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6
浏览数
3518
醉过才知酒浓
1、先找与现金和银行有关的内容,如果支付肯定是现金或银行是贷方,然后再确定反向的借方科目,一般与成本(采购、工资等)和费用(管理费用等)关联比较密切。
2、应收应付搞不清,先想谁欠谁的,如果是人家欠你的是应收,借方为增加;如果是你欠人家的是应付,贷方为增加。往来款是最容易乱的了,往来款共涉及6个会计科目: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预收账款。
3、利用资产负债表想,同一边的(左边或右边)是一增一减(如,购买设备,银行存款减少,固定资产增加);不同边的(左边与右边)是同增同减,如现金归还欠款,现金减少同时负债也减少。
4、利用账户属性判断。资产类和成本、费用类,借方登记增加,贷方为减少;负债类、权益类、收入类,与资产类正好相反,贷方增加,借方减少。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
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
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
成本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同,与负债类账户相反。
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与负债类账户相同。
损益收入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数,贷方登记增加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反,与负债类账户相同。
损益成本费用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数,贷方登记减少数,与资产类账户相同,与负债类账户相反。
厕所一面之间的爱
成本类账户,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成本类账户和资产类账户的结构相同,可以记忆为:资产一经耗用就转化为费用成本,即成本类账户的期末借方余额属于企业的资产。
资产类、成本类(生产成本、制造费用)、损益类中的“损”类科目(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管理费用、所得税)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
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中的“益”类科目(营业收入、营业外收入)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
扩展资料:
记账规则: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可以概括为: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1、在运用借贷记账法记账时,对每项经济业务,既要记录一个(或几个)账户的借方,又必然要记录另一个(或几个)账户的贷方,即“有借必有贷”;账户借方记录的金额必然等于账户贷方的金额,即“借贷必相等”。
2、所记录的账户可以是同类账户,也可以是不同类账户,但必须是两个记账方向,既不能都记入借方,也不能都记入贷方。
3、记入借方的金额必须等于记入贷方的金额。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成本类科目
爱你像吸毒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口诀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或者说左借右贷、资产在左、负债在右、权益也在右。
资产科目,金额增加那么就是记在借方;负债科目,其金额增加,会计分录就是在贷方。还有一类损益类(也叫利润表)科目,它对应的是资产负债表所有者权益里的“未分配利润”,因此损益类科目的金额增加,也是在贷方。
比如:从银行借了笔短期贷款,银行放款后,现金增加同时短期负债增加。现金是资产类科目,短期借款是负债类科目。
借:现金,贷:短期借款。如果是现金购买了办公用品,办公用品进入的是管理费用科目(利润表科目),费用是减少利润;按照贷方增加所有者权益、借方则是减少,这笔分录就是:借:管理费用,贷:现金。
会计科目借贷方向口诀结构是:
资产类账户的结构是:
在资产类账户中,它的借方记录资产的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在同一会计期间(年、月),借方记录的合计数额称作本期借方发生额,贷方记录的合计数称作本期贷方发生额,在每一会计期间的期末将借贷方发生额相比较,其差额称作期末余额。资产类账户的期末余额一般在借方。
负债类账户和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是: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正好相反,其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额,期末余额一般应在贷方。
成本费用类账户的结构:
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账户的借方记录费用成本的增加额,账户的贷方记录费用成本转入抵销收益类账户(减少)的数额,由于借方记录的费用成本的增加额一般都要通过贷方转出,所以账户通常没有余额。如果有余额,也表现为借方余额。
丢了少年失了心丢了少女失了情
会计中的借贷其实就是一个符号。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是会计的基本原则。资产类、成本类、费用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增加,贷方表示减少;负债类、收入类、所有者权益类科目是借方表示减少,贷方表示增加;一般来说,资产科目的余额都在借方,表明公司有多少资产。负债科目的余额都在贷方,表明公司所负担的债务。应收账款余额一般在借方,表示企业应收的款项,如果余额在贷方,则相当于企业的负债,是应付的款项。如果资产科目的余额在贷方,则说明该科目属于欠帐,也就相当于负债;如果负债科目的余额在借方则说明该科目是公司的资产,需要回收。成本、费用、损益科目期末结转后,一般无余额。仅供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可以相互交流!o(∩_∩)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