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你温和
by 郭蹦
作者肖星简介:
1997年获清华大学工业外贸(会计)硕士学位,2004年获清华大学会计学博士学位。主要讲授课程:财务报表分析与估值,会计理论,会计与资本市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会计与财务问题。同时为EMBA和EDP项目讲授会计学、财务管理等课程。
会计学是现代商业活动的基石。会计变幻莫测,它往往不是黑白分明的,它存在很多判断和选择,会造成很多不同的结果,会计是魔法。 财务是一种语言,这种语言描述的是企业的经营和管理现状。学习财务知识,需要带着看企业的目的,而不能陷入会计数字,将数字与他描述的企业割裂开来。 财务分析的素材,就是财务报表。即每个企业必备的三张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一、如何读懂资产负债表?
资产负债表分左右两个部分,左边讲的是资产,包括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右边讲的是负债和股东权益。负债也分为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一个会计恒等式。(一)资产中几个特别的概念:1、资产按照它变成现金的速度来排列。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差异,就在于是否能在一个营业周期的循环里将自己完全变成现金。2、非流动资产中的固定资产三要素: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的,且具有较高的价值的有形资产。3、非流动资产中的无形资产:包括专利权,专有技术,版权商标权商誉等,另外,还有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无形资产——土地使用权。4、除了金融行业之外,所有行业的资产负债表格式是完全一样的,但是这个完全一样的格式却展现着各不相同的企业。 不同的企业结构,每项资产的内涵是完全不一样的。这些资产组合之后,就会成为一个鲜活的企业,他会告诉你这个企业的状态和特征,这就是资产的结构和它所透露出的信息。例如一家固定资产多的企业很可能是一个,资金密集型的,竞争性的制造业企业。又如一般企业的人,不能作为企业的资产,但是签约明星却可以成为一家公司的资产。还有一种生物资产,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例如养鸡场的公鸡叫存货,能下蛋的母鸡则属于生产性生物资产。(二)资产如何计价?
除了金融资产与房地产之外,大多数资产都是按照历史成本计价。
1、历史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
历史成本计价有两个原则:第一个原则是,只有花了的钱才能记在账上,而且只要没有新的交易发生资产的价值只能减少不能增加(按照公允价值计价的金融资产和投资性房地产除外)。第二个原则是增加资产价值的唯一途径是要发生一个新的交易。如果一家公司,把自己的同一资产低价卖掉再高价买回,目的很可能就是为了自炒身价,拉高自己的资产价值。
2、容易与资产混淆的两个概念
一个是财产物资,另一个是费用。财产物资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但有些资产却不是实实在在的东西;资产和费用之间有一个很大的共同之处,就是都得花钱。但如果这笔钱可以换来一个对将来有用的东西,那他就是资产,如果这笔钱花完就完了,那他就是费用。今天的资产其实就是明天的费用,在很多情况下,资产和费用只存在时间概念上的不同。(三)负债
与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对应,有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
1、流动负债:在一份资产负债表中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
2、非流动负债:偿还期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 在非流动负债中,有一个长期应付款应该引起注意。在会计看来,租赁分为两种,即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如果租赁期限比较长,涉及的金额比较大,那这种租赁就属于融资性租赁,反之则是经营性租赁。融资性租赁的企业其实是在用分期付款的方式购买一项资产,所谓的租金就是分期付款的款项,相应的租入的资产被认为是承租方的资产,因此可以出现在报表上,未来将要支付的租金的总额,也要在签署租赁合约时计入负债,这个就是长期应付款。所以,经营性租赁是一种表外业务,其相应的资产和负债都不出现在报表上,而融资租赁则是一种表内业务。(三)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有4项,分别是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1、股本 股本是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权益,多用于支股票。
2、资本公积 企业收到的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所占份额,以及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
3、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盈余公积是法律不让我们分配的利润,而未分配利润是企业自己不想分的利润。中国的公司法规定,一个企业有了盈利之后,必须留存至少10%作盈余公积,所以,盈余公积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项目。 在中国,股本必须等于注册资本,当股东实际投入的资金比注册资本多,那多出来的这款,就是所谓的资本公积。当公司有多个股东的时候不是以他们的投资额来确定股权比例,而是以他们在股本中所占的比例确定股权比例。小结:
资产负债表让公司的股东了解自己的家底,了解自己公司的财务状况,股东投资设立企业最终是为了赚钱,但是在了解自己到底赚了多少钱之前,股东们必须先了解自己投入的资金都去了哪里,又欠了谁的钱,这就是资产负债表提供的信息。二、如何读懂利润表?
看懂资产负债表,能得知投入的本金有没有得到保障,而看懂利润表,则可知投入的本金有没有赚到钱?利润计算法则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的损失+公允价值变动的收益+投资收益。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汇兑损益。3、企业净利润 企业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4、所得税的计税依据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并非利润总额,而是按照税法规定所确认的收入总额,与准予扣除项目金额的差额,又称为应纳税所得额,作为企业应纳所得税的计税依据。小结:
利润表的好处就彰显出来了 :它不仅能告诉企业今年赚了多少钱 ,还能在区分了可持续项目和不可持续项目的基础上 ,推测企业未来的盈利 。最基本的 ,利润表告诉企业它是否赚了钱 、在哪里赚的这两个信息 。此外 ,利润表将可持续的营业利润与不可持续的营业外收支和补贴收入分别展示 ,又可以帮助企业推断出自己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 。
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的概念 ,而利润表则是一个时段的概念 。因此 ,如果说资产负债表是给整个公司的财务状况拍了一张照片的话 ,那么利润表就是给这家公司的盈利状况录了一段视频 。三、现金流量表的结构和意义 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企业得知自己目前的资金情况,了解现金的增减变化情况,并了解这些增减变化的原因。现金流量表,就是从经营、投资和融资3个角度,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了描述。
小结:
利润表主要描述经营活动,资产负债表主要描述投资和融资活动。而现金流量表是站在风险的角度,揭示企业的风险状况和持续经营能力。 这三张报表实际上是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 。在第一个维度上 ,现金流量表描述了一家企业能否生存下去 ,即所谓风险的视角 ;在第二个维度上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展示了倘若这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它将是什么样子 — —有多少家底 ,又有多少收益 — —即所谓收益的视角 。企业需要在这两个维度之下全面了解自己的经营 、投资 、融资状况 。它们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它们完整地 、不多不少地描述了一家公司的所有经济活动 。 那么 ,企业还需要第四张 、第五张或者更多的财务报表吗 ?当然不 ,有这三张就足够了 。四、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方法1、同型分析
同型分析就是分析各分项在总项中的占比,是一种结构分析 。使所有的项目都除以收入 ,再乘以 1 0 0 % ,就能获得这些项目在收入中的占比 ,也就得到了同型分析的结果。各个项目在利润表中分别占比多少就是利润表的结构 ;从收入到利润的过程中 ,每一个步骤都损耗了多少 ,这就是对利润表进行同型分析的成果 。同样道理可以得到资产负债表的同型分析结果。 同型分析让企业更加了解财务报表的构 ,它远比一般的财务报表直观 :通过对利润表进行同型分析 ,企业可以得知自己从收入到利润是怎样一步步实现的 ;通过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 ,企业可以获悉自己资产的构成和资金的各项来源 。 2、趋势分析和比较分析
和自己的过去相比 ,这就是所谓的趋势分析 ;跟别的企业相比 ,无论是竞争对手还是行业的标杆企业 ,或者行业内的平均水平 ,这就是所谓的比较分析 。同型分析在进行充分比较的前提下 ,能发挥最大的功效 。3、比率分析
这种分析方法的结果在上市公司的财报里很常见。毛利率 ( G r o s s M a r g i n )
毛利与销售收入 (或营业收入 )的百分比 ,其中毛利是营业收入和与收入相对应的营业成本之间的差额 。净利润率 ( N e t P r o f i t M a r g i n )
又称销售净利率 ,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 ,是扣除所有成本 、费用和企业所得税后的利润率 。
总资产报酬率 ( R e t u r n o n A s s e t s )
又称总资产利润率 、总资产回报率 、资产总额利润率 ,英文缩写 R O A ,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收入 总资产 ×净利润 收入 =净利润 总资产 =总资产报酬率,效率 ×效益 =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
净利润是股东投资所获得的回报 ,股东权益是股东自己的投资 ,二者相除得到的就是股东权益报酬率 。但实际上 ,会计们并不把它称作股东权益报酬率 ,而把它叫作净资产报酬率 。因为 “股东权益 =总资产负债 ” ,而股东权益也被称作净资产 ,即净剩下来归股东所有的资产 。
净资产收益率( R e t u r n o n E q u i t y )
又称净资产利润率 ,英文缩写 R O E ,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
息税前收益
在净利润的基础上 ,加上所得税和利息 ,就得到了所谓的息税前收益 ,这就是偿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企业赚到的钱 ,这笔钱是可以用来偿还利息的 。
企业通常是在支付利息之后才缴纳所得税 ,所以支付利息可以减少一个企业的税前利润 ,从而进一步减少它所要缴纳的所得税 。利息越高 ,所得税越少 ,这被称为 “利息的税盾作用 ” 。
周转率
判断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 ,不仅要立足于效益 ,更要立足于效率 。 企业的投资回报决定于效益和效率两个方面 ,效益可以用净利润率和毛利率来表示 ,效率则可以通过总资产周转率表现。一般来说 ,用收入除以某项资产得到该资产的周转率。 流动资产的周转率其实是由各项流动资产周转率加权平均决定的 ,按它们在总资产中所占比重来加权。
衡量企业营运能力的财务分析比率即为各种资产的周转率 ,如存货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等 ,以及相对应的周转周期 。
4、现金流分析 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的工具是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流动比率
用流动资产除以流动负债便获得了流动比率 , 这个比值越高 ,说明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越强 。
用流动资产减去存货的差除以流动负债 ,就得到了速动比率 ,并用它来衡量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它是衡量企业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 。速动资产中一般不包括流动资产中的存货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及其他流动资产 。
健康公司的流动比率大多在 3到 4之间 。大多数中国企业的流动比率都在 1到 2之间 。奥妙就在于短期借款,企业往往不用流动资产变现来偿还短期借款 ,而是用新的借款来偿还 ,也就是借新债还旧债 ,借款本身实现了自我循环 。虽然用所有流动资产除以所有流动负债得出的流动比率可能很低 ,但用流动资产除以扣除了短期借款的流动负债 ,得出的速动比率就没有那么低了。
息税前收益
在净利润的基础上 ,加上所得税和利息 ,就得到了所谓的息税前收益 ,这就是偿还利息和所得税之前企业赚到的钱 ,这笔钱是可以用来偿还利息的 。
利息保障倍数
是指企业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 ;又称已获利息倍数 ,用以衡量偿付借款利息的能力 , 它是衡量企业支付负债利息能力的指标 ,也是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的工具。
资产负债率 就是用总负债除以总资产。资产负债率 ( L i a b i l i t yA s s e t R a t i o ) :又称财务杠杆 ( F i n a n c i a l L e v e r a g e ) ,是企业负债总额占企业资产总额的百分比 。这个指标反映了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资产所占比重的大小 ,反映了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 ,也反映了企业举债经营的能力 。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财务杠杆水平维持在 4 5 %左右 。资产负债率也叫财务杠杆。
无论是利息收入倍数还是资产负债率都不止被用来衡量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 ,它们其实是企业整体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 。
(二)影响财务数据的因素
首先是外部环境存在差异 ;其次 ,企业的战略定位也有很大差别 ;最后 ,战略的执行能力也会影响企业的现状及未来的发展 。
五力图 ( F i v e F o r c e s M o d e l )
即五力分析模型 ,五力分别为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购买者的议价能力 、潜在竞争者进入的能力 、替代品的替代能力 、行业内竞争者现在的竞争能力 。五种力量的不同组合变化 ,最终会影响行业盈利能力的变化 。这五种能力归结为两个方面的因素 。第一个方面的因素是 ,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 ,包括已经存在的竞争 、新进入者的威胁和替代产品的威胁 。无论是行业内加入了新的竞争者 、即将加入新的竞争者 ,还是产生了能威胁整个行业的新的替代品 ,都无疑会使行业当中的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 。第二个方面的因素是 ,购买方的谈判能力和供货方的谈判能力 。购买方是企业的下游 ,供货方是企业的上游 ,这就是企业所面临的产业链环境 。
任何一个企业 ,只要它属于某一个行业 ,它的财务数据就一定带有这个行业挥之不去的烙印 。那么 ,如果整个行业发生了变化乃至颠覆 ,企业又将何去何从呢 ?除了静态观察 ,我们还需要一些动态分析 。所以说 ,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数据都一定带着它所在行业的烙印 ,并且会随着这个行业的冷暖兴衰而发展变化 。企业自身战略规划的影响
一个企业的战略定位通常被归纳为两种 :第一种是成本领先战略 。所谓成本领先战略是说 ,其实这家企业的产品跟别家企业的产品没什么差别 ,但这家企业努力降低了生产成本 ,使自己的产品具有更大的价格优势 ,也就是薄利多销 。低毛利而高周转 。第二种战略叫作差异化战略 ,具体是指企业想方设法把自己的产品做得有声有色 ,使之跟市场上的所有产品都不一样 。(三)怎样的公司才算是好公司 ?
投资资本回报率用税后营业净利润除以投资资本就能得到投资资本回报率 。
投资资本回报率 =税后营业净利润 投资资本
投资资本 =有息负债 +股东权益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有息负债 投资资本 ×债务资本成本 × ( 1企业所得税税率 ) + (股东权益 投资资本 ) ×权益资本成本。
注 :通常 ,债务资本成本为贷款利率 ,权益资本成本可以用行业平均盈利水平衡量 。
经济利润 = (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投资资本
在计算总资产报酬率的时候 ,分母是总资产 ,而投资资本回报率的计算中用的是投资资本 。总资产报酬率的分子是净利润 ,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分子是税后营业净利润 。这样的界定显然比简单地使用总资产更为精确地衡量了企业所使用的投资总额 。如果在计算净利润的过程中不扣除利息 ,但扣除所得税 ,就得到了税后营业净利润 。很显然 ,这个税后营业净利润既包括股东获得的收益 — —净利润 ,也包括债权人获得的收益 — —利息 。所以说 ,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分子既包括债权人的回报 ,也包括股东的回报 ;而分母也是既包含债权人的投资 ,也包含股东的投资 。因此 ,投资资本回报率在精确性上 “秒杀 ”了总资产报酬率 ,它是一个描述债权人和股东综合投资回报的更精准的概念 。 投资资本成本是衡量企业投资资本回报率的及格线。我们用投资资本回报率减去投资资本成本 ,就得到了超额收益率 。如果超额收益率大于 0 ,那这家公司的投资资本回报率便是及格的 ,反之则不及格 。
经济利润
是指从税后营业净利润中扣除包括股权和债务的全部投入资本成本后的所得 。其核心是资本投入是有成本的 ,企业的盈利只有高于其资本成本 (包括股权成本和债务成本 )时才会为股东创造价值 。经济利润是一种全面评价企业经营者有效使用资本和为股东创造价值的能力 ,是体现企业最终经营目标的经营业绩考核工具 ,也是企业价值管理体系的基础和核心 。
资本成本 ( C o s t o f C a p i t a l )
企业为筹集和使用资金而付出的代价 。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W e i g h t e d A v e r a g e C o s t o f C a p i t a l )
英文缩写为 W A C C ,具体是指以企业获得的各种资本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为权数 ,对各种资金的资本成本种资本在企业全部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为权数 ,对各种资金的资本成本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资本总成本 。
权益乘数 ( E q u i t y M u l t i p l i e r ) 又被称为股本乘数 ,是指资产总额相当于股东权益的倍数 。表示企业的负债程度 ,权益乘数越大 ,企业负债程度越高 。 在计算净利润的时候 ,只扣除了债权人的资金成本 ,因为债权人的资金成本就是这个公司的财务费用 ,或者至少是财务费用当中的一部分 。但是 ,我们并没有扣除股东的资金成本 。而在计算经济利润的时候 ,我们是用投资资本回报率减去投资资本成本 ,这相当于把债权人的资金成本和股东的资金成本都扣除了 。经济利润比行业平均多出来的部分 ,才是这家公司真正为股东赚到的钱 。 经济利润是把股东和债权人这两部分资本都扣除之后的余额 ,即扣除行业平均盈利水平后公司额外赚的那部分钱 。一个公司的经济利润中大于 0的部分是企业为股东真正赚到的钱。从短期来说 ,赚钱是有正的经济利润 ;从长期来说 ,赚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 。从短期来说 ,赚钱是有正的经济利润 ;从长期来说 ,赚钱是为股东创造价值 。结语:
想成为一个好的企业 ,首先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战略 ,然后有效地执行它 。只有这样 ,才能提高企业的总资产报酬率 ,创造更多的价值 。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是好企业 ,最终的落脚点就在总资产报酬率 。决定股东投资回报的最根本因素 ,不是你的负债水平有多高 ,而是这个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的投资回报是多少 ,也就是总资产报酬率是多少 。投资回报由两方面因素决定 ,一是企业的效益 ,二是企业的效率。
判断一家企业的未来不能单纯地依靠会计数字 ,还要结合当时的市场环境来分析 。
三张财务报表体现了两个维度 :第一个是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共同构建的维度 ,它的视角是 ,如果企业能生存下去 ,它会是什么样子 ;另一个是现金流量表构建的维度 ,它描述了企业能否在未来持续经营 。
通过现金流量表 ,我们可以对企业作出风险评价 。处于下表第二种状态的企业是健康发展的成熟企业。不同状态的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具有不同的风险特性和风险来源 。这就是现金流量表告知我们的 ,关于公司风险的信息 。
净利润与现金净流量的差额=非现金资产变化的数额,是三张财务报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在联系 。也就是说 ,净利润和现金净流量之间的差额 ,永远等于资产负债表上除现金之外其他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
青松来
最适合想要学习财务知识小白的入门读物。通过学习至少能了解财务报表分析的原理及常见类型,提高技能与自信。本书作者是清华大学的肖星教授,能在公开课《财务分析与决策》看到其授课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为更好理解本书内容,试着将主要知识点做一些摘抄,共同进步。引言会计是什么?对会计认识的三个阶段: 会计是一门科学,不能犯一点错误; 会计是一门艺术,不仅要把每一步的加减乘除都给计算的精确务必,而且要在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作出选择和判断,让它能够准确地描绘一个企业; 会计是魔术,不是黑白分明的,它存在很多判断和选择,会造成很多不同的结果,可以把亏损变成盈利也可以隐藏企业的真实运营状况。 所以本书的主题是分析财务信息作决策。无论是什么行业的企业,无论它从事什么业务,无论它处在什么样的发展阶段,都可以把它的日常经济活动抽象成一个从现金开始转了一圈又回到现金的过程。这个过程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在整个过程当中,经营、投资、融资三项活动始终在不断地交替进行。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赚钱,还要保证股东投入的本金不会造的任何损失,通过分析报表可以找到答案。 一、资产负债表——企业的单反相机资产负债表是一个时点的概念,是给企业的财务情况拍了一张照片,左边告诉我们投入的钱变成了什么,拿去做什么了;右边告诉我们企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 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股东权益可变形为:股东权益(剩余求偿权)=资产-负债 资产与费用有一个很大的共同之处买就是都得花钱;但如果这比钱可以换来一个对将来有用的东西,那它就是资产,如果这笔钱花完就完了,那它就是费用。今天的资产其实就是明天的费用,很多情况下,资产和费用只存在时间概念上的不同。 (一)流动资产 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各项流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是按照各自转换为现金的速度来排序的,完成“从现金开始又回到现金”的过程。 1、货币资金。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三个项目的期末余额,具有专门用途的货币资金不包括在内。说白了就是钱,不管是放在银行里的钱,还是放在公司里的钱,都是企业的货币资金。 2、应收账款。核算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应收取款项。卖方获得了收款的权利,这种收款的权利就叫做应收账款。 一种特殊的应收款叫做其他应收款,有些公司的其他应收款高达几十亿,是因为这个企业可能跟它的关联方进行了一些交易,关联方把这些资金“借”走了,而被“借”走的钱就体现在其他应收款里,一般所谓的“借”事实上是一种“拿”,是占用,这笔钱由被称为“占用资金”。 3、预付账款。带来了一种向卖方收款的权利——预付账款相当是暂存在卖方出的,只要买方没有获得产品,就都具有这笔预付账款的所有权。 4、存货。生产产品所需的“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成品”,以及尚且处在生产过程中的没有完工的“在产品”都是存货。 (二)非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的差异就在于是否能在一个循环之内将自己完全变为现金。非流动资产指流动资产以外的资产。 1、长期投资。指不准备在一年或长于一年的经营周期之内转变为现金的投资。按性质分为长期股票投资、长期债券投资和其他长期投资。 2、固定资产。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1)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出租或者经营管理而持有的;(2)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逐渐损耗,其价值也会随损耗逐渐降低,会计描述这个损耗的量即折旧。 3、无形资产。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资产。本科目核算企业持有的无形资产成本,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 4、长期待摊费用。最初是一笔资产,随着企业的正常运营和时间的流逝,最终变成一笔费用。 (三)资产计价规则 1、资产计价体系是一个历史成本体系。会计们将原来购买的资产价格作为这个资产的价值,把当时为购买这个资产所支付的金额叫做“历史成本”。如果资产升值当做没看见,如果资产的价值减小了,就把减值扣下来。 在历史成本的计价体系下,增加资产价值的唯一途径是发生一个新的交易。 2、与历史成本相对的,用当前的市场价格来计价的,称为“公允价值”。如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 (四)负债 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的区分同流动资产与非流动资产,以一年内或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是否需要偿还的债务为判断依据。 1、应付账款。如果买方向卖方购买商品时不能及时打款,那卖方就多了一笔应收账款,而买方就多了一笔应付账款。对于买方而言,这笔钱就是一笔负债。 其他应付款,企业在商品交易业务以外发生的应付和暂收款项。指企业除应付票据、应付账款、应付工资、应付利润等以外的应付、暂收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款项。 2、预收账款。如果买家向供应商付出一笔预付账款,供应商就因而肩负着必须给买家发货的责任,这是一笔负债,叫“预收账款”。 3、长期应付款。企业除了长期借款和应付债券以外的长期借款,包括应付引进设备款、应付融资租入固定资金的租赁费等。 (五)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公司总资产扣除负债所余下的部分,也称净资产。反映了公司的自有资本。一共四个科目,分别是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股本和资本公积都是从外面拿进来的,而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是公司里面留下来的。 1、股本。股东在公司中所占的权益。股本金额等于注册资本,体现了公司对外承担法律责任的上限,而股本的组成确定了多个股东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2、资本公积。企业收到的投资者的超出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所占份额,以及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股本溢价)和直接记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3、盈余公积。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各种积累资金。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项目。 4、未分配利润。企业未作分配的利润。它在以后年度可继续进行分配,在未进行分配之间,属于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二、利润表——企业的摄像机利润表是一个时段的概念,是给公司的盈利状况录了一段视频。利润表又像是一个漏斗,收入扣除所有的成本费用就得到了最终的利润,同时告诉我们企业是否赚了钱、在哪里赚的钱,还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到自己未来的盈利状况。 1、第一个项目是营业收入,企业卖出产品所获得收益是营业收入,而卖出的产品则是营业成本。 第一步: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成本是生产成本的一部分,是那些被卖掉的产品的生产成本。毛利润的提升不一定由业绩提升引起,还有可能是因为产品库存增加,如果产成品库存积压的同时,毛利润也提升了,那么这个毛利润的提升其实是不可信的。 2、营业税金及附加。企业经营活动应负担的相关税费,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附加等。 营业费用:对一个生产产品、销售产品的企业来说,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就是营业费用。比如把货物从仓库运到销售场所的运费、仓储费、广告费和其他为了促销而支出的一些费用、销售人员的工资、门店的店租亦或是自有门店的折旧等等。 管理费用:与企业的管理环节有关的一切费用。比如说行政开支、办公楼折旧、管理人员工资等。 财务费用:可以理解为借款利息减去存款利息的净额。 第二步: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期间费用 3、投资收益:对外投资所取得的利润、股利和债券利息等收入减去投资损失后的净收益。 资产减值损失:因资产的账面价值高于其可收回金额而造成的损失。 公允价值变动: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变动记入当期损益的交易性金融资产。 第三步:企业的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投资收益 4、营业外收入(支出),与经营活动无关的收入(支出),不可持续。 第四步: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补贴收入+汇兑损益(视该企业是否有外贸业务而定) 5、第五步: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应税所得是以税法为基础计算出来的。 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最直接、最表面的联系——利润表中的一部分利润有可能被归入资产负债表中的未分配利润这一项,未分配利润将两张表联系在一起。三、现金流量表现金流量表从经营、投资、融资三个角度对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进行描述。钱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监控企业运作风险。四、活用三张表,打通财务数据经脉1、为什么需要这三张财务报表? 三张报表实际上是站在两个不同的角度。在第一个维度上,现金流量表描述了一家企业能否生存下去,即所谓风险的角度;第二个维度上,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则展示了倘若这家企业能够继续生存它将是什么样子——有多少家底,又有多少收益,即所谓收益的视角。两个维度缺一不可,企业需要在这两个维度之下全面了解自己的经营、投资、融资状况。三张报表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完整的、不多不少的描述了一家公司的所有经济活动。 2、同型分析 资产负债表的同型分析为资产负债表的每个项目除以总资产,利润表的同型分析为利润表除以营业收入。可以和自己的过去相比,就是所谓的趋势分析;也可以跟别的企业相比,无论是是竞争对手还是行业的标杆企业,或者行业内的平均水平,就是所谓的比较分析。 3、用比率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毛利润率,用毛利润除以收入所得到的比例;净利润率,用净利润除以收入所得到的比率,都是效益因素。 毛利率=毛利营业收入=(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 净利率=净利润营业收入 从现金开始再到现金的循环,每转一圈,企业就会卖出一批产品,获得一笔收入,同样时间内,总资产周转率越高,完成循环的次数越多,赚的钱就越多,周转率是一个与效率有个的概念。 判断一家企业的盈利能力如何,不仅要立足于效益,更要立足于效率。投资回报率(Return on Investment, ROI),通过投资而应返还的价值。 (1)总资产报酬率(Return on Assets, ROA)用以评价企业运营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总资产报酬率(ROA)=效率×效益 =收入总资产×净利润收入 =净利润总资产=净利润[(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2)净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Equity, ROE),又称净资产利润率,指利润额与平均股东权益的比值,该指标越高,说明给股东(所有者)带来的收益越高。之所以不称为股东权益报酬率,因为“股东权益=总资产-负债”,股东权益也被称为净资产,即净剩下来归股东所有的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ROE)=净利润[(期初股东权益+期末股东权益)÷2] 4、企业的营运能力分析 一般说来,用收入除以该项资产得到该资产的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5应收账款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营业成本[(期初存货+期末存货)÷2]应为在被出售后,存货就转化为营业成本,所以更习惯用成本除以存货的方式计算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固定资产+期末固定资产)÷2] 固定资产周转天数=365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营业收入[(期初总资产+期末总资产)÷2]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总资产周转率 5、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就是指企业偿还那些流动负债的能力。最好的办法莫过于把自己的流动资金变现——把产品卖掉,把别人欠我的钱收回来。 (1)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2)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注:存货变成现金最难因为要先把存货变成应收款,再将应收款收回,存货才能变成现金。6、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负债的偿还,包括本金和利息两个维度;偿债,也包含偿还本金和偿还利息两个维度。 息税前收益(Earnings before Interest and Tax),扣除利息、所得税之前的利润,英文简称EBIT。用息税前收益除以利息,就得到了利息收入倍数。一般用这个比率来衡量企业在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盈利足够它偿还几次利息。 利息收入倍数=息税前收益利息费用=(净利润+所得税+利息费用)利息费用注:通常用财务费用代替利息费用资产负债率也叫财务杠杆,财务杠杆可以放到企业的资金。反映了在企业的全部资产中由债权人提供的资产所占比重的大小,反映了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风险,也反映了企业举债经营的能力。对上市公司的分析表明,中国上市公司的平均财务杠杆水平维持在45%左右。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五、影响财务数据的因素企业决策和企业经济活动之所以千差万别,至少有三个方面原因:首先是外部环境存在差异;其次,企业的战略定位也有很大差别;最后,战略的执行能力也会影响企业的现在及未来的发展。五种力量归结为两方面的因素。第一个因素是行业内部的竞争状态,包括已经存在的竞争、新进入者的威胁和替代产品的威胁;第二个因素是购买方的谈判能力和供货方的谈判能力。 1、作者具体列举了造纸企业和彩电生产企业所处行业对财务数据的影响。任何一个企业的财务数据都一定带着它所在行业的烙印,并且会随着这个行业的冷暖兴衰而发展变化。 2、战略定位通常归纳为两种:第一种是成本领先战略,也就是薄利多销,薄利体现在财务数据上是指毛利率低,低毛利高周转率;第二种战略叫做差异化战略,将自己的产品做得跟市场上所有产品都不一样,便于较高定价,是高毛利低周转率的。六、好公司是什么样的?赚钱的公司是好公司。一个公司的经济利润中大于0的部分是企业为股东真正赚到的钱,一家公司一辈子所创造的经济利润全部加在一起,就是这个企业为股东创造的价值。 1、投资资本回报率=税后营业净利润投资资本 2、投资资本=有息负债+股东权益 3、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有息负债投资资本)×债务资金成本(1-企业所得税率)+(股东权益投资资本)×权益资本成本注:通常,债务资本成本为贷款利率,权益资本成本可以用行业平均盈利水平衡量。4、经济利润=(投资资本回报率-加权平均成本)×投资资本 评价一个企业是否是好企业,最终的落脚点就在总资产报酬率。 净资产报酬率=净利润股东权益=(净利润总资产)×(总资产股东权益)=总资产报酬率×权益乘数 权益乘数=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1-资产负债率)七、把控风险的要诀通过现金流量表,可以对企业做出风险评价。八种情况不再一一分析,不同状态的企业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风险特性和风险来源,这是现金流量表告知的关于公司风险的信息。三张报表最为重要的内在联系就是在任何时间利润和现金流的差异都证号是非现金资产和负债的变化。 当一个企业遭遇巨大风险的时候,关注风险是第一位的,现金流对它来说更重要;当企业经营活动的风险在相对可控的范围内时,利润就显得更为重要。八、终曲总的来说,财务分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制定商业决策。 投资决策应遵守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原则——净现值大于0,通常称为NPV大于0。 净现值(Net Present Value, NPV):投资项目未来收益贴现之后的总和减去投资成本之后的差额。一般认为只有净现值大于0的项目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