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4977
今晚你想念的人是不是我
长投,合并报表,所得税,这三章学习算最难的吧。其实借款费用那章也难。但考得不多。但是考试不会考得那么难。且你说重点,个人认为,要考到才算重点,它再难,考不到,也不是重点了。个人觉得把这几章难度大的章节,基础搞明白,应付考试上相对章节的试题问题不是很大。当然其它章节也要整懂喽,你要知道,考试不会同时把这几章重难点一起上阵的。实务前十章都要好好学习,分值高
小时光Moon旧流年Sun
【导读】众所周知,中级会计职称考试科目有三个,分别是《财管》、《经济法》、《中级实务》,当然三个科目考察要点和侧重点是不一样的,有的章节会重点考察,有的章节考察的可能就只是一个选择题甚至是不考,这都需要2021年考生提前了解,做好必要准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2021中级会计各科目重点章节有哪些?是怎么考察的?
1、《中级实务》:考试覆盖面广,出题综合性强
《中级实务》本科目共19章,分为五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根底(1章),首要论述管帐的理论部分;
第二部分是管帐要素的承认、计量和记录(共八章,2-6章、9-10章、13章);
第三部分是财务报告(共三章,17-19章),它是本科意图要点内容;第四部分是一些特殊业务的管帐承认、计量和报告(共八章,7-8章、10-12章、14-16章);
第五部分是政府管帐和民间非营利安排管帐。
《中级实务》考试科目知识覆盖面相对来说比较大, 在备考时要注意书中的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要放过!
2、《财管》:题量稍大,核算性较强,侧重于理论结合实际
《财管》科目共10章,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根底(1、2章),首要论述财务办理的基本理论与根底知识;
第二部分是财务办理工作环节(3、10章),首要介绍预算办理、财务分析与点评等内容;
第三部分是财务办理内容(4-9章),首要介绍筹资办理、出资办理、营运资金办理、本钱办理和收入与分配办理,是本科意图核心章节。
财管各科目联系比较亲近,在备考时考生能够把一些相关联的章节放在一起学习。这科对于核算才能弱的考生来讲,有一定难度,在学习过程中,相关公式最好推导一遍,在了解的根底上进行记忆,往常多做练习题,做到触类旁通、触类旁通,提高解题速度。
3、《经济法》:知识点多而杂,简单混淆,难度不大
《经济法》科目包括8章。2-7章涉及主观题的概率较大,各章均较重要,需要记忆的法律法条非常多。学习时了解记忆即可。
学习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拟定学习方案,首先要梳理自身学习状况,找出问题所在,然后整理出可利用的时刻,做出时刻安排表,以每一天为单位,合理分配学习、温习时刻,有针对性地拟定学习方案,逐个攻克。
关于2021中级会计重点章节考察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希望能有所帮助,在这里要提醒大家,中会考试其实并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零基础考中级会计的难度更是高,所以大家一定要制定详尽的计划,认真应对考试。
一个拥抱就足够
第一章 总论,这章基本在2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
第二章 存货,预计分值4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也可以结合长期股权投资、财务报表出主观题。获取历年试题
第三章 固定资产,预计分值6分左右,主客观题都有可能考察,可能与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等结合出主观题。
第四章 无形资产,预计分值6分左右,主客观题都有可能考察,可能与投资性房地产、长期股权投资、所得税等结合出主观题。
第五章 长期股权投资,预计分值10分左右,考察主观题概率较大。
第六章 投资性房地产,预计分值7分左右,考察主观题概率较大。
第七章 资产减值,预计分值4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
第八章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预计分值10分左右,考察主观题概率较大。
第九章 职工薪酬及借款费用,预计分值4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也可以结合固定资产出主观题。
第十章 或有事项,预计分值3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
第十一章 收入,预计分值10分左右,考察主观题概率较大。
第十二章 政府补助,预计分值3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
第十三章 所得税,预计分值6分左右,考察主观题概率较大。
第十四章 外币折算,预计分值3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
第十五章 财务报告,预计分值10分左右,考察主观题概率较大。
第十六章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预计分值4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
第十七章 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预计分值5分左右,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可以考察主观题。
第十八章 政府会计,预计分值2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
第十九章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预计分值2分左右,主要在客观题中做考察。
从整体来看,《中级会计实务》各章节分值分布广泛,各章分数分布差距不大,建议考生全面复习,首先要打好基础,学习好基础性的章节。其次,参考重要程度来合理分配各章备考时间,以上内容每年考的频率较高,考生应着重复习。另外要多做试题,把握出题角度,搭配学习计划,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