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14173
如梦醉如尘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区别:目前,我国已经颁布实施的具体会计准则有项,而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从1973年成立至2000年3月完成使命,先后颁布了41项国际会计准则,截至目前为止,仍然有31项。通过具体的对比与观察,我们发现,中国已经发布的各个具体准则与国际准则之间,都存在着普遍的、明显的差异,不仅如此,即使是在总体上,我国的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就存在着明显的差异。鉴于具体准则的对比分析篇幅较长,本文着重对总体差异进行如下分析。1。会计准则的结构层次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结构由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构成,并将类似于概念框架的内容归入了基本准则中,而国际会计准则却不存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之分。同时;国际会计准则概念框架《编制财务报表的框架》明确指出:“本框架不是一份国际会计准则,因此不对任何特定的计量和列报问题确立标准,本框架的任何内容均不支持特定的国际会计准则。”而我国却将基本准则列入会计准则的范围之内,不仅混淆了概念框架的作用和性质,而且削弱了概念框架对准则在制定过程中的指导作用。2。会计准则的涵盖范围不同我国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是从1997年才开始陆续出台的,由于起步较晚,且我国经济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改革风险和成本不易把握,致使会计准则难以出台。在上世纪90年代末我国就出台了三十多项具体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但到目前为止,正式出台的具体准则也只16个。即使从目前已出台的具体准则来看,其涉及范围仍然较小,仅仅是一些较为常见的经济业务,而且规定得不够详细,可操作性较差,对一些新问题未能涉及,例如投资性房地产、衍生金融工具等。而国际会计准则最早颁布于1973年,是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41项会计准则涵盖了几乎所有的经济业务,具有明显的市场经济特征。3。会计准则的侧重对象不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在于利润表,以收入、利润的恰当合理的配比为先,属于利润表观,而国际会计准则规范的重点则在于资产负债表,以资产、负债的准确计量为先,属于资产负债表观。以开办费为例,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应递延至企业开始经营之时计入费用,发生时先计入待摊费用或长期待摊费用。因为关注利润表,就会把根据配比原则将与未来期间收入相联系的费用先作为资产类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开办费发生时直接计入费用,因为它不能为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不符合资产的定义。又如,国际会计准则对会计政策变更的累计影响数的基准处理方法是调整期初留存收益,备选方法是记入当期净损益;而我国准则则采用了国际会计准则规定的基准处理方法,即将累计影响数调整为期初留存收益。其理由是以前期间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不应由当年承担,因而不应包括在当年的净利润中。4。会计准则的计量模式不同财务会计的核心问题是计量问题,我国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历史成本,绝大多数情况下禁止使用公允价值;而国际会计准则的核心计量属性是公允价值,以增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固定资产的计量基础为例,我国准则规定一般采用历史成本,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采用公允价值或历史成本。又如在非货币性交易中,我国会计准则规定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不确认利得或损失;而国际会计准则规定以公允价值确定换入资产的入账价值,确认利得或损失。
五年之痒
概念框架是指当某信息到达时,我们对其进行解读的方法。这里的「概念框架」是指当某资讯到达时,我们对其进行解读的方法,这是受到我们大脑本身的基本构造影响的。
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和知识系统(system of knowledge)所影响。 「知识系统」我们现有的知识的集合,这些知识多是由后天所习得的。 可以说,「概念框架」是先验,而「知识系统」是后验的。
第一,在概念框架的名称上,美国等国家把概念框架称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加拿大称其为“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称其为“编报财务报表概念框架”,英国则称其为“财务报告概念”。名称虽然不同,但这些概念框架都与企业财务报告信息的确认、计量与披露有关。
第二,各国会计界对财务信息使用者及其所需要的信息问题的认识虽然不完全相同,但大部分国家或会计组织都把投资者、债权人及其投资、信贷决策的信息需要作为财务报告的主要目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概念框架
那时起
概念框架的全称是“财务会计与报告的概念框架”(Conceptual framework forFinancial Accounting and Reporting,简称CF),它是会计理论中最实用的部分。(1)概念框架的定义。1940年著名的美国会计学家W.A.Paton和A.C.Littleton在出版的会计经典著作《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提出:“把会计的基本理念组合起来,构建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中建立起对公司会计准则的说明,这个会计理论的框架应当成为一个连贯、协调、内在一致的理论体系。著名会计学者吴水澎教授认为CF是指“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会计基本概念所构成的内外协调一致的体系,目的就是为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指导。其实,国内外关于CF定义本质上并没有区别。即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会计基本概念所构成的内外协调一致的体系,目的就是为发展和完善会计准则提供理论指导。(2)概念框架的作用。关于CF的作用,FASB的观点最具代表性。FASB认为,CF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和评估提供指南,以保证会计准则的一贯性和系统性;②在缺乏权威性文件的情况下,为从未出现的会计问题提供会计确认和核算的参考依据;③帮助会计人员进行职业判断;④由于CF的优点受到社会公众的认可,根据CF编制的财务报告可以增强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