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15607
终究错过
通过会计的记录,不仅对资本的运动进行详细与具体地描述与量化,也对数据进行了分类、汇总及加工。只有经过这一程序,会计才能生成有助于经济决策等方面的财务信息。由于要经过会计确认才能记录,记录就必须要以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并加以表现,因此记录同样也有确认与计量的问题,但在记录时主要运用的会计方法是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凭证和登记账簿等。会计记录是会计的基本程序之一,它将经过初次确认而可以进入会计信息系统的经济交易或事项,根据会计计量确定的各要素的货币数据,按照复式记账原理,采用文字和数字叙述的形式在预先设置的账户中记录、反映,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环节。
温暖前行
会计查账的内容包括会计账簿的检查、会计凭证的检查、财务报表以及其他财会资料信息分析。有时,还对统计核算资料、业务核算资料和其他经济信息资料分析审查。会计查账的方法可分为两种顺查法和逆查法。具体如下:
1、顺查法是从审查被查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开始,然后再按会计核算程序从凭证到账簿再到报表,进行正向的审查。对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查,一般是从制度的有 无、优劣程度及其执行情况的审查人手。顺查法一般适用于规模小、业务量少的企业以及内部控制有严重缺陷的情况。
2、逆查法是一种以结果或问题为导向的查账思路。它一般从生产经营和管理系统的输出信息、或者是暴露出的重大问题的审查 人手,验证结果和问题的性质并进行分解,以此为线索,剖析导致结果的主客观因素。这种方法有针对性,能抓住重点,能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而收到比较好的效果。
扩展资料:
查账的对象:
1、私营企业。随着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些企业主的资产不断膨胀,他们需要雇佣一些人员来经营管理他们的资产,为了防止雇佣人员侵占自己的财产,他们很需要通过查账这样一种方式来监督雇佣人员,并由此来衡量雇佣人员的忠诚程度。
2、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他们主要是通过查账来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
3、税务部门。他们主要是通过查账来避免企业偷漏税款。
4、政府有关经济、金融管理部门。如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5、司法人员(公安、检察和法院)、纪律检查人员、监察人员。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会计查账方法
清如山河
一、审计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确立科学的假设观念
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甚至在审计工作开始前,应假设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或其他有关方面中,必定存在舞弊行为,只不过尚不知其具体表现形态及其存在环节。事实上,被审计单位也许不存在舞弊,但审计人员只有确立这一假设,对待和审视被审计单位中的每一件与审计有关的事项,才有可能从多方面、多角度检查和评价被查单位会计资料和有关事项的真实性、准确性、合理性与合法性,也才可能及时、准确地发现或捕捉舞弊的疑点或线索。
(二)重视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了解、测试与评价
舞弊审计由于其自身特性及检查对象或内容的复杂性、多样性,决定其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为避免或者减少这种盲目性,可通过调查、询问、观察等方式方法检查和测试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以确定其是否健全、有效、可靠,据以判断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及可能的表现形态,然后运用一般审计方法使用较快并准确地抓住舞弊的线索或疑点,进而审计其具体形成或作弊过程。这样可以使舞弊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三)处理好顺查与逆查的关系
一般说来,审计开始,宜先运用逆查法,通过对反映全面、综合情况的会计报表的检查,抓住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然后,根据确定的重点环节确定需要检查的会计账簿并对其进行详查。在检查会计凭证账簿时,若为了证实某项记录是否存在舞弊线索,可从运用顺查法开始,再结合逆查法。总之,顺查和逆查可交叉运用,顺查中有逆查,逆查中有顺查,顺查法与逆查法相互结合、相互渗透。
(四)处理好详查与抽查的关系
在舞弊的审计工作中,应将详查与抽查有机地结合起来,以便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一般来说,审计开始应先运用抽查法确定或判断舞弊存在的重点环节,对确定的重点环节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进行详细检查,并以其审查结果推断整个审计范围的审计结论,必要时,可扩大抽查范围直至进行整个审计范围的详细检查。当然,有时审计伊始即进行详细检查,但即使这样,也应在详查前确定详查的会计资料及其所反映的经济活动范围,这种范围的确定便体现了抽查的特性。
二、审计疑点的查证技巧
审计人员对已经发现的审计疑点,可以运用以下技巧作进一步的查证。
(一)动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
动态审计疑点是指在对经济活动进行发现的正在发生的可疑迹象。查证动态审计疑点应该正确运用逻辑推理法和追踪溯源法。逻辑推理法是指审计人员运用逻辑学原理,根据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进行推断,以确认审计结论的`合理性。追踪溯源法是指审计人员按照动态审计疑点所提示的审计线索,进一步追踪其产生的原因和动机,并顺着经济活动的运行轨迹查核相关资料和凭证,根据审核结果得出审计结论。
(二)静态审计疑点查证技巧
静态审计疑点是指静态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及其他相关书面资料中反映出的那些可疑的错弊迹象。查证静态审计疑点的主要审计技巧包括审阅法、核对法、调节法。审阅法是指运用相关审计依据,通过对会计记录和其他相关书面资料的检查和核对来得出审计结论。核对法是指根据会计记录中的勾稽关系来查证审计疑点的真伪,从而得出审计结论。调节法是指通过将一些不可比会计数据调整为可比数据,然后利用差异分析来查证静态审计疑点形成的原因,并得出审计结论。
三、审计疑点的排除
审计疑点的排除是指根据查证结果确定审计疑点的性质,并对其进行纠正处理的方法。对于任何审计疑点,只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其有问题或没有问题,都应适时排除。排除审计疑点的方式可分为:
(一)正面排除
正面排除是指通过对审计疑点的查证,获取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是由正常原因引起的,并非真有问题,应予以否定。否定即是对审计疑点的排除。
(二)反面排除
反面排除是指通过对审计疑点的查证,获取了足够多的证据,证明在经济活动和会计资料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是由非正常原因造成的,是确实存在的问题。对这类审计疑点,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纠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