了统一会计制度,简化国外资本市场的融资手续,德国中小企业利用国外资本的机会大大增加,从而弥补国内银行贷款的不足。因此,统一的会计制度对于德国中小企业具有格外的吸引力。
优质会计职称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