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124
温润君子
成本与费用成本与费用是一组既有紧密联系又有一定区别的概念。正确区分成本与费用成本会计的重要前提。成本是指生产某种产品、完成某个项目或者说做成某件事情的代价,也即发生的耗费总和,是对象化的费用。费用是指企业在获取当期收入的过程中,对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的耗费,是会计期间与收入相配比的成本。成本代表经济资源的牺牲,而费用是会计期间为获得收益而发生的成本。成本会计关注的是成本而不是费用。未耗成本与已耗成本在财务会计中,将成本分为未耗成本与与已耗成本两大类。未耗成本是指可在未来的会计期间产生收益的支出,此类成本在资产负债表上列为资产项目,例如设备、存货及应收帐款等。已耗成本则是指本会计期间内已经消耗,且在未来会计期间不会创造收益的支出。这类成本又可分为费用和损失,前者在损益表上列为当期收益的减项,例如已销产品的生产成本及各项期间费用等,后者则因无相应利益的产生,而在损益表上列为营业外支出等项目,例如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支出成本与机会成本支出成本和机会成本是成本的两种主要类型。支出成本是现金流出。机会成本是指由于选择最优方案而放弃的次优方案上的收益。会计系统的特征是记录支出成本而不记录机会成本。但是,管理者为了保证所作的决策是最优的,在进行决策时应考虑机会成本。成本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成本会计先后经历了早期成本会计、近代成本会计、现代成本会计和战略成本会计四个阶段。成本会计的方式和理论体系,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不同。1、早期成本会计阶段(1880——1920)随着英国产业革命完成,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用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会计人员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起初是在会计账簿之外,用统计的方法来计算成本。此时,成本会计出现了萌芽。从成本会计的方式来看,在早期成本会计阶段,主要是采用分批法或分步法成本会计制度;从成本会计的目的来看,计算产品成本以确定存货成本及销售成本。所以,初创阶段的成本会计也称为记录型成本会计。2、近代成本会计阶段(1921——1945)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制造业中发展起来的以泰勒为代表的科学管理,对成本会计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标准成本法的出现使成本计算方法和成本管理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成本会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近代成本会计主要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和成本预测,为生产过程的成本控制提供条件。3、现代成本会计阶段(1945——1980)20世纪50年代起,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随着管理现代化,运筹学、系统工程和电子计算机等各种科学技术成就在成本会计中得到广泛应用,从而使成本会计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即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如何对成本进行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以管理为主的现代成本会计。4、战略成本会计阶段(1981以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电脑技术的进步,生产方式的改变,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性竞争的加剧,大大改变了产品成本结构与市场竞争模式。成本管理的视角应由单纯的生产经营过程管理和重股东财富,扩展到与顾客需求及利益直接相关的、包括产品设计和产品使用环节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更加关注产品的顾客可察觉价值;同时要求企业更加注重内部组织管理,尽可能地消除各种增加顾客价值的内耗,以获取市场竞争优势。此时,战略相关性成本管理信息已成为成本管理系统不可缺少的部分。六、成本会计信息成本会计是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混合物,是计算及提供成本信息的会计方法。财务会计要依据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有关资料进行资产计价和收益确定,而成本的形成、归集和结转程序也要纳入以复式记账法为基础的财务会计总框架中,因此,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用于对企业管理当局业绩的评价,并据此作出投资决策。同样,成本会计所提供的成本数据,往往被企业管理当局作为决策的依据或用于对企业内部管理人员的业绩评价。七、职能成本会计的职能,是指成本会计作为一种管理经济的活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能发挥的作用。由于现代成本会计与管理紧密结合,因此,它实际上包括了成本管理的各个环节。现代成本会计的主要职能有:成本预测、成本决策、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中,成本核算是最基本的职能,没有成本核算就没有成本会计。成本会计的各个职能是相互联系,互为条件的,并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在全过程中发挥作用。成本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反映和监督两个基本职能。八、种类成本会计可按不同的标志进行分类。按成本会计制度分类,可分为实际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和估计成本制度。(1)实际成本制度。实际成本制度,是根据实际发生的各项支出计算成本的一种成本会计制度。(2)标准成本制度。标准成本制度,是以预先制定的产品标准成本为基础,用实际产量的标准成本同实际成本相比较并记录和分析成本差异的一种成本制度。(3)估计成本制度。估计成本制度,是在产品生产前预先估算单位产品成本,凭以确定售价,然后通过复式记账将算出实际产量的估计成本与账上实际成本比较,据以修改估计成本的一种历史上曾采用过的不完整的成本会计制度。按成本计算模式分类,可分为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和变动成本计算模式。(1)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完全成本计算模式,又称“吸收成本”计算模式,它是按照传统的成本观念,将包含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内的所有制造成本都吸收到产品成本中去,用来进行存货的估价和确定已售产品成本的一种计算模式。(2)变动成本计算模式。变动成本计算模式,是指产品成本中只包括变动制造成本而不包括固定制造成本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九、新经济环境与成本会计新的经济环境对成本会计提出了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全球竞争的加剧;2、产业结构的变化;3、生产环境的进步;4、适时生产系统的出现;5、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6、作业基础成本法的应用。
陌生Ren
直接分配法运输车间分配率:4800(6000+5000+4000)=0.32修理车间分配率:9400(9200+6800+2000)=4790名称运输车间修理车间分配率0.324790基本生产一车间1920【6000*0.32】4804.44【9200*4790】基本生产二车间1600【5000*0.32】3551.11【6800*4790】企业管理部门1280【4000*0.32】1044.44【2000*4790】由于小数点的关系,相差一分钱一次交互分配法运输车间调整后的待分配费用:4800+9400(18800)*800-4800(16000)*1000=4900元修理车间调整后的待分配费用:9400+4800(16000)*1000-9400(18800)*800=9300元运输车间分配率:4900(6000+5000+4000)=49150修理车间分配率:9300(9200+6800+2000)=3160交互分配对外分配名称运输修理运输修理待分配费用4800940049009300劳务数量16000188001500018000分配率0.30.5491503160运输车间400修理车间300基本生产一车间19604753.33基本生产二车间1633.333513.33企业管理部门1306.671033.33借:辅助生产成本——运输4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300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3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400借:基本生产成本——一车间6713.33基本生产成本——二车间5146.66管理费用2340贷:辅助生产成本——运输车间4900辅助生产成本——修理车间9299.99由于小数点的关系,相差一分钱计划成本法运输车间实际成本:4800+800*0.52=5216修理车间实际成本:9400+1000*0.28=9680名称运输车间修理车间待分配费用48009400计划成本0.280.52运输车间416【0.52*800】修理车间280【1000*0.28】基本生产一车间1680【6000*0.28】4784【9200*0.52】基本生产二车间1400【5000*0.28】3536【6800*0.52】企业管理部门1120【4000*0.28】1040【2000*0.52】按计划金额合计44809776实际金额合计52169680差异736-96
世界末日
成本会计 浙江大学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成本会计
浙江大学 32学时|管理会计学 浙大
25讲|管理会计学刘承基08春复习课.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24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22-23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20-21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18-19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16-17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14-15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12-13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10-11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09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07-08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05-06学时.rar|管理会计学24学时刘承基第03-04学时.rar
痴人说梦sunset
1、年限平均法(也称直线法)年折旧率 = (1 - 预计净残值率)÷ 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年折旧率 ÷ 122、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 1 - 预计净残值率 ) 预计总工作量某项固定资产月折旧额 = 该项固定资产当月工作量 ×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3、双倍余额递减法(加速折旧法)年折旧率 =2÷预计使用寿命(年)× 100%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净值 × 年折旧率 ÷ 124、年数总合法(加速折旧法)年折旧率 = 尚可使用寿命 预计使用寿命的年数总合 × 100 %月折旧额 = (固定资产原价 - 预计净残值 )× 年折旧率 ÷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