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会计折算方法有几种

隔着玻璃看世界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5747

首页> 会计职称> 初级会计折算方法有几种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丑可我伴他左右我穷可我护她周全

已采纳

1. 品种法(1)适用范围适用于单步骤、大量生产的企业,如发电、供水、采掘等企业。(2)特点①成本核算对象是产品品种;②一般定期(每月月末)计算产品成本;③如果企业月末有在产品,要将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2. 分批法(1)适用范围适用于单件、小批生产的企业,如造船、重型机器制造、精密仪器制造,新产品试制或试验的生产、在建工程以及设备修理作业等。(2)特点①成本核算对象为产品批别(订单法);②成本计算期与产品生产周期一致,但与财务报告期不一致;③月末一般不存在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分配成本的问题。3. 分步法(1)适用范围适用于大量大批的多步骤生产,如冶金、纺织、机械制造等。(2)特点①成本核算对象为各种产品的生产步骤;②月末要进行生产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的分配;③计算和结转产品各步骤的成本;④成本计算期是固定的,与生产产品周期不一致。

13评论

我爱你但是我言不由衷

会计核算有七种基本核算方法,即:设置会计科目(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核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

将外币金额按照交易日的即期汇率或即期汇率的近似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按照折算后的记账本位币金额登记有关账户。在登记有关记账本位币账户的同时,按照外币金额登记相应的外币账户。

会计核算期末处理:

期末,将所有外币货币性项目的外币余额,按照期末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

结算外币货币性项目时,将其外币结算金额按照当日即期汇率折算为记账本位币金额,并与原记账本位币金额相比较,其差额记入“财务费用——汇兑差额”科目。

45评论

深海枷锁泪

初级会计计算公式:(一)增值税1、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此处税率17%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2、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3、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二)消费税1、一般情况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三)关税1、从价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2、从量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3、复合计征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四)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五)个人所得税1、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速算扣除数2、稿酬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1-30%)3、其他各项所得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使用税率(六)其他税收1、城镇土地使用税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2、房地产税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3、资源税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4、土地增值税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5、契税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36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