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5117
长发及腰短发及胸
回答:1、肯定有联系,平常学的可以作为中级或者注会的学习基础。2、中级相对简单,毕竟不如注会难啊,你打好基础了,过中级才容易啊。3、补报有时有,有时没有,具体补报时间和安排要关注当地财政局网站的通知。4、看你的会计证在哪注册的,实行属地管理。证明不行,必须有会计证才能报名。
蓝朋友绿朋友
1。成本管理只是财务管理中的一小部分,且不是重要部分,可以看一下历年财务管理教材,2010年就没一个完整章讲这个,联系不大。2。《会计》注会学习可以完全替代中级,因为注会的覆盖面比中级要广、深。《经济法》注会不完全涵盖中级,像2010年中级经济法有所得税、增值税等内容,而这些注会是放在《税法》中考的,同时注会的经济法有好多法律中级不涉及,学了也白学。3。可以补报名,但每地时间不一样,一般是12月左右,可以到时百度一下会计网站。4。会计年限是看会计资格证的注册时间,不是企业开的证明,如果企业开证明管用的话,这条也就没必要设了。可以异地报名。
真的不痛了只是习惯痛了
建议好好看看《工业会计成本核算》、《企业成本核算及分析》、《企业会计制度讲解》(1-4)六本书。推荐注册会计师的《成本管理会计》,如果觉得太难,就推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的《成本会计学》,这两本教材已经是经典了!1、在学习《基础会计学》的基础上学习《成本会计学》2、与《中级财务会计》相互联系地学习《成本会计学》3、重视各教学环节:(1)阅读教材;(2)教材第一编是对成本会计进行总括的阐述,只有学完成本会计学整个课程以后,才能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初学时可以进行粗读,在学完教材全部内容以后,再进行精读。4、学习指导书;思考问题,作笔记;做习题;阅读有关刊物资料;将所学计算机的技能应用到成本会计的学习中:努力+努力+勤奋+勤奋+细心+习题+经验。建议你一下子不要买很多书来看,会看的很郁闷的,先买一本最简单的基础会计来看看,最好是那种立信会计出的那种,是专门教他们学生用的,浅学易懂,会计这种都是要基础扎实了,才能学的更深入了,先买本最基础的书,研究透彻了,再慢慢学成本会计,商业会计等等。成本主要可以分为人、财、物。还可以分为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原材料又有主要材料、辅助材料等原材料有七种核算方法,每种核算方法都有一定的针对性,人工成本也是的。具体的你可以看看有关成本方面的书籍:推荐三本:《统计总理》、《管理会计》、《基础会计》。
因为爱你所以不怕痛
看你学的具体专业知识了一般考的东西都有英语,数学以及专业知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语文》、《程序设计》、《管理学导论》、《财务管理》、《运筹学》、《营销管理》、《管理信息系统》、《运营管理》、《会计软件应用》、《中级财务会计》、《成本管理会计》、《税法》、《经济法》、《西方经济学》。《审计学》、《高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管理》、《国际会计》、《财务报表分析》社会调查、社会实践、会计软件上级训练、课程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
苦笑情话
中级财务管理前面10章的内容,CPA都有涉及,高及财务管理涉及了2章书的内容,还有CPA的下半部分是成本会计学的内容。不过我觉得看中级财务管理那本书比较容易懂,CPA的太深奥了,我看了2个月,还有好多名词,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感觉挺难的。
瞎逼扯
两者的共同点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的内容存在大量的部分重合,如:1、中级财务管理第一章的内容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第一章内容部分重合;2、中级财务管理第二章的内容与注会财务成本管理第三章、第十六章内容部分重合等等。中级财务管理的内容基本每一章节都有和注会财务成本管理重合的部分,所以,如果同时备考这两门科目,考生可以先学习注会的财务管理,掌握之后再学习中级的财务管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