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性状鉴别执业药师

独饮残酒
  •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2156

首页> 医学> 川芎性状鉴别执业药师

4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酒剩余温

已采纳

性状鉴别是对药材的形、色、气味、大小、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的方法。 1、形状  药材的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如园柱形(黄芪、甘草)、纺缍形(麦冬、百部)、鸡爪形(黄连)拳形(川芎)、团块状(泽泻,生地)等。—些品种,老药师能使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药材外形特征:如   海马:马头、蛇尾、瓦楞身。  野山参:马牙芦(芦碗紧密排列、边缘齐棱如马牙)、灯草芯、枣核(不定根生于芦头上,中部较粗,多下垂,形如枣核),铁线纹、落肩膀、细结皮(紧皮细横纹)、少数腿(人字腿)、珍珠须(尾上小疙瘩——珍珠点,疙瘩须)。  蕲蛇:龙头虎口(翘鼻头)、方胜纹(灰黄或灰白菱方形斑纹)、连珠斑(黑色园斑,位于腹面两侧)、佛指甲(尾尖端为三角形鳞片包裹)。  防风:蚯蚓头(根头部具有密集的环纹)。  川贝:怀中抱月(内外层鳞片,大小悬殊,小鳞片被紧包在心脏形的大鳞片内,只留一新月形的部分在外,称怀中抱月)。  其它如马兜铃状如马脖上下垂的铃铛;马鞭草穗状花序细长,形如马鞭;木鳖子扁平园板状如鳖;瓦楞子如房上瓦片排列之楞状;佛手果实具手状;冬虫夏草体似幼蚕,头部子座细长呈圆柱形。所观察药材应是完整之品。  2、大小  药材的大小(指长短、粗细、厚薄),一般有一定的幅度。如测量大小与规定有差异时,应测量较多的样品,可允许有少量高于或低于规定的数值。必须选择有代表性和数的常见药材进行测量,大的用cm(厘米),细小的用mm(毫米)表示。一般习惯测量时根茎、果实称长x直径;鳞茎称高x直径;皮作长、宽、厚;种子作长、宽或直径。大小的测量,主要用于特殊商品的分等、分级。  3、色泽  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商品药材的色泽一般较固定,色泽的变化与药材的质量关系很大,可反映出药材的真伪和质量的好坏,药材品种不同,加工条件变化、贮存时间长短或加工不当,可改变药材色泽,表示药材质量降低。观察色泽应在白天自然光线下或日光灯下进行,颜色的描述,以质量好的在前,色淡的在前。其例:红  色:朱砂鲜红色或暗红色有光泽;红花、红黄或红色;丹参紫红或棕红、暗红。紫色:紫苏叶两面紫色或上表面绿色、下表面紫色;紫草表面紫红色或紫褐色。黑色:黑芝麻表面黑色;黑胡椒表面黑褐色;墨旱莲草表面墨绿色;乌梅表面乌黑色或黑棕色。黄色:川连表面灰黄色或黄褐色皮部橙红色木部鲜黄色;川黄柏外表黄褐色或黄棕色,内表暗黄色;姜黄表面深黄色。白色;白芷断面白色或灰白色;白藓皮外表灰白色,内表类白色;白芨断面白色或灰白色;山药表面黄白色,断面白色。褐色:代赭石表面暗棕红色或灰黑色。蓝色:青黛深蓝色。杂色:五花龙骨淡灰白色、淡黄白色或淡黄棕色,夹有蓝灰色及红棕色深浅不同的花纹。  石膏有绢丝光泽;自然铜金属光泽;大青盐玻璃样光泽;珍珠彩光闪耀;延胡索蜡样光泽;花蕊石具闪星状亮光;青礞石断面可见闪光星点;金礞石有闪烁的金黄色光泽;雄黄断面具树脂样光泽,晶面金刚石样光泽。  4、表面  药材的外表面或内表面有具体的特征,可供鉴别,如光滑、粗糙、皮孔、皱纹等。如单子叶植物根茎及球茎节上的膜质鳞叶,根痕;蕨类植物的鳞片、毛等,这些特征的有无和程度,常是鉴别药材的主要特征之一。如枇杷叶的毛,苍耳子的刺,黄连的鳞叶,黄柏的栓皮,厚朴的皮孔,乌梅的皱纹纹理,王不留行的雕纹、苏予的网纹,大黄、首乌的星点、锦纹,天麻的鹦哥咀,园脐眼、点状环(蛤蟆皮),白芷具有  突起的皮孔和疙瘩状根痕等。  5、质地  指药材的软硬、坚韧、疏松、轻重、粘性或粉性等特征。常用的术语有:(1)松泡表示质轻而松,如南沙参(泡参)泡而松;灯芯草、松花粉质轻。(2)粉性表示含有大量的淀粉,如山药、天花粉。(3)粘性表示含粘液质,如鲜石斛,折断面显粘性、干品嚼之呈粘性;天门冬柔润具粘性。(4)柔润表示柔软而润泽,如当归、玉竹。(5)油润具有油性,如柏子仁等。(6)角质表示含多量淀粉,因加工糊化,呈半透明,如郁金、天麻等。(7)坚韧表示质坚韧不易折断,如丝瓜络、桑白皮等。其他如十黄九糠的大黄,糟皮粉茬的丹皮,心枯朽的黄芩等。  6、断面   指药材折断而所具有的特征,如自然折断面、破碎面、横断面等。观察折断时的现象,如有无粉末飞扬、响声、折断的难易等;观察折断面如平坦、粗糙、颗粒性、纤维性、胶丝以及层层剥离等情况。此法主要用于皮类、长条状的根及茎类,藤、枝类药材的鉴别。  用刀横切(或削)成平面,观察皮、本两部的比例、色泽、射线与维管束的排列形式,如菊花心(黄芪)、车轮纹(粉防己),特殊维管束——云纹、星点,散生——维管束、筋脉点及木部小孔(导管)和棕色小点(油室或油细胞)等特征。如九节菖蒲断面白色粉性,可见淡黄小点(维管束)6-9排列成环。大黄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  茎髓部宽广颗粒状,有星点环列或散在,根本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天麻断面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角质样;延胡索断面黄色角质样;有腊样光泽;木贼断面中空,周围有多数园形小空腔,排列成环;首乌断面红棕色,皮部有4-11个类园形的异形维管束环列。  7、味、从古至今,尝味是中药鉴别的重要手段,药材之味与成分、性质关系很大。例如:淡——石膏、川通草;酸一乌梅、山楂、木瓜;甘一党参、龙眼肉;辛一细辛(麻)、干姜(辣)、半夏、南星(刺激咽喉);咸一戎盐、秋石;苦一龙胆草、鸦胆子、黄连、穿心莲;五味五味子;涩一五倍子;苦涩一大黄;苦而回甜一牛黄、熊胆;吸舌一龙骨、竹黄;粘性一黄精、玉竹、茯苓;凉一薄荷、冰片;砂砾感一大黄。  尝药注意:取样要有代表性,药材各部味道可能不同,如果实的果皮与种子,树皮的外侧与内侧,根的皮部与木部。样品须口中咀嚼一分钟才能准确尝出(舌之各部味觉有异)。  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药材,如草乌、白附子、狼毒、半夏等,尝量要少、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8、水试  选用某些药材在水中的比重和特殊变化,作为鉴别特征之一。如番红花用水泡后,水变金黄色,花不退色;苏木投入热水中,呈鲜艳的桃红色透明溶液,加酸(或白醋)则溶液变为黄色,加碱(或石灰水)溶液则变红色;熊胆粉末投入清水杯中,可逐渐溶解而盘旋,有黄线下垂至杯底,且不扩散;蟾酥遇水后呈乳白色。  9、火试  有些藤木类、树脂类和动物类药材用火烧之,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响声等,用以鉴别药材。如降香微有香气,点燃则香气浓烈,燃时有油流出,烧完后留有白灰;血竭放在锅纸上,下面用火烤,溶化后,色鲜红如血而透明,无残渣;麝香少许用火烧时有轻微爆响声,起油点如珠,但无臭气,灰为白色;海金砂易点燃而发爆鸣声及闪光;松花粉及蒲黄无此现象,大青盐置火焰上燃烧,火焰呈亮黄色  (Na+);马勃火焰上轻轻抖动,可见火星飞扬,熄后发生大量白烟;青黛微火灼烧有紫红色烟雾知数发生,均可资鉴别。  10、气  药材具挥发性物质,有特殊的香气或臭气。可将药材弄碎或热水中泡一下闻,以资鉴别。无气味者一珍珠、石膏;微有气味一山药;气香、清香者一大黄、牛黄,熊胆、冰片、芳香一八角茴香;香气浓烈一肉桂、砂仁、麝香;臭一九香虫、紫草、芜荑;特殊气;羊膻气一白癣皮,焦糖气一黄精,腥一紫河车,蒜臭一薤白,苯甲醛臭一丹皮,硫臭一硫,党参臭一桔梗科药材,鸡屎臭一鸡矢藤,樟脑臭一关木通(粗皮摩控)。刺激臭引起打嚏者一蟾酥、猪牙皂。  11、其他  牛黄挂甲,麝香槽针检查有冒槽现象,手捏成团等。

147评论

情是毒蛊

中药里只有川芎这位药,“芎”字的读音(胸),拼音:xiong

26评论

语言尖锐

正确读音是“穹”qiong啦。。“穹”跟“芎”是不同的。。不要搞错

81评论

身上感觉

川芎又名:西川芎、大川芎性味归经: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血中气药气血病之圣药川芎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故为血中气药,气血病之圣药。川芎升散,善疏通,能上行头目,外达皮肤,又可祛风止痛,故为治疗头痛、风湿痹痛之要药。《本草汇言》中记载,川芎“上行头目,下调经水,中开郁结,血中气药。”《本草衍义》中有记载,川芎“此药今人所用最多,头面风不可阏(缺)也,然须以他药佐之。”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川芎还具有改善微循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利尿等作用。【川芎小档案】川芎又叫西川芎、大川芎。主产于四川、云南、湖南、湖北、甘肃等地,其花期在7~8月,果期在8~9月。属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川芎的药用部位为根茎,多在5月采挖,晒后烘干,切片生用;或用小火炒至微焦,放凉,即为炒川芎;或用料酒拌川芎片,闷透,小火炒干,即为酒川芎。现代研究发现,川芎中含有藁本内酯、川芎内酯、川芎嗪、阿魏酸及维生素等。【功效主治】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1.用于血淤气滞引起的各种疼痛。2.用于女性月经不调,痛经,闭经,产后淤滞腹痛等。3.用于风寒、风热、风湿、血虚、血淤等引起的头痛。4.用于风湿痹痛。【真伪鉴别】川芎与茶芎常易发生混淆。川芎,呈卵圆形结节状团块,表面黄褐色,有多数瘤状突起的轮节,分散排列,顶端有凹陷的类圆形茎痕,嚼之稍有麻舌感,微回甜;茶芎(抚芎)为伞形科植物,药用部分为茶芎的干燥根茎,呈扁圆形结节状团块,表面棕褐色,有乳头状突起的轮节,略排成1行,顶端有微突起的茎痕及数层同心性轮环,嚼之有麻舌感。【注意事项】1.川芎性味偏于温窜,故阴虚火旺、月经过多、有出血性疾病者及孕妇须谨慎服用。2.川芎不可单用,必须与补气、补血药配伍使用。川芎也不可长期服用。3.有毒性,实验显示,川芎甲醇提取物每日给大鼠灌胃,连续21天,可见竖毛、流涎等表现。

25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