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关注的抽样风险

他是信仰她是梦想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5240

首页> 会计职称> 注册会计师关注的抽样风险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你在哪在梦里

已采纳

在实施控制测试时,CPA要关注的两类抽样风险是信赖过度风险和信赖不足风险。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过度风险与审计的效果有关。如果CPA评估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从而导致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低,CPA可能不适当地减少从实质性程序中获取的证据,因此审计的有效性下降。对于CPA而言,信赖过度风险更容易导致CPA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而更应予以关注。相反,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信赖不足风险与审计的效率有关。当CPA评估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时,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水平偏高。为了弥 补CPA根据评估的控制有效性而对重大错报风险评估的高水平,CPA可能会增加不必要的实质性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在实施细节测试时,CPA也要关注两类抽样风险:误受风险和误拒风险。误受风险是指CPA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如果账面金额实际上存在重大错报而CPA认为其没有存在重大错报,CPA通常会停止对该账面金额继续进行测试,并根据样本结果得出账面金额无重大错报的结论。与信赖过度风险类似,误受风险影响审计效果,容易导致CPA发表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因此CPA更应予以关注。误拒风险是指CPA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与信赖不足风险类似,误拒风险影响审计效率。如果账面金额不存在重大错报而CPA认为其存在重大错报,CPA会扩大细节测试的范围,并考虑获取其他审计证据,最终CPA会得出恰当的结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效率可能降低。

65评论

我很危险

在符合性测试阶段,抽样风险、非抽样风险与控制风险之间的关系(一) 在采用抽样技术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只有信赖过度风险才与控制风险相关在符合性测试中采用抽样技术,注册会计师应当注意两种抽样风险: 一是信赖不足风险(the risk of under reliance) ,二是信赖过度风险(the risk of over reliance ,缩写为OR) 。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抽样结果使得注册会计师没有充分信赖实际上应予信赖(有关内部控制)的可能性”。由于信赖不足风险“一般会导致注册会计师执行额外的审计程序,降低审计效率, 可见,信赖不足风险并不影响审计结果,因此,无需将其反映在审计风险模型中。(二) 可容忍误差是评估控制风险计划估计水平的桥梁在符合性测试阶段对内部控制评估的结论一般类似于:“有95 %的可信赖程度说明重复支付的单据数量占总体的2 %~6 %” 。“2 %~ 6 %”称为精确度区间,其中该精确度上限6 %又称为可容忍误差。“在进行符合性测试时,可容忍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在不改变对内部控制的可信赖程度的条件下,所愿意接受的最大误差。”也就是说,注册会计师有95 %的把握被测试内部控制的控制结果偏离既定控制目标的可能性不超过6 %。可见,可容忍误差是评估控制风险的主要指标之一。(三) 只有在一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以科学地确定可容忍误差水平1. 可信赖程度与信赖过度风险之间存在互补关系前已述及,可容忍误差是评估控制风险水平的主要指标之一,而另一主要指标就是可信赖程度(Confidence Level) 。既然注册会计师对内部控制只有95 %的可信赖程度控制风险不超过6 % , 那么另外的5 %就是风险度,即信赖过度风险。可信赖程度(CL) 与信赖过度风险(OR) 是两个对立的概念,二者互为补数,即CL + OR = 1 或OR = 1 - CL[4 ] (P228) 。2. 只有在一定的可信赖程度即一定的信赖过度风险水平下才可以科学地确定可容忍误差

99评论

不多嘴不废话

1.信赖过度风险(控制测试)和误受风险(细节测试)——影响审计效果信赖过度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高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误受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不存在而实际上存在的风险。2.信赖不足风险(控制测试)和误拒风险(细节测试)——影响审计效率信赖不足风险是指推断的控制有效性低于其实际有效性的风险。误拒风险是指注册会计师推断某一重大错报存在而实际上不存在的风险。注意:只要抽样,抽样风险就存在。抽样风险与样本规模成反方向变动:样本规模越小,抽样风险越大:样本规模越大,抽样风险越小。既然抽样风险只与被检查项目的数量有关,那么控制抽样风险的惟一途径就是控制样本规模。无论是控制测试还是细节测试,注册会计师都可以通过扩大样本规模降低抽样风险。如果对总体中的所有项目都实施检查,就不存在抽样风险,此时审计风险完全由非抽样风险产生。

39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