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7
浏览数
8025
柔情似水的眼睛明媚如花的笑容
持续经营假设,是指被审计单位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假定其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会继续下去,不拟也不必终止经营或破产清算,可以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变现资产、清偿债务,可预见的将来通常是指资产负债表日后,十二个月。会计分期是指会计信息应按划分期限收集和处理。会计分期假设是持续经营假设的一个必要的补充。
北方小镇
.会计目标——是人们通过会计工作所预期达到的目的。2.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生产经营活动或者预算执行过程进行连续、系统、全面地记录、计算和定期编制并提供财务会计报告等会计活动的全过程。3.会计对象——是指社会再生产过程中能够用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或者说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 4.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所具有的功能。5.会计的反映职能——是指会计通过核算工作,提供会计数据,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活动和成果,反映行政和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收支和节余情况。6.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在其核算过程中队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合理性所实施的监督。7.会计方法——是指履行会计职能所采用的方法,包括会计核算的方法、会计监督的方法和会计分析的方法。8.会计确认——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确认某经济业务事项,应记入会计账簿,并列入会计报告的过程,包括要素项目确认和时间确认。9.会计计量——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各项财产物资都须以某种尺度为标准确定它的量。10.会计记录——是指各项经济业务经过确认、计量后,采用一定方法在账户中加以记录的过程,包括以原始凭证为依据编制记账凭证,在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登记账簿。11.会计报告——又称财务会计报告。是指以账簿记录为依据,采用表格和文字形式,将会计数据提供给信息使用者的书面报告。12.会计——是经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经济活动进行连续、系统和综合的核算,提供以财务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既为外部有关各方的投资、信贷决策服务,也为内部强化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服务,是一个生成和提供财务信息并用于管理的系统。会计要素——就是对会计内容的基本分类,即将会计内容分解而成若干个要素,统称为会计要素。14.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15.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耗用的资产。16.长期投资——是指不准备随时变现、持有时间在一年以上的股票、债券投资和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17.固定资产——是指持有期限一年以上,单位价值在规定标准以上,在使用过程中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不变的资产。18.无形资产——是指能够长期使用、不具有实物形态、能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超额利润的资产。19.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时义务,履行该义务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20.流动负债——是指应在一年内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21.长期负债——是指应在一年以上,或者在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偿还的债务。 22.所有者权益——是指所有者在企业资产中享有的经济利益,其金额为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23.收入——是指企业由于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和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24.费用——是指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25.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26.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成果,是企业的收入扣除成本和费用后的金额。27.会计等式——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反映各个会计要素数量关系的等式。又称会计方程式或28.账户——就是在会计内容划分会计要素的基础上,按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一步分类,以分门别类地记录和汇集经济业务数据的工具。29.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的项目,也是账户的名称。30.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每一笔经济业务所引起的会计要素及其项目的增减变动,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31.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二字作为记账符号的一种记账方法。32.会计分录——就是根据经济业务的内容,确定账户、金额和记账方位(即借方或贷方)的记录。33.简单会计分录——是只涉及两个账户的会计分录。34.复合会计分录——是涉及两个以上账户的会计分录。35.过账——是指在会计核算中根据会计分录记入有关账户。 36.账户的用途——是指设置和运用账户的目的,即通过账户记录提供什么核算指标。37.账户的结构——是指在账户中如何登记经济业务,即“借方”登记什么,“贷方”登记什么,期末是否有余额,余额在哪一方,表示什么内容。38.盘存账户——盘存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各项财产物资和货币资金的增减变动及其实际结存数的账户。39.结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债权、债务结算情况的账户。40.资本和资本增值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及其结余情况的账户。41.集合分配账户——是用来归集和分配生产经营中某个阶段所发生的应由多个成本计算对象共同负担的某种费用的账户。42.跨期摊提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应由几个会计期间共同负担的费用,并将这些费用在各个会计期间进行分摊和预提的账户。43.成本计算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某一阶段所发生的,应计入成本的全部费用,并确定各个成本计算对象的实际成本的账户。44.收入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各种收入和利得的账户。 45.费用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发生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各种费用的账户。46.财务成果账户——是用来反映和监督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成果,并据以确定企业利润或亏损数额的账户。47.调整账户——是用来调整被调整账户的账面余额,以便计算被调整账户的实际余额的账户。调整账户按照其调整方式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备抵账户、附加账户和备抵附加账户三类。48.会计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事项的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依据的书面证明。49.原始凭证——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和证明经济业务的发生或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并作为记账原始依据的一种会计凭证。50.外来原始凭证——是指在同外单位发生经济往来事项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51.自制原始凭证——是指在经济业务事项发生或完成时,由本单位内部经办部门或人员填制的凭证。52.记账凭证——是对经济业务事项按其性质加以归类,确定会计分录,并据以登记会计账簿的凭证。53.收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收入业务的记账凭证。54.付款凭证——是用来记录现金和银行存款付出业务的记账凭证。55.转账凭证——是用来记录与现金、银行存款无关的转账业务的凭证。56.会计账簿——是由具有—定格式、相互联系的账页所组成,用来序时、分类地全面记录一个企业、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会计簿籍。57.序时账簿——也称日记账,是按照经济业务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逐日逐笔登记经济业务的账簿。58.普通日记账——是用来登记各单位全部经济业务的日记账。59.特种日记账——是用来登记某一类经济业务发生情况的日记账。60.分类账簿——是对全部经济业务进行分类登记的账簿。61.总分类账——简称总账,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全部经济业务,进行总分类核算,提供总括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62.明细分类账——简称明细账,是根据明细分类科目开设账户,用来登记某—类经济业务,进行明细分类核算,提供明细核算资料的分类账簿。63.备查账簿——是对某些在日记账簿和分类账簿中未能记载或记载不全的经济业务进行补充登记的账簿。64.订本式账簿——简称订本账,是在启用前将编有顺序页码的—定数量账页装订成册的账簿。65.活页式账簿——简称活页账,是将一定数量的账页置于活页夹内,可根据记账内容的变化而随时增加或减少部分账页的账簿。66.卡片式账簿——简称卡片账,是将一定数量的卡片式账页存放于专设的卡片箱中,账页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增添的账簿。
莫名其妙的不联系了
实收资本实收资本是指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议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它是企业注册登记的法定资本总额的来源,它表明所有者对企业的基本产权关系。 收入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不包括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收入抵偿了为取得收入所发生的消耗即为盈利,具体表现为企业净资产的增加。 应付税款法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和纳税所得之间的差额对所得税的影响数额,在当期确认所得税费用,计入本期损益,而不递延到以后各期。在这种方法下,本期所得税费费等于本期应交的所得税,时间性差异产生的影响所得税的金额在会计报表中不反映为一项负债或一项资产,仅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影响的程度。纳税影响会计法纳税影响会计法是将本期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时间性差异造成的影响纳税的金额,递延和分配到以后各期,即将本期产生的时间性差异对所得税的影响,采取跨期分摊的办法。短期投资短期投资是指企业构如的性质上能随时变现,持有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有价证券以及不超过一年的其他投资。股权投资差额 股权投资差额是指采用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时,初始投资成本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份额的差额。这里的所有者权益是指属于有表决权资本所享有的部分。从理论上讲,初始投资成本高于应享有被投资单位所有者权益的差额,可能是由于被投资单位按公允价值计算的所有者权益高于账面价值,或被投资单位有未入账的商誉。反之,则可能是由于被投资单位的某些资产高估所致,或因经营管理不善等产生的负商誉。 双倍余额递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double declining balance method):是用直线法折1日率的两倍作为固定的折旧率乘以逐年递减的固定资产期初净值,得出各年应提折旧额的方法。 就与加速折旧法类同,可让你在第一年折减较大金额。固定资产Fixed Assets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一)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二)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无形资产无形资产(Intangibleassets),指企业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给他人,或为管理目的而持有的、没有实物形态的非货币性长期资产。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非货币性资产。
琦沫
A contract is an exchange of promises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 to do, or refrain from doing, an act, which resulting contract is enforceable in a court of law. It is a binding legal agreement. [1] That is to say, a contract is an exchange of promises for the breach of which the law will provide a remedy.Agreement is said to be reached when an offer capable of immediate acceptance is met with a "mirror image" acceptance (ie, an unqualified acceptance). The parties must have the necessary capacity to contract and the contract must not be either trifling, indeterminate, impossible or illegal. Contract law is based on the principle expressed in the Latin phrase pacta sunt servanda (usually translated "pacts must be kept", but more literally "agreements are to be kept").[2] Breach of contract is recognized by the law and remedies can be provided.Technically, any oral agreement between two parties can constitute a binding legal contract. The practical limitation to this, however, is that only parties to a written agreement have material evidence (the written contract itself) to prove the actual terms uttered at the time the agreement was struck. In daily life, most contracts can be and are made orally, such as purchasing a book or a sandwich. Sometimes written contracts are required by either the parties, or by statutory law within various jurisdiction for certain types of agreement. For example when buying a house[3] or land.Contract law can be classified, as is habitual in civil law systems, as part of a general law of obligations (along with tort, unjust enrichment or restitution).According to legal scholar Sir John William Salmond, a contract is "an agreement creating and defining the obligations between two or more parties".As a means of economic ordering, contract relies on the notion of consensual exchange and has been extensively discussed in broader economic, sociological and anthropological terms (see "Contractual theory", below).
下个路口转身就走
1.复式记账是对每项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记录.2.配比原则,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中应将营业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相互配合,从而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3.收益性支出又称收益支出,是指企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发生、其效益仅与本会计年度相关、因而由本年收益补偿的各项支出.这些支出发生时,都应记入当年有关成本费用科目.4.资本性支出,是指纳税人购置、建造固定资产,以及对外投资的支出。这里所说的对外投资的支出,包括纳税人以货币资金、实物、无形资产等形式向其他单位投资,包括购买、股票等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资本性支出是企业所发生的、其受益期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会计年度的各项支出.如购置房屋、机器设备、工具器具等固定资产的支出购人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商誉等无形资产的支出.资本性支出是指该项政府支出的获益不只发生在当且在今后相当的一段时间内还能使得公众获益,比如天文台、电影院、广场设施等等.资本性支出是指维持企业现有生产能力的全部资本支出,包括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上的支出.(关于资本性支出书上面并没有给出很是肯定的答案,书上所列举的比较权威的就这几项了)5.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财务会计核算应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具体要求是:凡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者说应该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凡不属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处理.6. 收付实现制又称现金制或实收实付制是以现金收到或付出为标准,来记录收入的实现和费用的发生.7.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8.一贯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政策在经济业务或核算环境没有发生实质性差异以前,必须在不同时期保持连续恒定,在会计政策调整上不应该发生基于主观因素考虑的随意变更会计政策的错误行为.9. 相关性原则是指会计信息要同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相关联,即人们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做出有关的经济决策.10.历史成本亦称原始成本或实际成本原则,指对会计要素的记录,应以经济业务发生的时的职得成本为标准进行计量计价.11.资产,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并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该资源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12.负债是指过去的交易、事项形成的现有义务,履行该义务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负债是企业承担的,以货币计量的在将来需要以资产或劳务偿还的债务.13.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净资产的要求权。所谓净资产,在数量上等于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这可以通过对会计恒等式的变形来表示,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4.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企业资产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15.费用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耗费.16.利润是企业销售产品的收入扣除成本价格和税金以后的余额.17.流动资产是指企业可以在一年或者越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运用的资产.18.流动负债 指企业在一年内或者超过一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需要偿还的债务合计,其中包括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和应交利润等.19.待摊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20.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21.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科目,称为会计科目.22.同1.23.借贷记账法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24.会计分录是指对某项经济业务标明其应借应贷账户及其金额的记录,简称分录。按照所涉及账户的多少,分为简单会计分录和复合会计分录.25.直接费用,是指产品制造过程中,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生产工人的工资和福利费、其他费用等,它直接计入产品的生产成本.26.间接费用是指制造企业各生产单位(分厂、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各种费用,包括生产单位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机器设备的折旧费、修理费、低值易耗品摊销等.27.生产费用是指在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称之为生产费用.28.实收资本是指企业投资者按照企业章程或合同、协调的约定,实际投入企业的资本.29.折旧,是指在固定资产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应计折旧额进行系统分摊.30.在产成品被销售后,由于库存产品减少了,就需要将该产成品的产品成本从库存成本中减少,而减少的这部分产品成本即成为了“产品销售成本”.31.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对外销售产品以及提供劳务而应向购货方或接受劳务方收取的款项.32.预收账款,是企业按照合同规定向购货单位预收的款项.33.财务费用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34.管理费用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 为组织和管理 生产经营活动 而发生的各项费用.35.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收入.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生产经营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