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3
浏览数
7249
陪我一辈子可好
注册会计师考虑和利用内部审计工作结果《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计划审计工作。
(一)总体要求
审计指引第六条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恰当地计划内部控制审计工作,配备具有专业胜任能力的项目组,并对助理人员进行适当督导。
整合审计中项目组人员的配备比较关键。在计划审计工作时,项目合伙人需要统筹考虑审计工作,挑选相关领域的人员组成项目组,同时对项目组成员进行培训和督导,以合理安排审计工作。
在计划整合审计工作时,注册会计师需要评价下列事项对财务报表和内部控制是否有重要影响,以及有重要影响的事项将如何影响审计工作:
1、与企业相关的风险,包括在评价是否接受与保持客户和业务时,注册会计师了解的与企业相关的风险情况以及在执行其他业务时了解的情况;
2、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概况;
3、企业组织结构、经营特点和资本结构等相关重要事项;
4、企业内部控制最近发生变化的程度;
5、与企业沟通过的内部控制缺陷;
6、要性、风险等与确定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相关的因素;
7、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初步判断;
8、可获取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证据的类型和范围。
此外,注册会计师还需要关注与评价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和内部控制有效性相关的公开信息,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的相对复杂程度。
黑白键上的眼泪
一、申报明细表与年度财务报表既关联又有区别申报明细表与年度财务报表相关联,是指企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最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的相关数据包含在已审计的年度财务报表中,两者适用的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是一致的,在相关会计政策、会计估计方面不存在差异。但申报明细表又区别于年度财务报表。企业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最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是按照《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工作指引》编制的,其列报的数据可以直接反映出企业是否满足认定条件。二、专项审计的实施不论企业以前年度财务报表是否委托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还是专项审计与年度财务报表审计是否为同一家会计师事务所承接,专项审计都可以按照《专项审计指引》独立实施审计程序。如果结合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审计,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应当低于相应财务报表审计的重要性水平,确定审计范围时应当考虑拟利用以前年度财务报表审计工作中获取的审计证据的程度。需要注意的是,应当结合具体环境考虑重要性的性质和数量两方面的因素。三、专项审计对高新技术产品或服务识别的要求无论是研究开发费用,还是高新技术产品(服务),在专项审计中都涉及高新技术的识别。注册会计师不是高新技术领域的专家,《专项审计指引》为此做了如下规定:(1)恰当界定研究开发项目、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具体范围是申报企业的责任。(2)申报企业技术负责人与企业法定代表人、财务负责人共同签署《管理当局声明书》。但《专项审计指引》也规定,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应当清楚地说明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就复杂的研究开发项目技术问题利用专家的工作。四、风险导向审计理念在专项审计中的应用《专项审计指引》要求针对研究开发项目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了解申报企业及其环境,比如,了解申报企业产品(服务)的技术变化,了解申报企业研究开发部门的设置和分布,以及是否存在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从事研究开发活动,了解申报企业为从事研究开发活动而进行的固定资产投入以及为这些投入而使用的资金的来源,了解申报企业是否确立了创建科技创新型企业的发展战略,了解申报企业是否将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作为主要的业绩考核指标。《专项审计指引》要求识别和评估申报明细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申报明细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需要从整体上加以判断,比如,申报企业不能提供研究开发项目的相关计划与实施方案、研究开发记录,申报明细表整体上就可能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申报明细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很可能源于薄弱的控制环境,特别是凌驾于内部控制制度之上时,很可能伪造或篡改编制申报明细表所依据的会计记录或相关文件。《专项审计指引》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假定申报企业的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存在舞弊风险;应当考虑申报企业管理层有可能存在为了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资格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动机,导致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支出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存在重大错报风险。五、对于申报明细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的了解《专项审计指引》勾画了与申报明细表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强调了解这些内部控制是识别、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以及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的基础。与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相关的内部控制包含在企业产品或服务的销售控制中,而如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与研究开发激励或与销售奖励相关联时,企业一般会设计或增加相应的控制环节。注册会计师审计时,需要了解申报企业能否确保销售均已准确记录并对高新技术产品(服务)进行恰当分类。在财务报表审计中,一般不专门提及与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费用支出相关的内部控制。《专项审计指引》强调研究开发费用控制通常属于申报企业费用和成本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对研究开发费用控制进行了解时,需要考虑哪些影响研究开发费用完整性、发生、准确性和分类的控制点。同时,《专项审计指引》给出了研究开发业务流程通常可能包括的主要活动,如立项和预算管理、人员管理、材料和设备管理以及结项管理等。六、专项审计报告的审计基于申请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目的,申报企业通常将最近三个会计年度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最近一年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的专项审计同时委托给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专项审计指引》要求,针对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和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明细表分别出具专项审计报告。由于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涉及三个会计年度,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专项审计报告时需要指明导致事项所对应的会计年度。
年少时最冒险的梦
1、参照最新《高新技术企业管理办法》,判断审计产品是否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相符;2、充分关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和研究开发费用结构明细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明确管控程序和审计程度,获取充分、合理的审计证据,得出相应的审计结论,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3、高度关注本期主要高新技术产品(服务)的毛利率并与上期比较,关注收入与成本是否配比,检查是否异常,两期之间是否存在异常波动,如有异常波动,应当查明原因;4、高度关注单位时间段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波动情况,分析其变动趋势是否正常,是否涉及重大的关联方交易,是否符合申报企业的经营规律(如季节性、周期性等),查明异常现象和重大波动的原因;5、高度关注技术性收入中当期开始提供劳务、跨期完工的技术承包、技术服务、接受委托科研等合同,检查其是否采用完工百分比法确认收入,包括检查相关合同或协议、完工进度确认文件以及收款记录,关注完工进度的确认方法是否合理;6、高度关注高新技术产品(服务)收入的确认方法是否与财务报表所采用的收入确认方法一致,是否符合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前后各期是否保持一致;关注周期性、偶然性的高新技术产品收入是否符合既定的收入确认原则、方法;7、将各项研究开发项目的研究开发费用项目(科目)进行结构性分析,判断其合理性,作出相应记录;8、高度关注人员人工的费用核算是否合理,应重点检查和关注整个人工费用结算的凭证和佐证资料,确定研发人员的工资费用是否真实、准确;9、关注企业现金流量表、研发费用明细表中的人员推算的平均人员工资是否存在异常;10、对于直接投入应重点关注研发支出、管理费用、原材料明细账、原材料购入、领料、结存明细表、研发项目分配表等,确认其结转研发费用合理性、金额的准确性;11、高度关注折旧费用与长期待摊费用摊销项目,属于研究开发项目和非研究开发项目共用的资产,应检查折旧或摊销的分配方法是否合理,且前后各期是否保持一致,分配的金额是否正确;12、高度关注设计费用的付款申请审批单据,确认其费用发生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委外设计费需关注协议;13、关注无形资产的真实性及摊销金额的准确性,如属于多个项目使用的,按各项研发项目使用的工作量等方法计算后计入;14、高度关注委托外部研究开发投入项目,检查研究开发项目中委托外部研究开发的投入额是否按80%计入研究开发费用总额,若超过80%,申报企业必须作出调整;15、关注其他费用金额不高于研发费用总额的20%,如属于多个项目的,按单个项目直接投入占总投入比例进行分摊,若费用较小则直接计入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