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惧光
1 .现代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2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影响3 .近代会计思想的发展与演变4 .信息技术与会计变革5 .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辩证关系分析6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7 .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8 .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9 .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发展10 .会计学科发展趋势研究11 .转型经济时期会计的特征分析12 .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13 .不同经济体制中的会计模式问题14 .社会经济环境变迁对会计学科体系的影响分析15 .现代会计在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功能分析16 .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17 .企业目标.会计目标与内部会计控制18 .会计环境的变化将导致会计理论的重构19 .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时空观20 .行为科学与行为会计研究21 .金融危机中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22 .法律制度与会计监管模式23 .法律制度与会计模式1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会计改革2 .现代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功能3 .公司治理与企业会计管理系统4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会计管理模式5 .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会计学分析6 .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理财观念7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税务会计8 .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影响9 .产权制度与现代企业会计10.10 .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11 .企业货币资金控制体系1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会计控制的关系13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14 .企业管理创新的会计学分析15 .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基本关系16 .内部会计控制在XX公司的运用1. 试论现代企业的会计目标 2. 试论会计的管理职能 3.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的会计目标 4. 试论资产的计量属性 5.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6. 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7. 知识经济条件下无形资产价值计量与摊销研究 8. 试论无形资产范围的界定 9. 试论会计环境 10. 论环境会计的概念结构 11. 绿色会计初探 12. 绿色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13. 稳健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应用与思考 14. 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
逗你笑陪你闹
我这里有很多会计方面的毕业论文的题目,是去年我毕业的时候学校给的范围和题目,可以给你参考参考,你把你的邮箱留给我,我发到你邮箱里吧。 可以给你参考的题目有这些:一、会计与社会发展、经济环境等关系1. 现代会计发展与经济环境的关系2. 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理论与方法的影响3. 近代会计思想的发展与演变4. 会计理论结构的探讨5. 信息技术与会计变革6. 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辩证关系分析7. 当前我国会计环境若干问题的探讨8. 会计与经济发展的关系9. 近代会计发展史研究10.会计信息质量与资本市场发展11.会计学科发展趋势研究12.中美××会计准则比较13.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比较研究14. 转型经济时期会计的特征分析15. 经济全球化与会计国际化16. 不同经济体制中的会计模式问题17.社会经济环境变迁对会计学科体系的影响分析18.现代会计在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功能分析19.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20.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环境分析21.企业目标、会计目标与内部会计控制22.会计环境的变化将导致会计理论的重构23.试论知识经济时代的会计时空观24.企业会计与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比较研究25.行为科学与行为会计研究二、中国会计法规体系建设问题1. 中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框架结构研究2. 进一步完善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构想3. 贯彻执行和进一步完善《会计法》方面的问题4. 我国会计法规与其他相关法规的协调问题5. 会计人员管理法规与规范6. 会计法涉及的重大会计理论问题研究7. 完善我国会计法规体系的思路与措施8. 影响会计准则及其制定的主要因素9. 会计准则的“政治程序观”与“经济后果观”分析10.会计准则与会计信息质量11.中外会计准则制定模式比较12. 基本会计准则与具体会计准则的关系13. 试论我国会计概念框架的构建14. 会计理论发展对会计准则制定的影响15.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改进建议16. 试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17. 中国会计制度的变迁及其基本规律18.从会计舞弊案例看会计准则与制度改进和完善的主要路径19.上市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经济后果研究20.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构建21. 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与趋同研究20.中国会计准则的改革和发展21.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存在的问题与完善对策22.对我国××会计准则的思考23.试论企业会计准则中的理念转变24.损益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的比较研究25.试论目标导向的会计准则制定模式26.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均衡研究27.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会计准则的执行28.以真实与公允理念引导会计准则的制定29.高质量会计准则问题研究30.关于会计准则的性质研究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会计管理1.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会计改革2. 现代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基本功能3. 公司治理与企业会计管理系统4. 建立适应现代企业制度的会计管理模式5. 内部人控制现象的会计学分析6. 现代企业制度与现代理财观念7. 现代企业制度与企业税务会计8. 会计准则对企业纳税的影响9. 产权制度与现代企业会计10. 内部会计控制的基本理论11. 企业货币资金控制体系12.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会计控制的关系13. 公司治理与会计信息质量14. 企业管理创新的会计学分析15.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基本关系16.内部会计控制在××公司的运用17.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18.公司治理与会计准则的实施19.内部控制与会计信息质量20.企业内部控制的设计与执行21.企业的内部控制的目标与方法研究22.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的问题研究23.会计判断与盈余管理24.会计估计与盈余管理25.试论会计职业判断中的责任问题26.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初探27.论会计职业道德与内部控制28.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评价29.内部控制的执行监管研究30.利用内部审计加强内部会计控制31.会计控制的委托代理分析32.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33.网络环境下会计系统的安全问题研究四、会计管理体制、会计监督和会计信息质量1. 关于强化会计监督的思考2. 我国会计管理体制改革3. 中外会计管理体制比较研究4. 现代企业制度下会计监督的新特点5. 会计监督的基本理论问题6. 会计监督规范化问题7. 财务总监制度的发展与优化8. 会计委派制的发展与优化9. 会计信息质量评价体系10.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中外比较11.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学透视12.我国的会计信息披露制度及其改革13.上市公司财务信息披露方法14.会计报表附注信息的利用15. 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16.企业信息的自愿披露与强制披露17.会计监管与审计的关系23.关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思考24.剖析财务造假的手段及防范措施25.企业进行会计操纵的动机研究26.试论企业会计披露的透明度问题27.透明度与会计信息质量研究28.表外会计信息的相关性研究29.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结构层次30.试论会计师的职业判断问题31.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限制性因素分析32.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33.试论财务报表附注的撰写34.企业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35.试论业绩报告的改进36.会计诚信建设的思考及对策37.会计职业自律机制研究38.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与思考39.会计在公司治理中的角色40.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对会计人员能力的要求41.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探析及监管机制创新42.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学思考43.试论会计披露的透明度44.试论单位负责人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的职责45.会计监督弱化原因分析及治理措施五、企业财务会计问题1. 资产的定义及其特征研究2. 负债的定义及其特征研究3. 收入要素及其特征4. 试论收益、收入和利得的关系5. 费用的定义及其特征研究6. 试论支出、费用、成本和损失的关系7. 会计要素基本关系研究8. 现值会计研究9. 试论会计要素的确认标准10. 会计方法选择对会计信息披露的影响11.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12.资产计价方法的选择13.资产减值会计研究14.金融工具及其信息披露15.无形资产会计研究16.中期财务报告探讨17.或有事项会计探讨18.公允价值会计问题19.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20.租赁会计问题21.会计计量属性探讨22.试论公允价值计量23.全面收益会计问题24.企业合并会计问题25.网络经济条件下的财务会计问题26. 利得与损失的确认与计量27.历史成本计量属性28.试论会计计量中的会计估计问题29.试论会计估计与会计信息可靠性30.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信息披露问题探讨 31. 反倾销会计研究32.分部会计报表问题探讨33.稳健原则和会计中的不确定性34.我国公允价值运用探讨35.关于破产清算会计若干问题的思考36.企业并购会计研究37.债务重组会计研究38.非货币性交换会计问题研究39.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可以具体化)40.商誉会计问题探讨41.所得税会计处理问题探讨42.稳健性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43.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应用44.借款费用处理的理论与方法探讨45.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问题研究46.期货会计探讨47.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探讨48.股份支付的会计问题探讨49.套期保值的会计问题研究50.企业研究与开发费用会计处理问题探讨51.持有待售非流动资产的确认与计量52.股东权益稀释会计探讨53.试论××会计原则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54.破产清算会计与传统财务会计的理论比较55.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56.资产证券化中的会计处理问题57.试论资产的计量理论58.对实质重于形式会计原则的认识59.运用现金流量表分析会计收益质量60.对财务会计基本假设的重新思考61.试论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体系62.试论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及其改进措施63.试论会计的不确定性与会计信息质量64.会计信息披露的博弈论分析65.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成本和收益分析六、特殊行业与特殊业务会计问题1. 社会保障会计2. 环境保护会计3. 人力资源会计4. 通货膨胀会计5. 养老金会计6. 企业社会责任会计探讨7. 小企业会计问题8. 非银行金融机构会计问题9. 基金会计问题10.证券公司会计问题11.中止经营会计问题12.境外子公司外币会计报表折算问题13.企业集团的若干会计问题14.企业清算会计问题15. 权责发生制在政府会计中的应用16. 股票期权会计17.反倾销会计问题18.非营利单位会计问题19. 养老金制度与养老金会计问题20.中美养老金会计比较研究21.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22.中美反倾销会计比较23.政府与非营业组织会计问题探讨24.现金流动会计探讨25.行为会计问题研究26.计算机网络在会计中的应用及思考27.知识经济与会计平衡公式改革28.刍议绿色会计要素的确认29.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的差异分析30.我国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的探讨七、审计与注册会计师制度1.国际鉴证业务准则及其影响2.资本市场舞弊及审计3.公司财务欺诈及审计对策6.风险导向审计4.盈余管理与审计质量的相互关系研究5.审计风险模型的演进研究7.统计抽样在审计中的运用8.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9.审计准则的执行问题研究10.政府治理与国家审计的相关性研究11.审计职业判断12.审计重要性水平13.审计独立性14.审计失败与风险控制15.期望差距问题16.审计市场集中度与审计质量的关系研究17.会计师事务所行业专门化发展策略研究18.中国的审计环境研究19.公司治理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20.审计收费的影响因素分析21.事务所治理研究22.经济效益审计的理论与实践23.我国审计与××国家审计的差异24.审计职业管理注册会计师行业管制研究25.审计质量控制26.事务所内部管理体制问题27.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对审计理论与实务的影响28.内部控制与内部审计的关系研究29.审计职业道德准则的制定与实施30.我国实施独立审计准则的若干问题31.我国上市公司的审计委员会问题研究32.绩效审计研究33.经济责任审计34.××公司审计案例分析35.政府审计风险36.会计师事务所咨询业务发展策略研究37.政府审计准则问题38.独立审计准则问题39.内部审计准则问题40.分析程序运用问题41.审计信用危机治理42.会计师事务所鉴证业务的发展策略研究43.电子审计证据的搜集与评价研究44.财务信息审核或审阅或执行商定程序的有关问题45.注册会计师民事法律责任制度研究46.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问题47.会计师事务所审计风险控制研究48.注册会计师的风险意识与保护措施49.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50.审计法律责任问题研究51.网络审计若干问题研究52.网络经济时代审计问题53.CPA代理纳税问题研究54.CPA管理咨询问题研究55.政府采购审计问题研究56.集团公司审计问题研究57.交易循环划分与审计有效性关系58.小规模企业审计59.试论会计风险与审计风险60.试论会计判断与审计判断八、会计教育问题1.会计学科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2.我国大学本科会计教育改革设想3.会计学科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4.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5.会计人才的评价、选拔与激励机制6.会计机制与会计人员的自律机制7.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问题8.会计职业道德9.财务管理学科体系及教学内容的改革与发展10. 注册会计师人才培养与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课程体系改革11.会计教学方法探讨12.会计本科学习阶段的思考13. 会计与财务教学14. 网上评教体系功能作用15. 会计、审计、财务课程中的多媒体教学问题16. 会计、审计、财务课程中的案例教学问题17. 会计、审计、财务专业中的实践教学问题18.构建会计人员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19.大学会计教育存在的问题与改革途径20.新的经济和社会环境对大学会计教育的冲击九、企业财务管理问题1. 企业财务管理体制创新2. 市场经济与财务管理运行机制3. 战略财务管理问题4. 债务重组的财务与会计问题5. 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6. 股票期权制与企业理财7. 资金结构理论评述8. 投资组合理论9.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10.资金成本研究11.股权激励及其对财务的影响12.企业财务能力分析13.企业财务管理目标14.财务风险管理15.收入管理16.股利政策17.股利分配的影响因素及其经济后果18.企业适度负债研究19.我国××企业实行民主理财的调查报告20. 企业财务控制机制21. 非持续经营企业的财务管理22.管理层收购中的财务问题23.财务分析24.企业绩效评价体系问题25.财务理论与财务实践背离情况的调查及其协调对策研究26.行为财务理论综述27.企业集团管理控制模式选择及实施28.基于财务报表分析的证券投资策略研究29. 认股权证在投融资中的功能作用30. 内部资本市场的相关问题研究31.EVA在企业绩效评价中的运用32.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及其评价33.公司治理对公司价值的影响34.信息披露与公司融资成本35.财务风险管理36.财务困境研究37.财务治理模式探讨38.融资渠道和融资方式39.再融资方式与成本的比较40.资产重组与债务重组41.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问题十、成本管理会计改革与创新1.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2.当代管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新发展3.当代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的应用4.企业资本运营机制5.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与企业理财6.行为会计的基本理论问题7.行为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8.责任会计与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9.责任会计与企业约束和激励机制10.作业成本会计及其应用11.建立现代成本控制体系12.成本计算方法的改革13.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的比较14.我国企业成本核算制度的改革路径15.成本考核与分析指标16.变动成本法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应用17.成本控制战略18.环境成本管理19.社会责任成本管理20.人力资源成本管理21.质量成本管理22.成本粘性问题研究23.时间在管理会计中的运用24.成本动因分析25.价值链成本分析26.生命周期成本管理27.物流成本管理28.成本管理理论与实务国际动态29.论成本规划30.企业成本管理目标研究31.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在存货计价中的应用十一、计算机在会计、审计、财务管理中的应用问题1.计算机会计系统内部控制2.建立管理会计电算化系统3.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设计的若干问题4.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运行5.计算机在企业成本管理中的应用6.EDP会计的控制与审计7.电算化系统审计的若干问题8.EDP会计实验室建设的若干问题9.现代会计信息系统与ERP 10.××企业会计信息系统的开发11.ERP系统业务流与资金流同步问题探讨12.ERP产品成本控制系统设计13.投资时机与投资规模分析的Excel应用14.Excel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15.计算机环境下会计模式的新发展
我的请还给我
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行为会计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有重大影响,运用计量技术对行为过程进行量化,有助于开展规范化管理为了全面、清晰地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貌,不仅要求提供与企业决策相关的财务信息,还要求对与财务信息有重要关系的非财务行为或事项进行必要的计量、报告和说明。这些非财务行为包括:企业的经营方针、管理方针、管理层的行为规范、管理和经营方法的革新、企业的团结协作及企业文化对经营成果的影响等。信息使用者迫切需要这些行为信息,借以更深入地了解企业及其行为,并进行企业间的横向比较和评价。有助于完善和发展委托代理制行为会计有助于完善和发展委托代理制,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运作奠定基础委托代理制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营权与所有者的分离,明确了产权关系和双方责任,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要求,为现代企业的独立经营和自主发展开拓了广阔天地。由于经营者掌握着所有者无法掌握的私有信息,两者处于信息不平衡状态,所有者无权约束和控制经营者的经济行为。因此,所有者只有通过对经营者行为过程的了解和监督,才能监控企业行为,保护自身利益免受损害。同时,行为会计也为企业提高行为效率、开展行为决策提供了依据,为创造科学、高效的现代企业制度奠定了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行为会计最直接、最有效的作用体现在管理会计的发展过程中管理会计中标准成本计算、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都采用行为科学中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如何预测前景、参与决策、规划未来,以控制评价企业的经济活动。美国会计学家利特尔顿曾断言:管理会计的研究核心必然从成本管理走向价值管理。日本会计学家西村明认为:“经营管理职能与管理会计有密切联系,因此,由于行为科学的影响,会计不得不发生实质性的变化。”重视信息的相关性,注重企业的战略和行为的监控,代表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方向。研究和推广行为会计的研究和推广,将大大推动责任会计的发展和运作要充分发挥责任会计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就必须分析人们各种行为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探寻激发人的有益行为和积极性的有利条件,并与责任会计管理紧密结合起来。从现代管理角度看,行为责任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责任会计与行为会计的结合点在于责任网络的建立、责任预算的编制以及行为责任的考核与评价。在行为过程之前,就制定完善的行为责任制度,并坚持开展事前、事中、事后三个环节的控制和考核,使行为会计管理活动充分体现目标管理原则,做到责任明确、赏罚分明,充分强化责权利三者的紧密结合,以提高行为效率和管理效率。行为会计的开展的作用行为会计的开展有助于优化会计行为,促进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行为目标的协调一致优化会计行为的实质是使会计行为合法化、合理化、合情化。首先,会计行为合法化,遵循国家有关法律和会计法规的要求。这些法律、法规代表着社会的整体利益,是社会达到均衡状态的根本保障。国家管理机构可以利用法律、法规,发挥权威性的导向和预测作用,引导和优化会计行为;其次,会计行为合理化。会计行为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即会计行为在合法化的前提下,应以尽可能少的行为和方式投入耗费,获得尽可能充分、优质的会计信息,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换言之,会计提供的信息所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尽可能大于为提供这些信息所付出的代价,即会计信息既能满足需要,又能节省成本达到行为效益最大化,这是会计行为优化的内核;再次,会计行为合情化,即合乎情理,合乎会计职业道德的要求,这是会计行为的至高境界。在实现会计行为合情化的过程中,加强国家对会计组织或机构的监督和管理,改进我国财务会计管理体系,发挥会计信息与组织成员的相互作用,协调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行为目标,是实现会计行为优化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