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4015
清茶毒酒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出版的2010年《审计》的第一章第一节【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起源与发展】中定义了审计的四个发展阶段:
1、第一时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阶段:详细审计。
1844年到二十世纪初,在英国形成,审计对象主要是会计科目,审计的目的是查错防弊,审计主要运用对会计账目经行详细审计的方法。
特点:此时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在法律上得到了确认地位,报表使用人主要是股东。
2、第二时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阶段:资产负债表审计。
此阶段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是资产负债表审计发展,从20世纪初到1933年,在美国逐渐形成,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账目及资产负债表。
特点:此时期的审计目的主要是判断企业信用状况,审计的方法也是从详细审计初步转向抽样审计,报表使用人主要有股东、债权人。
3、第三时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阶段:会计报表审计。
会计报表审计在1933年到二战期间形成,审计对象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和收益表为中心的全部会计报表及相关财务资料,审计主要是为了对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以确定会计报表的可能性,差错防弊转为次要目的。
特点:此时期审计方法主要采用测试相关的内控,广泛采用抽样审计,而此时期的审计准则开始拟定,审计工作向标准化、规范化过度,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制度广泛推行,此阶段的报表使用人已经是社会公众了。
4、第四时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发展阶段:现当代注册会计师审计。
当代现代注册会计师审计主要是在二战后到现在。
特点:此时期的抽样审计方法得到普遍运用,制度基础审计方法得到推广,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得到广发采用,此时期的注册会计师审计业务扩大到代理纳、会计服务、管理咨询等领域。
扩展资料:
注册会计师的发展:“互联网+注册会计师”时代来临。
2016年12月15日,中注协发布《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规划(2016 —2020年)》。其中,《行业发展规划》围绕贯彻指导思想、实现发展目标,提出了未来五年的八项主要任务,包括:持续深化行业人才培养、着力加强会计师事务所机构建设、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专业服务市场、全面提升行业国际化发展水平、推动实施“互联网+注册会计师”行动计划、改革完善行业监管、不断完善行业组织治理、持续加强行业党的建设。
在“互联网+”时代,大数据也是给审计的数据处理带来了不可多得的机遇。数据分析更为科学,提供给客户的建议也更加全面,客观,客户的认可度也会相应的更高,以上良好的反应最直接的可以提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价值与地位,以上种种无一不适应了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的规划。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审计
罪渎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简称“中注协”)成立于1988年11月,是在财政部党组和理事会领导下开展行业管理和服务的法定组织,依据《注册会计师法》和《社会团体登记条例》的有关规定设立。承担着《注册会计师法》赋予的职能、财政部党组委托和财政部领导交办的职能,以及协会章程规定的职能,已拥有团体会员5000多家,个人会员13万多人,其中,执业会员约6.5万人,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分别于1996年10月和1997年5月加入亚太会计师联合会和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并与50多个境外会计师职业组织建立了友好合作和交往关系。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最高权力机构为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理事会选举产生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会,理事会设若干专门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会在理事会闭会期间行使理事会职权。协会下设秘书处,为其常设执行机构。中国注册会计师制度创建于1918年,于1980年恢复重建。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注册会计师条例》,1993年10月,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通过《注册会计师法》并于1994年1月1日实施,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管理和发展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1999年底,根据国家发展社会中介机构的产业政策和有关要求,注册会计师行业率先在中介服务机构中完成脱钩改制,会计师事务所由原来挂靠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的下属机构,脱钩改制为由执业人员发起设立的自主经营、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担风险的独立中介机构。
迁旧故新
注册会计师考试的发展历程,也就是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制度从无到有、逐步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一)制度建立阶段
(二)制度发展阶段
(三)体系完善阶段
2009年,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及注册会计师胜任能力的新要求,经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批准,中注协制定发布了《注册会计师考试制度改革方案》,系统提出了考试制度进一步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主要内容,推动注册会计师考试不断走向完善。
特价情人
为什么到1980年我国才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因为计划经济时期,注册会计师失去存在基础。
建国初期,注册会计师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全面推行计划经济体制,国家成为社会财产的所有者、管理者和监督者,注册会计师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暂时退出了中国的经济舞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招商|资成为当时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外资进入中国,与国营企业进行合资经营,这就要求认定合资各方出资实物资产价值,确认各经营期间利润额、应纳税所得额,以及确认外汇管制下的外方利润的汇出额等会计问题。1979年7月全国人大五届 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80年12月财政部颁布《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实施细则》,该细则要 求合资企业在纳税年度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在中国注册登记的公共会计师的查账报告,这份细则为恢复我国的注册会计师行业提供了法律依据。
1980年12月23日,财政部颁布《关于成立会计顾问处的暂行规定》,对会计顾问处(即后来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性质、主要业务和任职人员条件、收费等作了具体规定。会计顾问处是由各级财政部门门组织成立,独立核算,办初期政府部还酌情给予补助的事业单位。顾问处的主要业务是检查会计账目,提供查账报告书和会计咨询业务等。该规定标志着我国正式恢复注册会计师制度。1981年元旦” 上海会计师事务所”成立,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由财政部批准成立的事务所。财政部成为这一行业的政府管理机构。从此,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逐步规范、稳定地发展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