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爷来瓶82年的养乐多
按照《现代会计百科辞典》收录的词条,环境会计是“从社会利益角度计量和报导企业、事业机关等单位的社会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管理情况的一项管理活动。它旨在指导经济资源作最有效运用及最佳调配,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益”。书名:现代会计百科辞典作者:于玉林主编其他作者:ISBN号:7-5000-5606-0价格:RMB110发行地:北京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时间:1994页数:1134,46页开本:26cm装帧形式:精装
太惶恐
、环境会计的基本分类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共同作为现代会计学的两大分支,其主要的不同点体现在:前者是为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服务,而后者是为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服务。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现代会计的完整内容。借助于这种分类思想,笔者认为也可将环境会计分为内部环境会计与外部环境会计,两者的特征比较见下表:环境会计的这一分类,是企业经营目标在现代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重新定位。企业只有正确处理好追求盈利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最终才能更好地实现盈利目标。为此需要企业在环境保护方面至少完成两项任务:一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给环境带来的各种影响及企业对环保的投入给予客观、真实的核算与披露。二是节约资源投入、扩大环境效果(或效益)。这两项任务的实施产生了内、外部环境会计之分。所以,将内部环境会计的对内环境管理能动性与外部环境会计的对外信息公布客观性相结合,就可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环境会计内容体系。二、内部环境会计内部环境会计的管理范围由企业依据自身存在的环境问题、经营行业与业务性质、环境目标的进展情况自主决定。据此,笔者认为它的内容一般应包括环境成本管理、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和资本预算三大部分。(一)环境成本管理一般说来,企业投入环境的成本至少要考虑:?在制订环境目标或开展环境保护活动时需投入多少环境成本,其成本结构应如何分布;?投入的环境成本可取得多大的效果;?如何扩大环境成本的投入产出比。这三点其实就是一个环境成本管理问题。企业在投入环境成本时需考虑其投入的产出,即应达到两种效果:一是为达到国家环境标准或企业环境目标而取得的以物量单位计量的环境保护效果,即环境负荷的降低。二是因资源综合利用而获得的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效益,包括伴随企业环保活动所带来的资源的节约、再利用产品的销售收入、排污费和诉讼赔偿金的减免和企业开发设计环保产品的收入等方面。(二)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管理企业要协调处理好盈利追求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就需要降低自己的环境负荷。然而,由于环境负荷是同企业产品的生产、使用、废弃等环节紧密相连的,所以环境成本管理需要深入研究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的环境负荷控制和减少问题。笔者认为,产品生命周期成本管理应主要体现在生态设计、清洁生产两方面:1.生态设计。所谓生态设计(Eco Design)是指在产品的设计中将生态保护、人类健康和安全问题有意识地融入其中,即在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内,优先考虑产品的环境属性(无害性、可回收利用性、可减量消耗性),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保证产品应有的基本性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设计后的产品应达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不产生污染或只有微小污染,其废弃物很少;?可最大限度地利用材料资源,生产产品的材料使用量少(尤其是稀有昂贵及有毒、有害材料),同时材料的可回收利用率高,废弃后不对环境产生污染;?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产品在其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所消耗的能源应最少。2.清洁生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于1989年首次提出“清洁生产”这一术语,并定义为:“清洁生产是对生产工艺和产品不断运用一种一体化的预防性环境战略,以减少其对人体和环境的风险。”“清洁生产”还可以使资源利用最优化,使经济效益最大化。其主要方法是:?在废弃物产生之前最大限度地减少或降低废弃物的产生量和毒性,这可通过“加强管理”和“改进生产过程”两个方面加以实施;?在生产现场对原材料、能源和水资源等进行回收和重复利用。如何对清洁生产方案进行环境成本与效益的分析、评估和
存档丢失
一、环境会计的确认标准(一)环境资产的确认标准环境经济事项涉及的资产确认为环境资产,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符合环境资产的定义。所谓环境资产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并能准确地加以计量(无论是以货币还是以实物计量),可能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环境资源。(2)能够准确地加以计量。财务会计关于资产的计量标准是能以货币准确地加以计量,而环境资源具有非常复杂的一面,再加之计量方法和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环境资产不可能都以货币来进行计量,因此当环境资源不能以货币来进行计量,但能够以实物单位来进行计量时,也应该视为符合计量标准。(3)计量信息的相关性。通过计量提供的环境资产方面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有利于他们作出重要的经济决策。(4)计量结果的可靠性。通过计量,提供的环境会计信息反映的环境经济事项是真实可靠的、无偏向的。当然,由于环境经济事项本身的复杂性,再加之其确认需要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因此其计量结果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并不能否认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只是可靠性程度有高有低而已。(5)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可能性。采用可能性概念,是因为环境资产与财务会计中资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的肯定性程度不同,环境资产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具有很大程度的不确定性。(二)环境费用的确认标准环境经济事项涉及的费用要确认为环境费用,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符合环境费用的定义。所谓环境费用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施加影响而付出或耗用资产的转化形式。(2)能够准确地加以计量。环境费用能否准确地加以计量取决于环境资产,只要环境资产能够准确地加以计量,则耗用环境资产进行经济活动所发生的环境费用就能准确地加以计量。(3)计量信息的相关性。通过计量提供的环境费用方面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外部信息和内部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有利于他们了解企业环境资产的消耗水平,从而作出重要的经济决策。(4)计量结果的可靠性。环境费用计量结果的可靠性取决于环境资产计量结果的可靠性。一般地,只要环境资产的计量结果可靠,那么环境费用计量结果所反映的经济事项也是真实可靠的、无偏向的。(5)未来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可能性。当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施加影响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而且经济利益的流出不能直接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则该项指标应该确认为环境费用。(三)环境收益的确认标准与环境因素相关的经济利益要确认为环境收益,必须符合以下几个标准:(1)符合环境收益的定义。所谓环境收益是指企业在一定的会计期间,由于拥有或控制环境资产给其带来的已经或即将实现的并能准确地加以计量的经济利益。(2)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由于环境收益的确认远比环境资产和环境费用的确认复杂,需要综合运用会计学、生态学、资源学和计量经济学等各方面的知识,而且目前计量方法和技术本身并不十分完善,因此环境收益的计量结果具有一定的模糊性,但这并不能否认环境收益计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标准。(3)计量信息的相关性。通过计量提供的环境收益方面的会计信息能够满足企业外部和内部信息使用者对环境会计信息的需求,有利于他们了解企业环境收益水平,从而作出重要的经济决策。(4)计量结果的可靠性。(5)未来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现实性。随着企业有目的地进行环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与此相关的经济利益能够流入企业。当然,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多种多样,不管是哪种实现形式,都可以作为环境收益进行确认。至于与环境经济事项相关的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的确认标准,可以参照传统财务会计的确认标准以及环境资产、费用、收益的确认标准来进行。二、环境会计的确认内容根据环境会计确认的内涵和确认标准,对环境经济事项应该确认的内容涉及两个方面:其一是环境成本,其二是环境收益。(一)环境成本1.应该予以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对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环境成本究竟在什么情况下予以资本化,理论界还没有定论。所有的只是一些零散的适用于资本化的研究成果,如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紧急问题工作组(EITF)认为,处理环境污染的成本通常应费用化,但同时也规定了环境成本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资本化:(1)能够延长企业拥有资产的寿命,改善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率的环境成本;(2)能够减少或防止由以前经营活动引起但尚未出现的环境污染的成本以及由未来经营活动引起的环境污染的成本,包括稍后发生的改善资产购置时状况的成本。(3)原来预备销售的资产在其出售前所发生的必要成本。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 AR)也认为,如果企业环境成本直接或间接地与通过以下方式流入企业的经济利益有关,应该予以资本化。这些方式为:能够提高企业所拥有资产的能力,改进其安全性或提高其效益;减少或防止今后经营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保护环境。由于我国目前还没有关于环境会计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制度,因此在处理环境成本是否予以资本化时可以借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观点。2.不应该予以资本化的环境成本。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不应该予以资本化的环境成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自然资源消耗成本。自然资源具有现实或潜在的价值,因而本身具有一定的价格,所以我国《宪法》和有关法律将国有土地、矿藏、水流、森林、草原、荒地、渔场等自然资源界定为国有资产。企业在有偿利用这些自然资源时,应采取合理的估价方式将其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入账,然后采用一定的分摊方法摊入成本,从而得到合理补偿。(2)环境治理成本。环境治理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进行治理而发生的成本,或由于社会环保部门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应由企业分摊的成本。具体内容包括:企业为达到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规所强制实施的环境标准所发生的费用。当前,我国的环境标准包括环境质量标准、污染物排放标准、环保基础标准、环保方法标准和环保样品标准。企业要达到这些标准要求,必然要发生一些费用。(3)环境破坏成本。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于对环境造成重大污染或不利影响,或者对自然资源的使用严重失控等原因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如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土壤造成污染进行修复发生的修复成本以及支付的罚金;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环境造成公害所支付的赔偿金等。(二)环境收益环境收益是指企业由于利用自然资源或改善环境所获取的收益。具体包括:1.企业由于对环境进行开发利用,取得有形的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这种有形的自然资源产品直接体现为各种物质资料,如合理采伐森林资源所获得的林产品,通过销售林产品所获得的收益;合理开采矿产品,通过销售矿产品所获得的收益。这类收益与人类有目的的环境开发利用相关,它的产生能够直接增加人类的物质利益。2.企业积极推行国家环保政策法规,由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以及奖励资金,如我国税法规定,企业以本企业或其他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在《资源综合利用目录》内的资源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的,可在5年内减征或免征企业所得税。 3.环境治理收益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主动对环境进行综合治理而获得的收益,主要包括:①利用本企业生产过程中的“三废”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获得的收益;②对区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由国家财政给予的财政补贴收入;③为其他企业提供环境治理服务(如为其他企业处理生产经营过程中产生的“三废”)获得的收益。4.周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企业严重损失后果给予的经济补偿。三、结束语环境会计的确认是环境会计核算的基础性环节,只有涉及环境的经济事项能够通过环境会计确认系统,才有可能对环境经济事项进行准确的计量,才能进行记录和报告。反之,如果涉及环境的经济事项不能通过确认,环境会计的核算也将无所适从。因此,研究环境会计确认内涵、标准和内容,制定环境会计核算制度,从而促进我国环境会计的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参考文献:1.周文娟.论会计确认[J].财会通讯,2003(2) 2.林万详,肖序.企业环境成本的确认和计量[J].财会月刊,2002(6)3.马曙光,吴联生.会计确认若干基本问题探讨[J].财会通讯,2002(8)4.葛家澍主编.会计学导论[M].上海:立信会计图书用品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