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折现率标准

我心也被你夺走
  • 回答数

    7

  • 浏览数

    16812

首页> 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折现率标准

7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心脏坏死

已采纳

一般都是有张表可以查询的如果要自己算的话v=1(1+i)i是利率

105评论

幸存度过

折现率 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折现率实质上即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PV = 现值(present value),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

现率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是税前的利率。

折现率的确定,应当首先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如果该资产的利率无法从市场获得,可以使用替代利率估计折现率。

替代利率在估计时,可以根据企业加权平均资金成本、增量借款利率或者其他相关市场借款利率作适当调整后确定。应根据所持有资产的特定环境等因素来考虑调整。

企业在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

注意: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企业应当在未来各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

93评论

别把真情当神经

是未来值折成现值,一般是以银行的长期利率为折现率。 比如:你有100元,利率是百分之十,你存银行一年,一年后你可以取出110元。这110元就是未来值,100元是现值,百分之十是折现率。折现率是用来比较各种投资方法的赢利水平的。现实中明年的100元折成现值是98元左右[折现率是以一年定期存款利率算的]。折现率会根据时间的长短不同发生变化。是从未来往现在算

57评论

几个春夏

一、概念

通俗讲,折现率就是资本金的时间价值,是参考市场利率进行调整后的比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时使用的比率,这个比率可能是当时的市场利率,有可能不是,要根据折现的具体情况而定。

二、确定方式

折现率的确定,应当以该资产的市场利率为依据,是企业在购置或者投资资产时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是税前的利率,从企业估价的角度,折现率是企业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要求报酬率的加权平均数,也就是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从折现率本身来说,是一种特定条件下的收益率,说明资产取得该项收益的收益率水平。

企业在估计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现值时,通常应当使用单一的折现率,如果资产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对未来不同期间的风险差异或者利率的期间结构反应敏感,企业应当在未来各不同期间采用不同的折现率。

三、计算

折现率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财务管理中的折现率的公式是:PV=C(1+r)t

(PV=现值(presentvalue),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四、举例说明说钱存到银行,假如存款1000元,按年利率2%计算,那么一年以后的价值就是1000(1+2%)=1020元那么在这个例子里,1000元就是资金的现值(现在的价值),1020元就是1000元在一年以后的最终价值(终值),那么2%可以理解为1000元计算终值1020的利率,也可以理解为终值1020元按照2%进行折现后,一年前的价值为1000元。在财务管理或会计中,折现率在折现时用的复利的方式进行折现的。如:1000元存到银行,假如说银行按复利计息,年利率为2%,存款期限为5年(其中^5表示5次方)。在这个例题中,计算终值=1000(1+2%)^5=1000*1.104=1104元。将上例反过来,一笔款项存至银行,银行按复利计息,年利率为2%,5年后的终值为1104,问一开始应向银行存多少钱?这种情况下,2%就是折现率,一开始向银行存的钱即为现值。现值=1104(1+2%)^5=1000元

25评论

一朵昙花一朵雪花

什么折现?外币,还是实物?

132评论

辗转一个无望的循环

折现率(不是贴现率)v=1(1+i)简单的说指1年后到期的资金折算为现值时所损失的数值。贴现率d=i(1+i)以上的i是利率。具体参考;

23评论

大渣叔叔

折现率计算公式:

(PV = 现值(present value),C=期末金额,r=折现率,t=投资期数)

折现率(discount rate) 是指将未来有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本金化率和资本化率或还原利率则通常是指将未来无限期预期收益折算成现值的比率。

分期付款购入的固定资产其折现率实质上即是供货企业的必要报酬率。

扩展资料:

折现率的应用:

在投资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假设,即所有的投资者都是风险厌恶者。按照马科威茨教授的定义,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大于财富的期望效用,投资者为风险厌恶者;

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等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中性者(此时财富与财富效用之间为线性关系);如果期望财富的效用小于财富的期望效用,则为风险追求者。

对于风险厌恶者而言,如果有两个收益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风险最小的项目;如果有两个风险水平相同的投资项目,他会选择收益水平最高的那个项目。风险厌恶者不是不肯承担风险,而是会为其所承担的风险提出足够补偿的报酬率水平,即所谓的风险越大,报酬率越高。

就整个市场而言,由于投资者众多,且各自的风险厌恶程度不同,因而对同一个投资项目会出现水平不一的要求报酬率。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未来的现金流量估计完全相同,其内在价值也会出现不容忽视的差异。

当然在市场均衡状态下,投资者对未来的期望相同,要求报酬率相等,市场价格与内在价值也相等。因此,索偿权风险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索偿权持有人要求报酬率的高低。

比如,按照常规的契约规定,债权人对利息和本金的索偿权的不确定性低于普通股股东对股利的索偿权的不确定性,因而债权人的要求报酬率通常要低于普通股股东的要求报酬率。企业各类投资者的高低不同的要求报酬率最终构成企业的资本成本。

单项资本成本的差异反映了各类收益索偿权持有人所承担风险程度高低的差异。但归根结底,折现率的高低取决于企业现金流量风险的高低。具体言之,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越大,投资者的要求报酬率就会越高,如要求提高利率水平等,最终的结果便是折现率的提高。

而从企业投资的角度而言,不同性质的投资者的各自不同的要求报酬率共同构成了企业对投资项目的最低的总的要求报酬率,即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企业选择投资项目,必须以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为折现率计算项目的净现值。

是企业的自由现金流量,折现率应是能够反映企业所有融资来源成本、应当涵盖企业所有收益索偿权持有人的报酬率要求的一个企业综合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正是这样的折现率。

基准折现率则是一个管理会计的概念,它实际上是折现率的基准,通常是用来评价一个项目在财务上,其内部收益率(IRR)、折现率是否达标的比较标准,通常基准折现率可选用社会基准折现率、行业基准折现率、历史基准折现率等做为评价项目的基准折现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折现率

13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