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

偷走故事的人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001

首页> 会计职称> 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的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妈妈说坏女孩最可爱了

已采纳

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在于明确了会计主体反映和控制的时间范围和空间范围。会计主体假设是指企业是独立于其所有者及其他企业之外的个体。之所以会有这样一条假设是因为将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区分开来有助于更好地做决策。

在传统的工业经济时代,会计主体的范围很明晰,一般表现为独立核算的企业,也就是"实"的空间,即企业会计只核算企业范围内的经济活动,并向各有关方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然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日益多样复杂化,会计主体的典型形态企业变得越来越模糊。一方面,在网络化的经济中,公司作为会计主体,其外延不断延伸,产生了¨虚"、"实"两个并存的空间。

佣上公司N的出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物理空间"的概念,构成了"媒体空间",使得一项交易可在瞬间完成,资金也可以瞬时联结在一起工作,他们根据业务的需要自由地重构分合,拓展了会计基本假设的领域。另一方面,许多上市公司拥有多个子公司,而每个子公司又有许多合资企业、关联企业和联营企业。这些企业之间的松散联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通过兼并等手段整合,也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解散联盟。如何界定这些实体的外延,如何核算和管理这些不确定性的实体;传统的会计主体假设显得无能为力。

环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会计主体假设的意义在于明确了会计主体反映和控制的什么? ]问题的解答,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64评论

姑娘我无坚不摧

看到好文章,想保存怎么办!下载APP会计核算的四大假设及其意义suweikushuc阅11346转482010-11-26 分享收藏会计核算的四大假设及其意义问题现象:会计作为一门学科、一种手段,我们都知道其有四大假设,那么这四大假设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呢解决方案: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四个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会计人员应站在企业立场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而不是站在所有者立场反映所有者的资金运动。一定要将企业资金和所有者资金区分开,会计主体就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出现破产现象,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现实中,实际上根本无法准确预计未来,所以会计上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比如将固定资产购入后,预计使用年限20年,企业无法保证今后的20年不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所以假设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通常情况下,会计分期是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例如,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会计年度是指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表现:权责发生制、待摊和预提、应收应付的做法都是基于会计分期假设。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其他计量单位包括劳动量度、实物量度等。会计核算的四大假设及其意义问题现象:会计作为一门学科、一种手段,我们都知道其有四大假设,那么这四大假设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呢解决方案: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四个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会计人员应站在企业立场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而不是站在所有者立场反映所有者的资金运动。一定要将企业资金和所有者资金区分开,会计主体就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出现破产现象,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现实中,实际上根本无法准确预计未来,所以会计上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比如将固定资产购入后,预计使用年限20年,企业无法保证今后的20年不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所以假设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通常情况下,会计分期是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例如,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会计年度是指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表现:权责发生制、待摊和预提、应收应付的做法都是基于会计分期假设。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其他计量单位包括劳动量度、实物量度等。会计核算的四大假设及其意义问题现象:会计作为一门学科、一种手段,我们都知道其有四大假设,那么这四大假设的内容分别是什么,有什么意义呢解决方案:会计基本假设包括四个内容: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1、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立场和空间范围。会计人员应站在企业立场反映企业的资金运动,而不是站在所有者立场反映所有者的资金运动。一定要将企业资金和所有者资金区分开,会计主体就界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2、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出现破产现象,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在现实中,实际上根本无法准确预计未来,所以会计上提出了这样一个假设。比如将固定资产购入后,预计使用年限20年,企业无法保证今后的20年不会出现破产清算的情况,所以假设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期间划分为若干个首尾相接,间距相等的会计期间,通常情况下,会计分期是按公历起讫日期确定(例如,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在我国的会计实务中,会计年度是指1月1日至12月31日。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表现:权责发生制、待摊和预提、应收应付的做法都是基于会计分期假设。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财务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其他计量单位包括劳动量度、实物量度等。

38评论

骨子里刻着你的名字

会计主体是会计工作为之服务的经济组织和责任实体

179评论

爱我很简单

会计主体是财务会计的基本假设或基本前提之一,是财务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我国著名会计学家葛家澍认为,会计信息系统所处理的数据、所提供的信息,不是漫无边际的,而是要严格限定在每一个经营上或经济上具有独立性或相对独立地位的单位或主体之内,会计信息系统所接受和所处理的数据以及所输出的信息,都不应该超出这些单位的界限。每一个具有独立性的单位,就是“会计主体”,会计信息系统在设计、运行时,要以每一个主体为空间界限,即“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主体前提的主要意义: (1)根据会计主体前提可知,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所在主体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其它主体的经济业务。例如:A公司的会计人员只能核算和监督A公司的经济业务,不能核算和监督B公司的经济业务。 (2)会计主体前提将特定主体的经济活动与该主体所有者及职工个人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例如:不能把本企业股东或者职工个人的收入作为本企业的收入核算; 考试大伴你同行(3)该假设前提将该主体的经济活动与其它单位的经济活动区别开来,从而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同时说明某会计主体的会计信息仅与该会计主体的整体活动和成果有关。例如:购买一批原材料,只需要在本企业账中反映原材料增加就可以了,不必反映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卖方企业的库存商品减少在卖方企业的账中反映。

125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