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6797
留得几多时
先计提,再发放。1.计提工资时借:管理费用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2.发放工资时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第五条规定,企业应当在职工为其提供服务的会计期间,将实际发生的短期薪酬确认为负债,并计入当期损益
久愈不换
1、递延收益属于负债类别的会计科目。报表上列报为其他非流动负债。2、递延收益是指尚待确认的收入或收益,也可以说是暂时未确认的收益,它是权责发生制在收益确认上的运用。与国际会计准则相比较,在中国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中,递延收益应用的范围非常有限,主要体现在租赁准则和收入准则的相关内容中。3、递延收益科目核算企业根据政府补助准则确认的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企业在当期损益中确认的政府补助,在“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不在递延收益科目核算。4、递延收益的主要账务处理:(一)企业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在相关的资产的使用寿命内分配递延收益时,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按应收或收到的金额,借记“其他应收款”、“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递延收益科目。在以后期间确认相关费用时,按应予以补偿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用于补偿已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等科目。(三)返还政府补助时,按应返还的金额,借记递延收益科目、“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5、本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应在以后期间计入当期损益的政府补助金额。
度过年轻轻狂娶我好吗熬过浮华沧桑嫁我好吗
个人认为:递延薪酬又叫递延支付薪酬,是经营者薪酬支付策略的一种。为理解这个概念,还要从它的相对面,即经营者薪酬支付的另一种策略说起:1.即期支付策略即期支付策略就是在当期将薪酬支付给经营者,包括即期现金支付和即期股票支付。从持续时间上讲,即期现金支付方式对经营者产生的激励与约束效应是最为短暂的,容易割断未来风险与经营者薪酬的联系。现金形式又是一种最现实的收益,它无须进行其他形式的转化即能直接消费。此外,将现金过多地用于薪酬的支付,势必造成企业现金匮乏,从而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这种形式不宜在整体薪酬中占过大的比重。一般只适用于对经营者雇员薪金的支付。 采用即期股票方式,可以避免公司现金的流出,但对公司当前的股权结构与股市价格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因此这种方式通常适用于企业现金流出需要量大的快速增长时期、现金支付困难时期、增发股票调整资本结构时期或平抑股票市价涨扬过度时期等。考虑到即期支付方式的共同缺陷,企业可以对一部分知识资本报酬以及经营者雇员薪金中职位风险酬劳采用即期股票的支付方式,但在整体支付方式中比重也不宜过大。 2.递延支付策略递延支付是在未来几年中根据经营者的业绩表现决定前期的薪酬是否发放,发放多少、时间进度怎样的一种支付方式,包括递延现金支付、递延股票支付两种。较之即期支付方式,递延支付方式将经营者的利益与企业长远的发展结合起来,更加充分地体现风险-收益对称的原则,进而对经营者产生更大的激励与约束效应。对于知识资本报酬以及经营者的职位风险薪金可以考虑采取这种方式。此外,还有第三种支付策略,即期权支付策略 3.期权支付策略对于经营者而言,期权支付方式是一种最具激励与约束效应、最能将其个人利益与公司长远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的方式。因此,应当作为对经营者知识资本报酬进行支付的一种最主要的方式。实践中,企业还可以将期权支付方式与递延支付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不知是否对您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