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5809
以命抵情
一、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存在的问题当今,由于我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工作越来越在社会上显现出其重要性,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同时,我国乃至世界会计造假、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成为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华律网(一)会计人员缺乏职业道德、会计职业人员道德水平低下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社会不良风气给会计人员职业道德造成了重要的影响。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时,个人主义、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逐渐抬头,私欲不断膨胀,削弱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部分会计人员不顾会计行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道德规范。在个人利益的驱使下,故意伪造、变造、隐匿、毁损会计资料,他们利用职务之便监守自盗,大肆贪污、挪用公款,最终以身试法,甚至走向断头台。其主要表现为做假账、报假账、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一些单位负责人为了某种目的要求财会人员篡改会计数据,造假凭证、账表进行假审计、假评估。如在成本核算时,加大成本,对业务不如实反映,从而达到少报利润,少纳税的目的;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又虚报利润取银行贷款;向上级汇报成绩时,对账面数字进行“技术处理”多报利润,夸大成绩。有些会计人员不仅自己不能遵章守纪,相反,却根据企业领导者授意或知法犯法,为经营者出歪点子,偷逃税收、转移国有资产。(二)会计人员重职业操行不高有的会计人员墨守陈规,不求上进,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思想和敬业精神。他们业务知识贫乏或知识老化,专业技术水平低,无法按照新规定开展工作,同时,他们不学法,不懂法,对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知之甚少。他们既谈不上遵纪守法,更不能依法办事了。(三)会计外部环境弱化在实际工作,经营者对会计工作还不够重视,没有把财务工作摆在应有的位置,财务人员在发挥职能作用时还存在不少的实际困难。有些领导在任用财务人员时,还是以听话、少管事、会做假账为标准。为此会计工作的无所作为,仍停留在被动应付、被动做账报账,更谈不上发挥参谋助手、参与决策、加强管理的职能作用了。此外,会计规范体系的不完善也是导致会计从业人员道德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我们国家对违反会计职业道德的处罚力度不大,使得违反会计法规的成本低廉且能给违法者带
是你让我整天以泪洗面
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建议一、会计档案的定义和内容会计档案是指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报告等会计核算专业材料,是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的重要史料和证据。具体包括:(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薄。(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二、会计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一)会计档案保管不规范。有些单位的会计档案未按要求归入单位综合档案室保管,而是由会计人员自行保管;有些单位没有成立综合档案室,各类档案分别由具体工作人员保管;有些单位虽设有专职的会计档案管理人员,但未接收会计档案;有些单位由于领导不了解《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要求会计人员自行保管会计档案;还有个别单位由于档案箱不足,将会计档案装入纸箱中,放在会计室的柜顶上或任意堆放。(二)会计档案立卷不规范。有些单位会计凭证装订后没有封粘,或者已封粘但在封粘处没有会计人员签章,会计凭证装订封皮项目填写不全;有些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以及会计文件资料混乱放置,活页账簿没按统一标准填写封面,会计报表各月份分散存放。会计档案移交时双方没有按册清点,没有移交清单,没有按照永久、定期两类分别保管,不仅查找非常困难,而且销毁档案也不及时,造成会计档案积累过多,无处存放。三、会计档案管理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一)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理顺会计档案管理体制。由单位档案机构统一管理的会计档案,应严格按照会计档案整理的有关规定,明确会计档案的所有权是单位,单位会计机构将会计档案整理规范,在会计机构暂保管1年,期满后编制会计档案案卷目录,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入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二)规范会计档案立卷。装订会计凭证必须使用会计凭证装订封皮,封粘装订线,并在封粘处加盖会计人员印章。封皮表面的有关内容必须逐项填写齐全。装订完毕必须按月份的先后顺序放入会计档案(凭证)盒中,必须认真逐项填写档案盒面上的内容。年度终了必须封账,活页账簿必须将空白账页取出,已设置会计科目但无业务发生的账页则应保留。必须按账页编号顺序填写“目录”及“账簿使用登记表”,与账簿一并装订。装订后要将装订线封粘,由会计人员在封粘处加盖印章。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年度终了必须将会计报表逐页编制序号,分别填写“会计档案卷内目录”和“会计备考表”。
一巴掌扇死尼玛的虚伪
一、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各级国家审计机关公开披露的审计报告以及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可以将各类行政事业单位日常会计核算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一)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1.原始凭证方面。在我国当前经济社会中,存在部分会计原始凭证的的失真现象。它不仅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也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在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日常会计核算中,同样也存在着相同问题,主要表现如下:(1)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行政事业单位核算的很多原始凭证不符合国家相关法规的要求,各项原始凭证要素的填写存在漏填、少填、不填现象。如:开票日期时常不填写;开票人、收款人,只填写姓不填写名,有的干脆不填写;购买单位的客户名称要么不填、要么填写不明确;项目内容、数量以及单位不填或少填内容的现象较为普遍;金额数字填写模糊,常出现漏填小写金额或大小写金额不符;有的原始凭证的填写表面上看符合规定要求,但实际上存在填写的随意性和人为因素很大。有些单位在会计核算中忽视对支出的审核和控制,对原始凭证审核不认真,原始凭证规定的内容填写不全,取得的原始凭证不符合有关制度规定,有的购买实物的原始凭证只有领导签批,没有验收人或经手人签字,而且有的领导签字不规范,白条入账情况较普遍,这样就给对方单位偷漏税金等违纪违规行为提供了方便。这些不完整的原始凭证不断被纳入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资料,影响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 (2)原始凭证不真实。一是会计原始凭证填写的经济业务项目与实际发生的项目内容不符。诸如:明明是购物券,却填写为材料等品名,有的将不能报销的化妆品、手机、日用品等请客送礼的物品以“办公用品”为名,堂而皇之地通过虚假的凭据合法报销列支;国家严禁公款旅游,就以考察学习、研讨会等名义出据票据,予以报销。二是经济项目内容与发票使用范围、经营范围不符。如:使用商业零售发票,项目内容却填写为运输费,饮食业发票项目内容填为复印费,既给会计监督造成了困难,又难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三是使用过期作废发票及收费收据等。不按规定开具微机打印发票或不能同时全联次地复写开具发票,而是按各自需要“大头小尾”地开具各联次不统一的票据,造成支出方实际支出少,却以“大金额”票据列报,收入方实际收入大,却以“小金额”的票据列收入账。从中各得其所,从而达到了单位当事人侵吞公款,对方偷漏税款的目的;四是违规编制虚假的自制原始凭证。如:编造人员名单领取各种劳务费等款项;编造到农贸个体市场购买材料等自制凭证从而套取现金。2.记账凭证方面。一是有的单位填写会计记账凭证摘要写得过于简单;二是会计科目名称不规范,处理业务不及时;三是有的事业单位在开设银行专户时,将相关收支业务的会计凭证单独记账、单独保管,未列入单位财务会计总账内管理,形成“账外账”和“小金库”。四是在年终结账时,有的单位制作会计凭证不是将收入和支出结转“结余”科目,而是将收入和支出相对转,不符合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规定,使“结余”科目不能正确、完整地反映核算单位的结余状况。五是会计凭证内容不完整。3.账簿设置方面。一些单位没有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账簿,个别单位不设置总账,无法对各明细账进行核对、控制和平衡账务,固定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混用或一本账多年度使用,账簿在启用时不填写“经管人员一览表”和“账户目录”,会计人员调动时间和经管人员责任不清。账簿登记发生错误时更正方法不规范,有的挖补、涂抹、刮擦,数字书写错误。4.财务报告及其他方面。一些单位财务报告只有报表,没有报表附注及财务状况说明,也存在财务报告内容不完整,账表不符的情况。(二)会计核算中内控制度不健全有些部门、单位缺乏相互制约的财务监督机制,单位会计出纳由一人兼任,移交不规范,内部会计管理失控,给违法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赊账过多、过滥,不能实行统一有效的管理。有些部门、单位为了地方利益,置国家政策法规于不顾,不仅擅立收费项目,而且隐瞒截留国家专项资金或单位应交财政的收入,有些部门、单位在法定账册之外另设账册,使资金体外循环,造成会计信息失直,也为一些人违法乱纪提供了可乘之机。有些部门、单位有章不循,利用虚列支出、“坐收坐支”等方式转移预算外资金,致使“收支两条线”管理不能落到实处。有些部门、单位借管理财政专项资金之便,侵占、挪用专项资金,严重影响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三)资产负债管理无序有些部门、单位不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擅自扩大投资规模,随意超计划、超预算,不重视对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新增固定资产不记账,存在减少固定资产不冲账等问题,对此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有些单位甚至长期未设置固定资产明细账,致使固定资产实有价值及数量无法落实。不仅固定资产如此,存货管理也是如出一辙。(四)电算会计资料管理不完善很多行政事业性单位施行会计电算化后,由于电算化会计核算的特殊性,一些单位的电算化会计资料不完善,加之没有及时修订相应的电算化会计资料管理制度和档案保管人员职责,造成电算化会计资料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甚至导致行政事业性单位会计信息泄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行政事业性单位会计电算化软件近年来频繁更换和升级,原相关的会计软件和文档资料也容易出现不相兼容的情况,如果处理不当,这部分会计资料不仅得不到有效的保管和发挥应有作用,同时也不符合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另外,目前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的凭证、账表采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特别是用针式打印机打印输出的3年以上的纸质会计档案,很容易褪色造成字迹不清,难以完好地保存到规定的保管年限。长期下去,必然导致会计档案的不完整和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