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8960
温柔的下场就是分手
1.20X5年1月1日借长期股权投资 -成本 2100累计摊销192贷无形资产 960 银行存款 1200 营业外收入 132 2. 20X5年2月25日借: 应收股利 1200X0.15=180 贷: 投资收益 1803月1日借:银行存款 180 贷:应收股利 1803.20X5年由于长投为成本法核算,所以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不做分录 4.20X6年1月1日借:长期股权投资 1150 贷:银行存款 1150 此处由于追加投资,长投由成本法转换为权益法核算调整2005年的利润和分配的股利要调的最终金额(12258-12000)X0.15=38.7,其中存货公允和账面差要调48X0.15=7.2 借:长期股权投资 31.5盈余公积 3.15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8.35调整其它公允价值变动的差额借:长期股权投资7.2 贷: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7.2 初始投资为正商誉300追加投资为负商誉75.8所以综合起来正商誉不做调整 5.20X6年3月28日借:应收股利1140X0.25=285 贷:长期股权投资 -损益调整285 4月1日借:银行存款 285贷:应收股利 285 6.20X6年12月31,余下的20%未出售的将影响本年利润 7.调整净利润[1500-(408-360)X0.2]X0.25=372.6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372.6贷:投资收益372.6
怎么改变我的习惯我的心和我的执念
长期股权投资取得的方式有:1.企业合并形成的长期股权投资(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2.支付现金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3.发行权益性证券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4.投资者投入的长期股权投资5.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取得的6.债务重组取得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有两种:一是成本法;二是权益法。(1) 成本法核算的范围①企业能够对被投资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2)权益法核算的范围①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共同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具有重大影响(占股权的20%-50%)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其联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成本法时,除追加或收回投资外,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一般应保持不变。投资单位取得长期股权投资后当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时不作账务处理。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确认为当期投资收益,不管净利润是在被投资单位接受投资前还是接受投资后实现的。投资企业确认投资收益,仅限于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在接受投资后产生的累计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的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数额的部分,作为初始投资成本的收回,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采用权益法时,投资单位取得投资时应该将成本(取得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与所享份额(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公允价值的份额)进行比较,如果前者大于后者,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取得的成本作为初始账面价值),如果前者小于后者,则要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账面价值(即以所享份额的公允价值作为它的初始价值,将二者的差额计入营业外收入)投资企业应在取得股权投资后,按应享有或应分担的被投资单位当年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的份额(法规或公司章程规定不属于投资企业的净利润除外),调整投资的账面价值,并确认为当期投资损益。投资企业按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利润或现金股利计算应分得的部分,相应减少投资的账面价值。企业应当定期对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逐项进行检查,至少于每年年末检查一次。如果由于市价持续下跌或被投资单位经营状况变化等原因导致其可收回金额低于投资的账面价值,应将可收回金额低于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的差额,确认为当期投资损失。长期股权投资(Long-term investment on stocks)是指通过投资取得被投资单位的股份。企业对其他单位的股权投资,通常视为长期持有,以及通过股权投资达到控制被投资单位,或对被投资单位施加重大影响,或为了与被投资单位建立密切关系,以分散经营风险。
羡慕你给他温柔的眼神
企业能够对被投资的单位实施控制的长期股权投资。即企业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②企业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或重大影响,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
婊啊你为何不去卖身
只能说这个题目出的不是很好,出题人过分强调细节了, 看准则原文: 第九条 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大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不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小于投资时应享有被投资单位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份额的,其差额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同时调整长期股权投资的成本。 从准则原文既可以看出,调整后的长期股权投资成本并不等于初始投资成本,股权的初始投资成本应为投资者投出资产的价值。但过分强调这个细节确实没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