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12762
薄
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违反会计制度规定应承担法律责任的行为包括:(1)不依法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是指依法应当设置会计账簿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不设置会计账簿、设置虚假会计账簿或者设置不符合规定的会计账簿及设置多套会计账簿的行为。(2)私设会计账簿的行为。就是指依法应当建账的单位和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法定的会计账簿之外私自设置会计账簿的行为,这是对第一种违法行为的补充。俗称“二本账”、“账外账”。(3)未按照规定填制、取得原始凭证或者填制、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规定的行为。就是指出具原始凭证的单位、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出具的原始凭证不合法;或者取得原始凭证的单位、个人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取得的原始凭证不合法。(4)以未经审核的会计凭证为依据登记会计账簿或者登记会计账簿不符合规定的行为。(5)随意变更会计处理方法的行为。(6)向不同的会计资料使用者提供的财务会计报告编制依据不一致的行为。(7)未按照规定使用会计记录文字或者记账本位币的行为。(8)未按照规定保管会计资料,致使会计资料毁损、灭失的行为。(9)未按照规定建立并实施单位内部会计监督制度,或者拒绝依法实施的监督,或者不如实提供有关会计资料及有关情况的行为。(10)任用会计人员不符合本法规定的行为。违反会计制度规定行为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有哪些?根据《会计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违反会计制度规定的行为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责令限期改正。(2)罚款。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根据上述所列行为的性质、情节及危害程度,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可以对单位并处3000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处2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3)给予行政处分。(4)吊销会计从业资格证书。(5)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愿时光不老赐我不离爱人
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企业财务负责人素质不高,对财务工作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制度不健全,单位负责人又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简单认为财务就是支付中心,不重视财务工作,长期以往,造成财务部门工作消极,员工没有上进心,会计基础工作无法规范。2、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精神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会计人员日常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跟不上现代企业的需求,还有的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严格执行制度,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3、存在部分企业造假形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蓄意做假账,有的收入不入账,有的虚列费用,人为制造假账,偷税漏税,给国家造成损失, 还有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负责人不懂财务,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这必然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混乱。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主管部门监督作用未发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人问津。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
岁月亦消沉
会计准则是会计人员从事会计工作的规则和指南。按其使用单位的经营性质,会计准则可分为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和非营利组织的会计准则。按其所起的作用,可分为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1 基本准则基本准则是概括组织会计核算工作的基本前提和基本要求,是说明会计核算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依据、主要规则和一般程序。企业会计的帐务处理程序、方法等都必须符合基本准则的要求。基本会计准则还是制定具体准则的主要依据和指导原则。具体准则涉及到会计核算的具体业务,它必须体现基本准则的要求才能保证各具体准则之间的协调性、严密性及科学性。 我国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属于营利组织的基本准则。它主要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1) 总则总则部分说明了企业会计准则的性质、制定的依据、适用范围、会计工作的前提条件以及会计核算基础工作的要求等等。总则中规定了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是企业设计和选择会计方法的重要依据。本书§1.3详细介绍了这些基本前提。(2)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企业会计准则把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筛选出12条,定名为"一般原则",要求企业会计工作遵照执行。它们已在本书§1.4中列出。这些原则是对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是我国会计核算规范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般原则"不仅是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而且也是注册会计师审计会计报告公允性的一个参照标准。(3) 要素会计要素的相关准则规定了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各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时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要注意的是1992年颁发的《企业会计准则》中有关要素的定义已在2000年的《会计办公条例》中进行了修正。§1.2介绍的是修正后的定义。(4) 会计报表体系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会计报表除满足企业主管机关和财政、税务机关等国家政府部门的需要外,还应该满足企业各方面投资者、债权人,以及社会上投资者的需要,要能够向他们提供反映经营状况、产权关系、偿债能力和利益分配的各种会计信息。针对上述要求,会计准则对全国范围内的企业会计报表作了统一规定,规定企业必须编制和对外报送三种主要会计报表。在1998年规定用现金流量表替代财务状况变动表后,这三张报表是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这样的会计报表体系不仅大大改变了传统会计报表体系种类过多、主次难分的缺点,突出了主要报表的地位,而且与国际通行的会计报表体系也是一致的,有利于提供符合国际惯例的会计信息。
背对背手牵手
你好,希望能帮助到您!会计记账就是以会计准则为依据记账,当与税法出现不一致的时候,通过调整申报表来保持一致,比如会计准则固定资产按期计提折旧,可以根据固定资产特性选择不同的折旧方法,而税法上可以一次性扣除折旧费用,此时通过填固定资产加速折旧表,来调整二者的差异。
西瓜深爱着夏天夏天深爱着西瓜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1、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企业财务负责人素质不高,对财务工作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制度不健全,单位负责人又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简单认为财务就是支付中心,不重视财务工作,长期以往,造成财务部门工作消极,员工没有上进心,会计基础工作无法规范。2、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精神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会计人员日常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跟不上现代企业的需求,还有的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严格执行制度,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3、存在部分企业造假形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蓄意做假账,有的收入不入账,有的虚列费用,人为制造假账,偷税漏税,给国家造成损失, 还有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负责人不懂财务,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这必然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混乱。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主管部门监督作用未发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人问津。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
我自导自演独自承受
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缺乏足够的认识有的企业财务负责人素质不高,对财务工作不能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制度不健全,单位负责人又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简单认为财务就是支付中心,不重视财务工作,长期以往,造成财务部门工作消极,员工没有上进心,会计基础工作无法规范。2、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缺乏自觉学习精神会计人员水平参差不齐,部分会计人员日常不注重学习,业务水平跟不上现代企业的需求,还有的因缺乏应有的职业道德,不认真严格执行制度,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规范。3、存在部分企业造假形成会计基础工作的混乱一些企业为了谋取利益,蓄意做假账,有的收入不入账,有的虚列费用,人为制造假账,偷税漏税,给国家造成损失, 还有一些企业内部管理混乱,企业负责人不懂财务,滥用职权、以权谋私等,这必然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混乱。4、法律监督机制不完备,主管部门监督作用未发挥在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有些基层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也没有负起监督、检查的责任。因此,这些单位的会计工作实际上处于无人监管的境地。会计基础工作是否规范、会计核算工作程序是否符合要求,财务会计制度是否健全,无人问津。缺乏对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的全面检查、监督和指导。
眼眸里的温柔眼眸里的泪水
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迅速发展,私营企业力量也在迅速壮大,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日益增大,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但是当前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的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诸如现金交易、多头开户、白条入账、内外两套账、资金管理混乱、会计人员随意编制会计科目或混淆会计科目之间的关系、费用分摊混乱、违背会计原则等,在这种情况下私营企业偷漏税的现象也更是频频发生,所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不利于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而且也给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巨大的损失。进一步规范私营企业会计核算已显得非常必要,以上种种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宏观影响1.当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相关私营企业方面的法律、法规不完备。我国的私营企业绝大部分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新产生的,法制建设滞后,有关的法律法规少,基至不规范。如公司法、税法等有关私营企业部分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而在执行中能与之配套的实施细则则更少,这样就不便于依法规范管理。2.国家行政机关存在执法不到位,执法不严的现象。当前我国确实存在着有些国家机关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对会计舞弊的打击不力的情况;有些地方部门为了达到政绩上的目标,如希望多开办一些企业,盈利企业多一些,对私营企业会计核算不规范、会计作假则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甚至推行地方保护主义。所有这些更是使私营企业老板不重视加强会计核算规范,进而也助长部分违法行为,这其实也阻碍了私营企业经营的规范化,包括企业会计核算的规范,不利于私营企业的做强做大。存在问题1.私营企业主不重视会计核算,或受利益驱使有意阻碍会计规范核算。我国相当数量的私营企业采取带有血缘关系或家族关系的亲友独办或合办的形式,实践证明这类私营企业往往管理滞后,私营企业主大部分既是投资者,又是经营管理者,他们会认为企业是其个人的企业,自己可以说了算,自己想怎么做就要怎么做,根本不重视会计核算工作,置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会计制度于不顾,使企业会计核算流于形式或会计核算混乱。另外有些私营企业老板为达到偷漏税等不法的目的,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报告,任意调整增减账面利润,而且想方设法为这些不法的行为披上合法的外衣,这种行为对规范会计核算最具有破坏性。2.私营企业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偏低,业务操作水准不高,独立性差。私营企业的会计人员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在一些企业中有些做会计核算工作的人员根本不是会计专业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学习,更没有系统的会计知识,实务操作能力差,这也决定了他们即使想规范企业的会计核算也很难做到。另外一方面,在私营企业中会计人员独立地位差,会计监督功能很难起到作用,有的会计人员甚至在老板的示意下任意造假账、隐瞒收入、减少利润等,这也造成了国家税收的损失。解决措施1.政府要高度重视私营企业的发展,不断完善私营企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加大执法和宣传教育的力度。国家和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私营企业的财务管理,不断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大执法和宣传教育的力度。为私营企业规范经营包括会计核算规范化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当前,一方面要抓紧制定及健全针对私营企业整体规范经营的法律法规;另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涉及私营企业会计核算方面的法律、法规、实施细则,要增加对私营企业财务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约束、处理的具体内容,要做到定性准确、标准量化、可操作性强,以进一步提高政府在宏观上管理、监督和约束私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能力。政府有关部门应着力营造一种适合私营企业发展的比较宽松的及有法可依的客观环境。改革对私营企业种种不合理的管理方式,平等地对待私营企业,使私营业主愿意积极主动地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搞好此项工作,这样,不仅有利于规范私营企业的会计核算,而且有利于形成一种让私营企业不得不严格规范本企业会计核算的宏观氛围,进而也有利于我国私营企业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