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0359
我深知时光会走
第一章1、什么是审计关系?什么是审计关系人?如何理解他们之间的相互责任关系?审计关系由委托审计者、审计者和被审计者三方构成审计主体——执行者——第一关系人(中间人)审计客体——接受者——第二关系人(财产经营者)审计委托人——授权或委托者——第三关系人(财产所有者)2、为什么说“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审计的独立性是保证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所谓独立性,是指审计人员公正不倚地进行审查并表达意见的状态。正因为审计具有独立性,才受到社会公众的信任,才能保证审计人员依法进行的经济监督活动客观公正,提出证实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审计信息才更有价值,才能对被审计单位确定或解除受托经济责任,更好地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所以说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第二章1、鉴证业务包括哪些内容?历史财务信息审计业务:指在提供审计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的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的保证,并以积极的方式提出结论。如:财务报表审计、验资、特殊目的的审计。历史财务信息审阅业务:在提供审阅服务时,注册会计师对所审阅信息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并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如:财务报表审阅业务。相对审计而言,审阅程序简单,保证程度有限,审阅成本较低。其他鉴证业务:指除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和审阅业务以外的鉴证业务。由于其他业务的鉴证对象不是历史财务信息,所以注册会计师实施的其他鉴证业务与历史财务信息审计、审阅业务相比是特殊的鉴证业务。其他鉴证业务主要包括预测性财务信息的审核、内部控制鉴证等。2、注册会计师职业准则体系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鉴证业务准则相关业务准则鉴证业务基本准则商定程序代编财务信息……审计准则审阅准则其他鉴证业务第三章1、审计准则体系应采用怎样的结构?2、简述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与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区别。合理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低水平,以此作为以积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有限保证的鉴证业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将鉴证业务风险降至该业务环境下可接受的水平,以此作为以消极方式提出结论的基础。第四章1、损害独立性的行为有哪些?防范措施包括哪些内容?经济利益因素1.鉴证客户存在专业服务收费以外的直接经济利益或重大的间接经济利益;2.收费主要来源于某一鉴证客户;3.过分担心失去某项业务;4.与鉴证客户存在密切的经营关系;5.对鉴证业务采取或有收费的方式;6.可能与鉴证客户发生雇佣关系。自我评价因素1.鉴证小组成员曾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2.为鉴证客户提供直接影响鉴证业务对象的其他服务;3.为鉴证客户编制属于鉴证业务对象的数据或其他记录。关联关系因素1.与鉴证小组成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是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2.鉴证客户的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是会计师事务所的前高级管理人员;3.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或签字注册会计师与鉴证客户长期交往;4.接受鉴证客户或其董事、经理、其他关键管理人员或能够对鉴证业务产生直接重大影响的员工的贵重礼品或超出社会礼仪的款待。外界压力因素1.在重大会计、审计等问题上与鉴证客户存在意见分歧而受到解聘威胁;2.受到有关单位或个人不恰当的干预;3.受到鉴证客户降低收费的压力而不恰当地缩小工作范围。独立性防范措施包括两个层次:会计师事务所从整体上维护独立性的措施1.会计师事务所的高级管理人员重视独立性,并要求鉴证小组成员保持独立性;2.制定有关独立性的政策和程序,包括识别损害独立性的因素、评价损害的严重程度以及采取相应的维护措施;3.建立必要的监督及惩戒机制以促使有关政策和程序得到遵循;4.及时向所有高级管理人员和员工传达有关政策和程序及其变化;5.制定能使员工向更高级别人员反映独立性问题的政策和程序。会计师事务所在承办具体鉴证业务时维护独立性的措施1.安排鉴证小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进行复核;2.定期轮换项目负责人及签字注册会计师;3.与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讨论独立性问题;4.向鉴证客户的审计委员会或监事会告知服务性质和收费范围;5.制定确保鉴证小组成员不代替鉴证客户行使管理决策或承担相应责任的政策和程序;6.将独立性受到损害的鉴证小组成员调离鉴证小组。当维护措施不足以消除损害独立性因素的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水平时,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拒绝承接业务或解除业务约定。2、书上P111案例分析题第五章1、什么是管理当局责任和审计责任?两者有何区别?2、什么是过失?如何区别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定义:所谓“过失”,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缺少应具有的合理谨慎。通常将过失按程度不同分为普通过失和重大过失。普通过失(也称“一般过失”)通常是指没有保持职业上应有的合理的谨慎,即注册会计师没有完全遵循专业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重大过失是指连起码的职业谨慎都不保持,即注册会计师根本没有遵循准则的要求或没有按专业准则的基本要求执行审计。3、简述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种类。行政责任指注册会计师违反有关行政管理的法律、法规的规定,但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所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民事责任指注册会计师因违反合同义务或者不履行其他法律义务,使他人蒙受损失而依法应承担的民事法律后果。刑事责任指注册会计师造成对社会经济的严重危害而应受到刑法制裁的义务。第六章1、我国的财务报表审计总目标是什么?我国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可以概括为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和评价财务报表的公允性两个方面。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选择和运用的会计政策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并适合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2.管理层作出的会计估计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反映的信息是否具有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4.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充分披露,使财务报表使用者能够理解重大交易和事项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影响。在评价财务报表是否作出公允反映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内容:1.经管理层调整后的财务报表是否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一致。2.财务报表的列报、结构和内容是否合理。3.财务报表是否真实地反映了交易和事项的经济实质。2、简述审计目标的实现过程。(一)接受业务委托初步了解业务环境(可靠性)鉴证业务约定书(二)计划审计工作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三)风险评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报表层总体应对措施认定层(四)风险应对(进一步审计程序)控制测试实质性程序实质性分析程序细节测试(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第七章1、什么是审计证据?审计证据的特征是什么?定义: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为了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而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他信息。审计证据既要满足数量特征——充分性,又要满足其质量特征——适当性。审计证据的充分性是对审计证据数量的衡量,又称为足够性。它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支持审计人员的审计意见。影响审计证据充分性的因素:①审计风险;②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③注册会计师及其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④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⑤审计证据的类型及获取途径。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对审计证据质量的衡量,即审计证据在支持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相关认定,或发现其中存在错报方面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1)相关性审计证据要有证明力,必须与审计目标相关。审计人员只能利用与审计目标相关联的审计证据来证实被审计单位所认定的事项。?(2)可靠性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证据的可信程度,既指客观性又指可验证性。2、审计工作底稿的含义是什么?它在审计工作中有什么作用?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等全部审计工作作出的记录。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工作记录和获取的资料。它形成于审计过程,也反映整个审计过程。第八章1、审计方法包括哪些?1.检查记录或文件2.检查有形资产3.观察4.询问5.函证6.重新计算7.重新执行8.分析程序2、试比较积极式函证和消极式函证。比较项目积极函证方式消极函证方式1.要求2.适用3.可靠性4.审计成本5.数量6.无回函无论是否一致均需回函重要项目(1)金额较大(2)有争论(纠纷)(3)内控差、差错多(4)对方可能不重视较强较高较少发第二封或第三封函不一致才需要回函一般项目(1)金额不大(2)内控有效(3)预计错误少(4)对方有信用相对较差较低较多认为正确第十一章1、什么是重要性?重要性指财务报表错误的严重程度。具体包括(1)这里的错报包括漏报,指报表金额与披露的错报。(2)重要性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而言的。如果财务报表中的某项错报足以改变或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的相关决策,则该项错报就是重要的,否则就不重要。(3)重要性的判断离不开特定环境。(4)重要性受到错报的性质或者数量的影响,或者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5)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2、审计风险模型如何表述?在既定的审计风险水平下,可接受的检查风险水平与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呈反向关系。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低,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越低,可接受的检查风险越高。用数学模型表示如下: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3、简述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审计风险的关系。重要性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反向关系。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越高。这里所说的重要性水平高低指的是金额的大小。重要性和审计证据之间呈方向关系。审计风险越高,越要求注册会计师收集更多更有效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审计证据和审计风险之间也是反向关系。审计证据越充分,相应的审计风险也就越小。第十二章1、COSO框架内部控制要素是什么?(一)控制环境:要素包括1、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念的沟通与落实。2.对胜任能力的重视。3.治理层的参与程度。4.管理层的理念和经营风格。5.组织结构及职权与责任的分配。6.人力资源政策与实务。(二)风险评估(三)控制活动(四)信息与沟通(五)对控制的监督第十三章1、什么是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两者的关系如何?控制测试指的是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获取关于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1)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不同时点是如何运行的;(2)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3)控制由谁执行;(4)控制以何种方式运行。控制运行有效性强调的是控制能够在各个不同时点按照既定设计得以一贯执行。实质性程序的含义:1.实质性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直接用以发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的审计程序。2.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3.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4.无论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结果如何,注册会计师都应当针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实施实质性程序。2、什么是综合性方案?什么是实质性方案?两者有何区别?综合性方案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的审计方案。实质性方案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的审计方案。当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属于高风险水平(并相应采取总体应对措施,强调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重视调整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等)时,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往往更倾向于实质性方案;反之,则应倾向于综合性方案。第十四章1、四类审计意见出具的条件。一、标准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签发条件:1.财务报表反映公允;2.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范围没有受到重大限制。二、非标准审计报告1、带强调事项段的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强调事项应当同时符合两个条件:(1)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但被审计单位进行了恰当的会计处理,且在财务报表中作出充分披露;(2)不影响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2、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一)签发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财务报表整体是公允的,但还存在下列情形之一:1.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估计的作出或财务报表的披露不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否定意见审计报告;2.因审计范围受到限制,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虽影响重大,但不至于出具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二)签发否定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条件:认为财务报表没有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未能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三)签发无法表示意见审计报告的条件条件:审计范围受到限制可能产生的影响非常重大和广泛,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至于无法对财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希望采纳
靠近一步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在确定总体应对措施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
拟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总体方案包括实质性方案和综合性方案。实质性方案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实质性程序为主;综合性方案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时,将控制测试与实质性程序结合使用。
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进一步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针对评估的各类交易、账户余
额、列报(包括披露,下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包括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对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结果,恰当选用实质性方案或综合性方案。无论选择何种方案,注册会计师都应当对所有重大的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设计和实施实质性程序。
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类型包括检查、观察、询问、函证、重新计算、重新执行和分析程序。不同的审计程序应对特定认定错报风险的效力不同。
注册会计师可以在期中或期末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当重大错报风险较高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在期末或接近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或采用不通知的方式,或在管理层不能预见的时间实施审计程序。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一)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二)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只有认为控制设计合理、能够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注册会计师才有必要对控制运行的有效性实施测试。
控制测试的目的是评价控制是否有效运行;细节测试的目的是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尽管两者目的不同,但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针对同一交易同时实施控制测试和细节测试,以实现双重目的。
如果仅需要测试控制在特定时点的运行有效性,注册会计师只需要获取该时点的审计证据。如果需要获取控制在某一期间有效运行的审计证据,仅获取与时点相关的审计证据是不充分的,注册会计师应当辅以其他控制测试,包括测试被审计单位对控制的监督。
注册会计师在风险评估时对控制运行有效性的拟信赖程度越高,需要实施控制测试的范围越大。
信息技术处理具有内在一贯性,除非系统发生变动,注册会计师通常不需要增加自动化控制的测试范围。
实质性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如果认为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是特别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专门针对该风险实施实质性程序。
注册会计师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越高,需要实施实质性程序的范围越广。如果对控制测试结果不满意,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实质性程序的范围。
在设计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在确定该差异额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主要考虑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及相关认定的重要性和计划的保证水平。
在评价财务报表总体列报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财务报表是否正确反映财务信息及其分类,以及对重大事项的披露是否充分。
财务报表审计是一个累积和不断修正的过程。随着计划的审计程序的实施,如果获取的信息与风险评估时依据的信息有重大差异,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修正风险评估结果,并据以修改原计划的其他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在完成审计工作前,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是否已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是否需要重新考虑已实施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
在形成审计意见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总体上评价是否已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所有相关的审计证据,包括能够印证财务报表认定的审计证据和与之相矛盾的审计证据。
如果对重大的财务报表认定没有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尽可能获取进一步的审计证据。如果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出具保留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注册会计师应当就下列事项形成审计工作记录:(一)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采取的总体应对措施;(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三)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与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联系;(四)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结果
如果拟利用在以前审计中获取的有关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注册会计师应当记录信赖这些控制的理由和结论。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您解决问题,如您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哟。
高顿网校是网络财经教育领导品牌,更多财会问题欢迎向高顿企业知道提问。
高顿祝您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