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13960
他都不会理会我的感受
主营业务收入属于损益科目,余额在贷方。
1、每个月只要企业有销售发生 ,就是贷主营业务收入,所以每期结账前主营业务收入是贷方的,但是一到月底结账期,会结平,就是结转损益;
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
这一笔做下去主营业务收入借方贷方都有发生额,而且数额一致,但该科目是没有余额的。
2、如果企业开了红字发票,而且该发票不含税金额大于账目上已有的数据,譬如红字50万,但原本账面上确认收入40万,则此时一冲后会出现主营业务收入借方余额。但这种情况是特殊情况,一般不会碰到的。
扩展资料: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本项指标在各行业会计制度中的名称叫法不同,但一律按各行业会计制度或报表定义的口径进行填报,其中农业企业是指“主营业务收入”;工业企业是指“产品销售收入”;交通运输企业指“主营业务收入”;
建筑企业指“工程结算收入”;批发及零售贸易企业指“商品销售收入”;房地产企业指“房地产经营收入”;其他企业指“经营(营业)收入”。
本项指标应按企业集团各成员企业相加汇总的数据填报简单的说,就是企业工商营业执照中注册的主营和兼营的项目内容.主营的业务内容就是主营业务收入,兼营的业务内容就是其他业务收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营业务收入
没了她你伤心没了我你开心
收入:是在企业正常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并且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包括销售收入、服务费、利息、股利、使用费和租金等。而利润(净利润、纯利润)常常用来作为计量经营业绩的指标,或者作为计量其他指标如投资报酬率或每股收益等的基础。与利润计量直接有关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所以可以先用公式表达利润(净利润、纯利润)=收益-费用(包括所得税)收入也可以理解为取得的收入(利得),利润理解为收入扣除费用(含所得税)后的净额。根据会计法规定的收入或 利润的余额需要将“本年利润”结转到“未分配利润”账户,无论是借方或贷方余额。 “收入或利润”期末余额在借方,即贷方负数。收入或 利润的余额在借贷的会计分录如下: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贷:本年利润收入或 利润的余额是指企业在某个会计年度实现的净利润(或净亏损,即借方余额),是企业从公历年1月份至12月份逐步累计而形成的一个动态会计指标,是一个会计年度内每个月实现净利润累加计算的结果。
分手后你还爱我么
每个月只要企业有销售发生 ,那么就是贷主营业务收入,所以每期结账前主营业务收入是贷方的,但是一到月底结账期,会结平,就是结转损益,即,借:主营业务收入 贷:本年利润,这一笔做下去主营业务收入借方贷方都有发生额,而且数额一致,但该科目是没有余额的。欧美企业如果采用表结法的话,那么跟我们国家有点不一样,因为它在总账里不会结转损益,就是没有借主营业收入贷本年利润这笔分录,在余额表里它永远是贷方余额,而且每月会累计上去,但是利润表的时候会结转损益,就是那一笔分录提现在利润表的时候,所以叫表结法。 还有一种情况如果企业开了红字发票,而且该发票不含税金额大于账目上已有的数据,譬如红字50万,但原本账面上确认收入40万,则此时一冲后会出现主营业务收入借方余额。但这种情况是特殊情况,一般不会碰到的。不懂的可以再问。
我沉没在海底
资产类账户的借方登记增加额,贷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借方余额(账户余额一般在增加方,下同)。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借方余额=期初借方余额十本期借方发生额一本期贷方发生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贷方登记增加额,借方登记减少额,一般为贷方余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期末余额公式为:期末贷方余额=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一本期借方发生额。会计的基础课程始于借方和贷方。借方在帐簿的左侧,贷方在帐簿的右侧。在这里,要牢记一条不变的定律:“借方=贷方”,换句话说,在任何交易中,都必须同时登记到帐簿的左右两侧,其原则如下:(1)资产增加时,记入借方;资产减少时,记入贷方。(2)负债增加时,记入贷方;负债减少时,记入借方。(3)所有者权益增加时,计入贷方;所有者权益减少时,计入借方。(4)成本增加时,计入借方;成本减少时,计入贷方。(5)收入增加时,计入贷方;收入减少时,计入借方。(6)费用增加时,计入借方;费用减少时,计入贷方。借贷记账法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分配之前为:资产+费用=所有者权益+负债+收入。要记住资产和费用的借贷方向相同。利润类科目的借贷方才会有亏损、盈利的说法,它是收入与成本费用相抵减后的结果,其贷方表示盈利,借方相反。收入类会增利:贷方会增盈,借方相反。成本费用类会减利:借方会增亏,贷方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