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拥有亦是美好
会计基础是指会计事项的记帐基础,是会计确认的某种标准方式,是单位收入和支出、费用的确认的标准。对会计基础的不同选择,决定单位取得收入和发生支出在会计期间的配比,并直接影响到单位工作业绩和财务成果。会计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扩展阅读: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也是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包括建立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管理会计档案、办理会计交接等方面。
我很重要
1、账目处理不规范。
会计核算的主要环节就是账目处理。我们知道,在发生一项经济业务时,我们要先将这项经济业务分类填入指定的会计科目,保证会计等式的平衡。而现在一些出纳、会计人员账务处理不规范,会有用错科目或者填错金额现象的出现。
这可能就会导致试算不平衡,或者记账凭证错误的情况的发生。还有就是一些会计人员对于原始凭证中金额大小写问题不够重视,这很有可能造成人为的篡改原始凭证的现象。所以,在进行会计账务处理的时候,要注意规范性填写,保证金额和科目的正确性,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2、会计凭证填制不规范。
我们看到,原始凭证会出现不规范的现象,而现今有的事业单位,同样存在着记账凭证不规范的现象。
我们在对原始记账凭证进行处理后,将其分类汇总在一张记账凭证上,而现在很多记账凭证的摘要审核栏的负责人填制不够准确,对于出现错误的账务修改也不准确,出现问题时找不到直系的负责人,这可能在将来汇总账簿时出现一些核对的麻烦。
3、账簿登记不规范。
现在有一些事业单位在编制账簿时,没有设置相应的账簿,或者账簿设置不符合要求。再者,还有一些单位没有设置特定的主管人员负责账簿登记审核,导致很多会计人员图方便而忽视了账簿登记的规范性。
4、会计报表编制不规范。
在每年年末,事业单位要汇总账簿信息,将各个科目的信息绘制成一张会计报表,目的是反映单位这一年的情况。而现在一些事业单位不重视报表的编制,报表填制不够完整,或者出现为了更好反映单位业绩,在会计报表中虚高资产,降低负债,恶意篡改报表中的数据,这些都是不符合会计管理规范的行为[1]。
5、分析能力薄弱。
在年末分析报表时,按规定,事业单位应该向业主管人员提供相关数据,及时准确地反映单位情况。而现在很多事业单位领导忽视了分析能力的培养,面对年度财务报表,不能及时发现问题,准确地得出结论。这对于单位将来发展十分不利,甚至阻碍了单位未来发展方向。
扩展资料
会计基础工作如何避免问题的出现:
1、问题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保证会计指标的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前后各期相一致。
2、设置和使用的会计科目,其核算的内容应当符合包括会计准则在内的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二是所使用的会计科目应当能够满足编制统一会计报表的要求,保证会计报表各项目的数据来源合法、真实、准确、完整。
3、同时,对事业行政单位作为例外,即要求事业行政单位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事业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规定,以适应国家预算管理的要求。
4、如果发现原始凭证有错误的,应当由开出单位重开或者更正,更正处应当加盖开出单位的公章。根据《规范》规定,原始凭证必须具备的基本要素是:凭证的名称;填制凭证的日期;填制凭证单位名称或者填制人姓名;经办人员的签名或者盖章;接受凭证单位名称;经济业务内容、数量、单价和金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会计基础工作规范
望初
会计基础是会计的理论基础,是学习会计的入门,同时也是会计工作的基本理论依据,理论和概念较强。会计实务基础是会计基础理论的实际操作基础,是会计工作实际开展的基础,主要是在会计科目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和操作,操作性较强。不过,一般没有会计实务基础这种说法或书名,都是初级会计实务或直接叫会计实务。
告别了你
根据您的截图,可以看到题干部分是两个会计科目库存商品、应付账款下一级科目(包括本级科目)的科目余额表;忽略题干中的数字,本题主要考的是如下两个知识点。1、借贷关系对于资产类科目来说,期初借方余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期末借方余额;余额=借方余额-贷方余额;对于负债类科目来说,期初贷方余额+本期贷方发生额-本期借方发生额=期末贷方余额;余额=贷方余额-借方余额;2、汇总、明细关系每个会计科目的余额、发生额等于下属所有二级明细科目余额、发生额的汇总数;
3、问题解答基于上述1、2两点的关系,计算题干部分的四个小问题,计算过程如下:库存商品借方发生额(1)=二级明细A产品借方发生额9000+二级明细B产品借方发生额16000;计算结果(1)=25000;在已知(1)=25000的情况下,库存商品期初借方余额10000+借方发生额25000-贷方发生过额(3)=期末贷方余额20000;计算结果(3)=10000+25000-20000=15000应付账款—A公司期初贷方余额5000+贷方发生额14000-借方发生额(10000)=应付账款—A公司(4);计算结果(4)=5000+14000-10000=9000应付账款—B公司贷方期初余额3000+贷方发生额1100-借方发生额(2)=应付账款—B公司贷方期末余额200;计算结果(2)=300+1100-200=1200最终各空白部分计算结果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