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7568
无悔过往
根据会计准则的定义,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错。准则规定,发现以前年度有滥用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的情况时,应作为“重大会计差错”调整到会计差错所属的会计期间。也就是说,一旦有成本该计不计、损益该算不算等等情况暴露出来,都要按会计差错处理,追本溯源,依次“埋单”。然而,这项规定在原退市规则执行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些上市公司对会计差错进行追溯调整后,导致连续三年亏损而立即暂停上市,使得依据公司以往定期报告作出投资决策的投资者,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蒙受股价暴跌的损失,客观上使得中小投资者的权益不可避免地受到侵害。针对这种情况,日前颁布的《关于执行<亏损上市公司暂停上市和终止上市实施办法(修订)>的补充规定》指出,“因财务会计报告存在重大会计差错或虚假记载,公司主动改正或被责令改正,对以前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进行追溯调整,导致最近两年连续亏损的,如公司追溯调整行为发生当年继续亏损,证券交易所应自公司发布该年度报告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作出暂停其股票上市的决定。”事实上,主动引爆公司隐藏的业绩地雷,利用重大会计差错调整的机会充分释放经营风险的情况,多见于刚刚进行资产重组的公司中。比如,新近披露年报的一家公司大比例处置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共核销应收款项10083.71万元,并确定2001年应收款项少计提坏账准备1280.91万元,在年报中作为重大会计差错予以更正。该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某钢铁企业即将入主并与之进行资产置换。特别需要提请注意的是,近年来,某些公司很可能会利用会计差错的调整来进行利润操纵。如:一公司1999年根据年报新规定,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了1999年度合并会计报表相关的“坏账准备”和“存货跌价准备”,调整累积影响数为4401万元。调整之后,该公司1999年度净利润没有受到影响,但净资产却大幅降低,使得该公司1999年度净资产回报率达到32.24%,对公司增发新股起到了一定的帮助。另有一家公司2001年年报中对两笔应收款项全额计提了坏账准备。一般认为,这是公司管理层对款项可收回性的判断出现变化,属于会计估计的变更,其影响数应当全部计入2001年当期损益。而该公司却将该会计估计变更视为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了追溯调整,从而减少了对2001年利润的冲减。
丑的别致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增值税日常稽查办法》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税务机关对其增值税纳税情况进行检查后,凡涉及增值税涉税账务调整的,应设立“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专门账户。凡检查后应调减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增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有关科目,贷记本科目;凡检查后应调增账面进项税额或调减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的数额,借记本科目,贷记有关科目;待全部调账事项入账后,应结出本账户余额,并对该余额进行处理,处理之后,本账户无余额。值得关注的是,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发生偷税行为如何确定偷税数额和补税罚款的通知》的规定,偷税款的补征入库,应当视纳税人不同情况处理。即:根据检查核实后纳税人当期全部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包括当期留抵税额),重新计算当期全部应纳税额,若应纳税额为正数,应当作补税处理,若应纳税额为负数,应当核减期末留抵税额。因此,对于该文所述企业在8月份少记的收入造成漏记的增值税,不管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会计决算编报之前还是之后进行,都应通过“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科目。该科目的余额按照以上所述的原则进行处理,不能以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会计报表决算之后进行的,作为直接补税的依据。根据应付税款的规定,涉及企业所得税的,还应设立“所得税”科目,该科目借方反映企业根据纳税所得计算出的所得税额,贷方反映税收减免或退回的所得税额。该科目余额在借方,月末应将其借方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属于损益类科目。核算企业本年度发生的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事项。其借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多计收益、少计费用而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数额;贷方发生额反映企业以前年度少记收益、多计费用调整以前年度损益的数额。在处理补或退所得税等有关项目后,企业应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结转后,该科目无余额。例:某生产机电产品的工业企业上年度8月份售给甲厂A产品200件,售价总额250000元,成本总额160000元,企业作如下分录:借:银行存款250000贷:其他应付款——甲厂250000借:其他应付款——甲厂160000贷:库存商品——A产品160000。不通过“销售收入”账户,漏缴了增值税(销项税额)42500元,同时也少实现企业利润47500元(207500-160000)。第一步:如果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决算编报之前进行的,因上年度尚未结账,可根据正常的会计核算程序,直接调整上年度账项,应通过“主营业务收入”科目核算产品(商品)的销售收入,通过“主营业务成本”科目核算产品(商品)销售成本,同时结转产品(商品)的销售利润。其账务调整分录为(250000元应是含税售价总额,应化为不含税售价):1.计入收入借:银行存款250000贷:主营业务收入——A产品213675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36325(213675×17%)。2.结转成本借:主营业务成本160000贷:库存商品-A产品160000。3.将收入和成本结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主营业务收入213675贷:本年利润213675借:本年利润160000贷:主营业务成本1600004.计算企业所得税该笔业务实现利润为213675-160000=53675元,应交企业所得税53675×33%=17713元。借:所得税17713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7713上交时,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7713贷:银行存款177135.结转“所得税”科目借:本年利润17713贷:所得税177136.将“本年利润”科目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5962贷:本年利润35962(213675-160000-17713)。第二步:如果税务机关的纳税检查是在企业上年度决算后进行的,且影响上年利润的项目,由于企业上年度已结账,所有的损益账户在当期都结转至“本年利润”账户,凡涉及调整会计利润的,不能通过正常的会计核算程序对“本年利润”科目进行调整,而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进行调整。1.依该例红字冲销分录不变,调整分录如下:借:银行存款250000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213675应交税金——增值税检查调整36325(213675×17%)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60000贷:库存商品——A产品160000。2.计算企业所得税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17713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7713。3.上交时借: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17713贷:银行存款17713。4.将“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余额结转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35962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35962。企业出现以前期间的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一并调整。如查出以前年度增加利润的,即企业少提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借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贷记“盈余公积”科目;如查出以前年度减少利润的,即企业多提了法定盈余公积金和法定公益金,应借记“盈余公积”科目,贷记“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
听风饮酒
会计差错的更正应处理:本期发现的,属于本期的会计差错,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
会计差错更正举例:本期发现的与本期相关的会计差错更正
例5:ABC公司于1998年3月份发现,当年1月份购入的一项管理用低值易耗品,价值1000元,误记为固定资产,并已提折旧100元。则ABC公司应于发现时进行更正,会计分录为:
借:低值易耗品 1000
贷:固定资产 1000
借:累计折旧 100
贷:管理费用 100
假如该低值易耗品已领用,并按规定摊销了200元
借:待摊费用 1000
贷:低值易耗品 1000
借:管理费用 200
贷:待摊费用 200
会计差错的归纳与更正
会计差错产生的原因尽管很多,但差错的更正即账务处理可以从标准来考虑。
一是差错的发现时间,可以分为日后期间(年度资产负债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差错和当期(当年年度内日后期间之外的其他时间)发现的差错。
二是差错的所属期间,可以分为属于当年的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差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会计差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