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12018
若讲你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二本院校。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简称“立信”,上海市直属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
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教职员工15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多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400多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0多人,副高级职称3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近450人,5个上海市级教学团队。
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8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1个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项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
获得国家级、省部级教学成果奖19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 门,上海市级精品课程37门,上海市重点课程91门,上海市级示范性全英语课程14门,上海市外国留学生英语授课示范性课程9门。
扩展资料: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科研成果:
2008年-2016年,连续八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学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4项,经费资助914.5万元。
2003年-2017年,学校教师共承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45项。2016年,学校共有11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7项。
截至2015年底,学校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项目5项、上海市政府决策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4项、上海市软科学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专项项目15项等共计32项高层次科研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不哭不闹乖孩子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
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金融学、税务、财政学
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市场营销学、国际经济与贸易、经济统计学、保险学、税收学、电子商务
上海重点建设学科
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工商管理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计划: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上海市重点学科:开放经济与贸易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是一所会计、金融特色鲜明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于2016年6月合并组建而成。“立信”之名源自《论语》“民无信不立”,学校的起源可追溯到由著名教育家、会计学家、“中国现代会计之父”潘序伦先生于1928年创办的立信教育事业。2011年学校获得审计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在90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学校被业界誉为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和未来金融家摇篮。2018年12月,学校被列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试点高校。
学校现有浦东、松江和徐汇三个校区,占地面积1200多亩。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近20000人,其中专业硕士研究生200余人。学生就业形势良好,硕士研究生就业率达100%,本科生就业率达98%以上,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诚信品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成为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首批上海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2018年11月,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教职员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000余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70余人,副高级职称31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40余人。拥有一批入选国家级和省市级人才计划及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重要学术影响的专家学者。
学校始终坚持学科引领发展,持续加强学科建设。学校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体,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统计学为重点,以金融学、会计学为核心,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经、管、理、法、文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格局。工商管理列为上海高校Ⅰ类高原学科,应用经济学列为上海高校Ⅱ类高原学科。开放经济与贸易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学校出版并公开发行的《会计与经济研究》入选CSSCI来源期刊。
学校学科专业特色鲜明,共有15个二级学院。现有本科专业37个。拥有会计学、金融学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金融学、税收学、财政学3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等1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2018年6月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4月入选首批“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建设引领计划”。
学校坚持把科研创新作为兴校之源,不断提高服务社会能力。学校现有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高校智库”2个,设有立信研究院。与上海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服务经济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学校坚持推进开放办学,深化国际交流合作。与国(境)外15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丹麦国际商学院(International Business Academy)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联合申报的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学校加强文明校园建设,注重文化传承创新。学校加强诚信文化建设,是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牵头单位。学校连续多年蝉联“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学校击剑体育特色项目久负盛名,跆拳道项目为上海市高水平运动队建设项目。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评估中心、上海市学校体育评估中心落地我校。
行人路途
你好,同学,全国来比的话排名估计在4-5百左右吧:根据2014年3月26日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上海地区6所财经类高等学府综合实力排名4,根据2014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上海地区6所财经类高等学府经济管理类主要专业排名3,根据2014年中国大学薪酬排名,上海地区6所财经类高等学府毕业生五年后平均薪酬排名5。可以修其它学校第二学位,对于一本2本学校没限制。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是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中国现代会计教育的发源地之一。学校由被誉为“中国现代会计之父”的著名教育家潘序伦先生始创于1928年,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并入其他财经院校。1980年复校,2003年设置上海立信会计学院,2011年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截止至2013年2月,学校设有12个教学院部,22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学校共有在编教职工800余人,全日制在校学生1万余人。 截止至2013年2月,学校下辖松江和徐汇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35亩,总建筑面积26万平方米。历史沿革1927年元月,潘序伦先生创办会计师事务所,借用《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将其定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从1928年开始,立信会计补习学校、函授学校、专科学校和高级职业学校潘序伦先后创办。1937年,立信会计专科学校正式创立。后因日寇入侵,上海沦陷,在一无办学经费、二无校舍的困境下,向社会募集经费,学校教学得以延续。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学校同上海其他财经类校系合并成上海财经学院。1980年10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复校。1986年,立信会计出版社恢复办社,由上海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主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管。[2] 2003年9月,经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在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的基础上建立本科学院,即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2] 2011年,学校获得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资格。[2] 办学条件院系专业截止至2013年2月,学校设有会计与财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贸学院、金融学院、财税学院、数学与信息学院、外语学院、文法学院、国际交流学院、高等职业技术学院、思政教研部、体育部等12个教学院部。会计学、财务管理、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学、英语等22个本科专业,涵盖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法学、文学五大学科门类。截止至2013年2月,学校拥有在编教职工800余人,其中,教授42人、副教授140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19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96人,会计学教学团队为上海市市级教学团队。学科建设截止至2013年2月,学校获有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工商管理(会计学)学科被列为上海市一流学科,开放经济与贸易学科为上海市市级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三个学科为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教学成果2012年5月,学校荣获教育部“2011-2012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称号。截止至2013年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2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上海市“085工程”建设项目,1个上海市“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金融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会计学;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金融学、税务;上海市“085工程”建设项目:以会计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平台建设上海市“十一五”重点规划教材:会计系列精品教材科学研究科研机构截止至2013年2月,学校设有4个校级研究平台。研究机构级别开放经济与贸易研究中心 校级 中国立信风险管理研究院 校级 立信会计研究院 校级 经济运行风险预警与管理研究中心 校级 科研成果截止至2013年2月,学校先后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教育部、财政部、科技部等纵向课题100余项,学校教师先后发表核心期刊科研论文1600余篇。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止至2013年2月,学校共有馆藏纸质图书及期刊合订本122.8万册,中外文电子书23万册,长期订阅中文期刊961种,外文期刊129种,中外文电子期刊19811种,视听资料3000件,可使用的网络数据库30余个。学术期刊《会计与经济研究》(原名《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是由上海市教委主管、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主办的以会计为主、贸易金融经济为辅的财经类学术期刊,现为北大会计类核心期刊(2011版),辟有“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学术专栏”、“会计规范与公司治理”、“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内部控制与审计”、“贸易经济”、“金融研究”、“宏观经济”、“财税研究”等主要栏目。[6] 社会评价编辑学校排名根据2014年3月26日由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的《2014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上海地区6所财经类高等学府综合实力排名如下[7] :(注:“-”表示院校未出现于排行榜中)名次院校名称院校属性办学层次主体招生批次主管单位1 上海财经大学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本科—硕士—博士 第一批次 教育部 2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国家“2011计划”重点建设大学 本科—硕士—博士 第一批次 上海市人民政府 3 上海金融学院 上海市属普通高等院校 本科 第二批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4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上海市属普通高等院校 本科—硕士 第二批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5 上海商学院 上海市属普通高等院校 本科 第二批次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 上海海关学院 中央部属高校 本科—硕士 第二批次 海关总署 专业排名根据2014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上海地区6所财经类高等学府经济管理类主要专业排名如下:(注:“-”表示院校未开设此类专业)院校—专业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贸会计学审计学工商管理国际商务税务上海财经大学 1 1 2 1 1 1 2 1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2 2 1 2 2 2 1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4 4 3 3 3 4 5 3 上海金融学院 3 3 4 4 5 3 4 4 上海海关学院 - - - - 4 - 3 2 上海商学院 - 5 5 5 - 5 - 5 就业排名根据2014年中国大学薪酬排名,上海地区6所财经类高等学府毕业生五年后平均薪酬排名如下[9] :(注:“-”表示院校薪酬排名未出现于榜单之中或位于全国百名之后或样本数量不足)6校名次本地名次全国名次学校名称类型所在地毕业五年薪酬样本数1 2 3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院校 上海市 A++ 高 2 6 14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 财经院校 上海市 A+ 高 3 - - 上海金融学院 财经院校 上海市 A 较高 4 - - 上海商学院 财经院校 上海市 A- 较高 5 - -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 财经院校 上海市 B 较高 - - - 上海海关学院 财经院校 上海市 - 不足 校园文化校训信以立志、信以守身、信以处事、信以待人、毋忘立信、当必有成校歌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校徽美哉,校之名,大哉,校之训,立信立信正其本。学万千,此则已,会计当而已。今古应无异,百业兴兮欲民生,万商集兮衡重轻。财务兮充盈,平准兮无争,愿吾同学努力迈前程。矢坚贞懿赞建国大功成,昭其信,正其名。学院领导党委书记:董金平院长:唐海燕党委副书记兼纪委书记:楼军江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朱坚强副院长:邵瑞庆副院长:李延臣院长助理:曹惠民院长助理:李延绍院长助理:赵迎春
情感优惠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不是985大学,也不是211大学。
全国共有115所211大学,39所985大学,其中上海有10所211大学,4所985大学,目前教育部门不再接受211和985大学申报,已经统筹为双一流大学建设。
上海211大学名单: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大学,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985大学名单: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211工程和985工程简介
211工程,即在21世纪重点建设100所左右的高等学校和一批重点学科的建设工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国家立项在高等教育领域进行的规模最大、层次最高的重点建设工作,是中国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大举措。
985工程,1998年5月4日,在庆祝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提出“为了实现现代化,我国要有若干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大学”,985工程一期建设率先在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开始实施。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Shanghai-Lixin-University-of-Accounting-and-Finance),简称“立信”,上海市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为上海高水平地方应用型高校建设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上海市击剑专业运动队体教结合改革试点学校,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中国校企协同产学研创新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全国高校诚信文化育人联盟、中国金融科技教育与应用创新联盟牵头单位,上海市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评估中心、上海市学校体育评估中心落地学校,入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建设引领计划。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由原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和原上海金融学院合并组建而成。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前身为立信会计专科学校,始创于1928年,1992年更名为立信会计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上海金融学院前身是始建于1952年的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市银行学校,1987年升格为上海金融专科学校,1992年更名为上海金融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上海金融学院;2016年,两校合并成立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师资力量
数据截止2022年3月,学校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不断提高师资队伍水平。现有教职工近1650人,其中专任教师近1100人,正高级近110人,副高级近350人,博士660余人。教师中有欧洲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上海领军人才,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参事,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全国税务领军(后备)人才,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东方学者、上海东方青年学者,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等一批高层次人才和全国优秀教师、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及获得宝钢优秀教师奖、上海市育才奖等优秀教师。学校还在业界、学界聘请了一批富有影响的客座、兼职教授。
院系设置
截至2019年4月,学校共有15个二级学院,本科专业38个。
质量工程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13个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会计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审计学、金融工程、应用统计学
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会计学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上海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
上海市级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面向数字经济时代的智慧物流新工科专业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
上海市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税收学 、经济学、保险学、物流管理
特色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会计学
上海市专业综合改革试点本科专业:金融学,财政学
上海市属高校应用型本科试点专业: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经济统计学,税收学
学科建设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1个上海市I类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II类高原学科,1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计划,3个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1个。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培育计划: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
上海市重点学科:开放经济与贸易
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会计学、国际贸易、金融学
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审计硕士
科研平台
截至2019年4月,学校有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2个,“上海高校智库”2个;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合作成立了“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与服务经济与制度创新”决策咨询研究基地。
上海市协同创新中心:上海科技金融研究院、浦东研究院
科研成果
2008年-2016年,连续八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学校累计获得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4项,经费资助914.5万元。
2003年-2017年,学校教师共承担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45项。2016年,学校共有11项科研项目获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立项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其中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7项。
截至2015年底,学校教师共获得国家社科规划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教育部社科项目5项、上海市政府决策重点项目1项、上海市社科规划项目4项、上海市软科学项目1项、其它省部级专项项目15项等共计32项高层次科研项目。
图书馆
据2017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图书馆馆藏图书240万册。
合作交流
截至2019年4月,学校与国(境)外150多所高校及研究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丹麦国际商学院(International-Business-Academy)合作共建孔子学院。2019年与美国新泽西理工学院联合申报的金融工程专业(金融科技方向)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获教育部批准。
截至2018年10月,学校合作院校和机构范围涵盖五大洲,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院校和国际组织、中国港澳台地区的8所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学校设立专项国(境)外学习奖学金,采取多种形式资助学生参加国际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