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会计经济法数字归纳

离开海依旧蓝离开你依旧爱
  • 回答数

    3

  • 浏览数

    7398

首页> 会计职称> 中级会计经济法数字归纳

3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个人的夜晚很孤单

已采纳

1、内容较多,但决非“死记硬背”!经济法确实需要大量的记忆,但不能枯燥地死记硬背。学习的方法有:一是要注意多归纳,往往好多章节的一些有关数字、时间、比例等具有可比性,通过联想、画表、找异同点等方式来提高学习效率。2、多举例,很多命题和法律规定,并不需要你原封不动地背过,而是只要自己知道基本思路即可,通过举例不仅真正领会法律规定,而且在面对考题时往往会知道如何想如何答。3、多做题,举一反三,在重复中记忆。比较相关内容、做题,是经济法的记忆诀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做题很重要,但不要陷入题海,要追求做题的质量,确保做一个题就把这个题所覆盖的考点掌握了,避免狗熊掰棒子的结果。这样才真正有短期内显著提高的效果。

29评论

一炉青烟

中级会计考试知识点记忆技巧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在备考中级会计考试的考生中,绝大多数考生是上班族,有家有室的人,平时繁琐事情较多,精力也有限,重要的是记忆力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不动手仅凭大脑去记忆,显然是有点吃力的,所以建议大家在听课时一定要亲自动手做笔记!

做笔记的时候把关键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听完课后就返回来看看笔记,重点理解记忆,做一次笔记相当于复习一回,做完再返回来看,相当于再次复习,看的次数多了也就记得差不多了。

入口在哪儿:

归纳整理

中级会计考试《经济法》的特点就是法条多、杂、细,在学习过程中要学会总结归纳,比如很多章节有一些数字、时间、比例等有规律性的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就一点点进行归纳、对比,然后通过联想、画表、找异同点等方式来进行记忆。

更多关于注册中级会计师相关题可以进入高顿教育网站咨询

149评论

陪我好不好

报考中级会计师考试的考生,可要抓紧时间复习啦!下面梳理了中级会计师考试经济法知识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供大家参考借鉴。

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

一、固定资产折旧的基础知识

(一)不计提折旧的两种固定资产:

1、已经提足折旧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

2、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固定资产——土地,这个属于历史遗留问题)

(二)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折旧期限的确定:

1、确定租赁期满企业取得所有权,按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计提折旧;

2、租赁期满固定资产归还出租方,按租期与租赁资产使用寿命中较短者计提折旧。

(三)特殊情况下的固定资产:

1、处于更新改造过程中停用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因为已经转入在建工程,不再属于固定资产);

2、不需用、未使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3、因大修理而停用的固定资产照提折旧。

二、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折旧之双倍余额递减法

(一)折旧期从年初开始

1、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2预计使用年限(不考虑残值)

2、最后两年改为直线法年折旧额=(期初固定资产净值-已提折旧-残值)2

(二)折旧期从年中开始(分段计提,折旧第二年要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的方法提满)

1、第一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月数12

2、第二年的折旧额=固定资产期初净值*2使用年限*上年剩余月数12+(固定资产期初净值-上年全年折旧)*2使用年限*本年剩余月数12

3、以此类推

4、最后两年的折旧额会涉及3个年份,计算时考虑残值,变为直线法。

三、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年数总和法

(一)年折旧额=(原值-净残值)*年折旧率

(二)举例说明:年折旧率=尚可使用年限使用年限总和

1、折旧年限3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3(1+2+3)=36,第二年为26,第三年为16.

2、折旧年限为5年

第一年的年折旧率=5(1+2+3+4+5)=515,第二年415,第三年315,第四年为215,第五年为115

注意:如果折旧期是从年中开始,也要分段计提,第二年将上年未提满的折旧按上年折旧率补足,再按当年折旧率计算当年余下月数的折旧。

50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