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8
浏览数
14607
车厘子
这种区别太多了,诸如原来作为会计一般原则的“权责发生制”现在变为会计基础;原会计一般原则有13项之多,现在变为8项;会计的计量从原非常固执的采用“历史成本”变为可以采用“市场价值”等等,怎么会没有变动,这方面的书籍现在市场上很多,随便买一本就可解决问题。
一分一秒
会计科目的变化最能体现准则的变化新会计准则会计科目表 企业会计制度会计科目表 对比 顺序号 编号 会计科目名称 会计科目适用范围说明 顺序号 编号 名称 一、资产类 一、资产类 1 1001 现金 1 1001 现金 不变 2 1002 银行存款 2 1002 银行存款 不变 3 1003 存放中央银行款项 银行专用 新增 4 1011 存放同业 银行专用 新增 5 1015 其他货币资金 3 1009 其他货币资金 不变 4 1101 短期投资 分拆 5 1102 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更名 6 1021 结算备付金 证券专用 新增 7 1031 存出保证金 金融共用 新增 8 1051 拆出资金 金融共用 新增 9 1101 交易性金融资产 新增 10 1111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金融共用 新增 11 1121 应收票据 6 1111 应收票据 不变 12 1122 应收账款 9 1131 应收账款 不变 13 1123 预付账款 12 1151 预付账款 不变 14 1131 应收股利 7 1121 应收股利 不变 15 1132 应收利息 8 1122 应收利息 不变 16 1211 应收保户储金 保险专用 新增 17 1221 应收代位追偿款 保险专用 新增 18 1222 应收分保账款 保险专用 新增 19 1223 应收分保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新增 20 1224 应收分保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新增 21 1231 其他应收款 10 1133 其他应收款 不变 22 1241 坏账准备 11 1141 坏账准备 不变 13 1161 应收补贴款 取消 23 1251 贴现资产 银行专用 新增 24 1301 贷款 银行和保险共用 新增 25 1302 贷款损失准备 银行和保险共用 新增 26 1311 代理兑付证券 银行和证券共用 新增 27 1321 代理业务资产 新增 28 1401 材料采购 14 1201 物资采购 更名 29 1402 在途物资 新增 30 1403 原材料 15 1211 原材料 不变 31 1404 材料成本差异 18 1232 材料成本差异 不变 32 1406 库存商品 20 1243 库存商品 不变 33 1407 发出商品 新增 34 1410 商品进销差价 21 1244 商品进销差价 不变 35 1411 委托加工物资 22 1251 委托加工物资 不变 36 1412 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 16 1221 包装物 合并 17 1231 低值易耗品 合并 19 1241 自制半成品 取消 23 1261 委托代销商品 取消 24 1271 受托代销商品 取消 37 1421 消耗性生物资产 农业专用 新增 38 1431 周转材料 建造承包商专用 新增 39 1441 贵金属 银行专用 新增 40 1442 抵债资产 金融共用 新增 41 1451 损余物资 保险专用 新增 42 1461 存货跌价准备 25 1281 存货跌价准备 不变 26 1291 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取消 43 1501 待摊费用 27 1301 待摊费用 不变 44 1511 独立账户资产 保险专用 新增 45 1521 持有至到期投资 新增 46 1522 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新增 47 1523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新增 48 1524 长期股权投资 28 1401 长期股权投资 不变 29 1402 长期债权投资 更名 49 1525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30 1421 长期投资减值准备 不变 31 1431 委托贷款 取消 50 1526 投资性房地产 新增 51 1531 长期应收款 新增 52 1541 未实现融资收益 新增 53 1551 存出资本保证金 保险专用 新增 54 1601 固定资产 32 1501 固定资产 不变 55 1602 累计折旧 33 1502 累计折旧 不变 56 1603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34 1505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不变 57 1604 在建工程 36 1603 在建工程 不变 58 1605 工程物资 35 1601 工程物资 不变 37 1605 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降级 59 1606 固定资产清理 38 1701 固定资产清理 不变 60 1611 融资租赁资产 租赁专用 新增 61 1612 未担保余值 租赁专用 新增 62 1621 生产性生物资产 农业专用 新增 63 1622 生产性生物资产累计折旧 农业专用 新增 64 1623 公益性生物资产 农业专用 新增 65 1631 油气资产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新增 66 1632 累计折耗 石油天然气开采专用 新增 67 1701 无形资产 39 1801 无形资产 不变 68 1702 累计摊销 新增 69 1703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40 1805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不变 70 1711 商誉 新增 41 1815 未确认融资费用 变更类别 71 1801 长期待摊费用 42 1901 长期待摊费用 不变 72 1811 递延所得税资产 新增 73 1901 待处理财产损溢 43 1911 待处理财产损溢 不变 二、负债类 二、负债类 74 2001 短期借款 44 2101 短期借款 不变 75 2002 存入保证金 金融共用 新增 76 2003 拆入资金 金融共用 新增 77 2004 向中央银行借款 银行专用 新增 78 2011 同业存放 银行专用 新增 79 2012 吸收存款 银行专用 新增 80 2021 贴现负债 银行专用 新增 81 2101 交易性金融负债 新增 82 2111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金融共用 新增 83 2201 应付票据 45 2111 应付票据 不变 84 2202 应付账款 46 2121 应付账款 不变 85 2205 预收账款 47 2131 预收账款 不变 48 2141 代销商品款 取消 86 2211 应付职工薪酬 49 2151 应付工资 合并 50 2153 应付福利费 合并 87 2221 应交税费 52 2171 应交税金 合并 53 2176 其他应交款 合并 88 2231 应付股利 51 2161 应付股利 不变 89 2232 应付利息 新增 90 2241 其他应付款 54 2181 其他应付款 不变 91 2251 应付保户红利 保险专用 新增 92 2261 应付分保账款 保险专用 新增 93 2311 代理买卖证券款 证券专用 新增 94 2312 代理承销证券款 证券和银行共用 新增 95 2313 代理兑付证券款 证券和银行共用 新增 96 2314 代理业务负债 新增 97 2401 预提费用 55 2191 预提费用 不变 56 2201 待转资产价值 取消 98 2411 预计负债 57 2211 预计负债 不变 99 2501 递延收益 新增 100 2601 长期借款 58 2301 长期借款 不变 101 2602 长期债券 59 2311 应付债券 更名 102 2701 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新增 103 2702 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新增 104 2711 保户储金 保险专用 新增 105 2721 独立账户负债 保险专用 新增 106 2801 长期应付款 60 2321 长期应付款 不变 107 2802 未确认融资费用 变更类别 108 2811 专项应付款 61 2331 专项应付款 不变 109 2901 递延所得税负债 62 2341 递延税款 更名 三、共同类 110 3001 清算资金往来 银行专用 新增 111 3002 外汇买卖 金融共用 新增 112 3101 衍生工具 新增 113 3201 套期工具 新增 114 3202 被套期项目 新增 四、所有者权益类 三、所有者权益类 115 4001 实收资本 63 3101 实收资本( 或股本) 不变 64 3103 已归还投资 取消 116 4002 资本公积 65 3111 资本公积 不变 117 4101 盈余公积 66 3121 盈余公积 不变 118 4102 一般风险准备 金融共用 新增 119 4103 本年利润 67 3131 本年利润 不变 120 4104 利润分配 68 3141 利润分配 不变 121 4201 库存股 新增 五、成本类 四、成本类 122 5001 生产成本 69 4101 生产成本 不变 123 5101 制造费用 70 4105 制造费用 不变 124 5201 劳务成本 71 4107 劳务成本 不变 125 5301 研发支出 新增 126 5401 工程施工 建造承包商专用 新增 127 5402 工程结算 建造承包商专用 新增 128 5403 机械作业 建造承包商专用 新增 六、损益类 五、损益类 129 6001 主营业务收入 72 5101 主营业务收入 不变 130 6011 利息收入 金融共用 新增 131 6021 手续费收入 金融共用 新增 132 6031 保费收入 保险专用 新增 133 6032 分保费收入 保险专用 新增 134 6041 租赁收入 租赁专用 新增 135 6051 其他业务收入 73 5102 其他业务收入 不变 136 6061 汇兑损益 金融专用 新增 137 6101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新增 138 6111 投资收益 74 5201 投资收益 不变 75 5203 补贴收入 取消 139 6201 摊回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新增 140 6202 摊回赔付支出 保险专用 新增 141 6203 摊回分保费用 保险专用 新增 142 6301 营业外收入 76 5301 营业外收入 不变 143 6401 主营业务成本 77 5401 主营业务成本 不变 144 6402 其他业务支出 79 5405 其他业务支出 不变 145 6405 营业税金及附加 78 5402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更名 146 6411 利息支出 金融共用 新增 147 6421 手续费支出 金融共用 新增 148 6501 提取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新增 149 6502 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 保险专用 新增 150 6511 赔付支出 保险专用 新增 151 6521 保户红利支出 保险专用 新增 152 6531 退保金 保险专用 新增 153 6541 分出保费 保险专用 新增 154 6542 分保费用 保险专用 新增 155 6601 销售费用 80 5501 营业费用 更名 156 6602 管理费用 81 5502 管理费用 不变 157 6603 财务费用 82 5503 财务费用 不变 158 6604 勘探费用 新增 159 6701 资产减值损失 新增 160 6711 营业外支出 83 5601 营业外支出 不变 161 6801 所得税 84 5701 所得税 不变 162 69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85 5801 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不变 注:上述新旧比照中旧方仅以《企业会计制度》科目表为依据,未考虑科目说明提及的可选择增加科目,也未考虑原准则指南、专项办法和补 充规定中补充的会计科目。
白鸟也走了
区别很大的2006年2月财政部在京举行会计审计准则体系发布会,39项企业会计准则和48项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正式亮相,这标志着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惯例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和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上市公司将在2007年开始执行新的会计准则。会计准则的历史性变革,可能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数据,从而使上市公司的利润在短期内发生较大变化。对于企业管理者,接受新会计准则体系首先要了解新旧准则的不同内容,制定自身的会计政策体系以适应执行新准则的要求。本文总结了新会计准则中出现的一些主要变化,通过比较新旧会计准则的账务处理,提出账务调整的建议,旨在帮助财务人员及企业管理者进一步理解新准则,减少新旧准则衔接过程中的成本,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为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新准则,现就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如下。一、补充新准则,形成系统化新的会计准则体系在现行准则的基础上增添了若干新准则,例如:涉及房地产行业的准则《投资性房地产》(No.3),涉及农业的准则《生物资产》(No.5),涉及金融、证券行业的准则《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No.22)、《金融资产转移》(No.23)、《套期保值》(No.24)、《金融工具列报》(No.37)等,涉及保险企业的准则《原保险合同》(No.25)和《再保险合同》(No.26),涉及能源企业的准则《石油天然气开采》(No.27),涉及外贸企业的准则《外币折算》(No.19)以及涉及薪酬和个人收入的准则《职工薪酬》(No.9)、《企业年金基金》(No.10)、《股份支付》(No.11)及《政府补助》(No.16)等,使我国不同行业企业在遇到具有行业特色的特殊性问题时直接有据可依。另外,新准则中还增添了《每股收益》(No.34)和《分部报告》(No.35)等准则,对上市公司每股收益的具体计算方法和分部报告的具体披露内容与方法等事项做了详细规定。对于第一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所可能引发的问题在《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No.38)中进行了相应规范。二、核算一般原则的变动,操作性更强与现行基本准则相比,新的会计基本准则中取消了对历史成本原则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的明确规定,并且对于配比原则也未在“总则”中单独列项反映,而是在“费用”第35条中规定:“企业在生产产品、提供劳务等发生的可归属于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等的费用,应当在确认产品销售收入、劳务收入等时期,将已销售产品、已提供劳务的成本等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就是现行准则中所谓的“收入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相互可比”,但新的说法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此外,该条中还规定“企业发生的支出不产生经济利益的,或者即使能够产生经济利益但不符合或者不再符合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导致其承担了一项负债而又不确认为一项资产的,应当在发生时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这实际上已经反映了现行准则中关于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的规定,但上述说法更能反映“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要求。三、增加了新的会计计量属性在基本准则中单列一章对会计计量问题进行了系统规定,除了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等已有计量属性外,特别增加并强调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并明确规定“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交易公平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公允价值”的计量属性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房地产性投资》、《生物资产》、《股份支付》、《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等具体准则中得到了具体的运用。四、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与转回新规定我国现行制度和《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都允许对已经确认的资产减值损失予以转回(国际会计准则对于商誉减值损失不允许转回),但是从我国实际运行情况看,该规定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操纵损益的主要手段,不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此,针对我国目前所处的特殊经济环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第17条明确规定:“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另外,我国现行八项资产减值准备都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但是在实务中,许多固定资产、无形资产难以单独产生现金流量,因此,要求以单项资产为基础计提减值准备在操作上有困难,为此,本准则引入了“资产组”的概念,要求对于不能独立产生现金流量的资产,应当按其所归属的资产组为基础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认减值损失。本准则还对资产公允价值、处置费用以及现值的计算等提供了较为详细的指南,以便于实务操作。五、发出存货计价方法变更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第14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取消了现行准则中所允许的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规定,这对于那些生产周期较长、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上市公司将产生一定的影响。例如:原来采用“后进先出法”的家电公司,在显像管价格下跌过程中,如果改为“先进先出法”,将会导致成本大幅上升,毛利率快速下滑。六、关联交易概念的细化新准则关于关联方的界定,无论在内涵上还是外延上都对现行准则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深化和细化,例如:现行准则规定的关联方有(1)直接或间接控制其他企业或受其他企业控制,以及同受某一企业控制的两个或多个企业(例如:母公司、子公司、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子公司之间);(2)合营企业;(3)联营企业;(4)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5)受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直接控制的其他企业。”而新准则对上述规定进行了细化分类和补充之后变为九条,例如:将现行准则的第一条直接明确细分为3条;(1)该企业的母公司;(2)该企业的子公司;(3)与该企业受同一母公司控制的其他企业。还增加了3条:“对企业实施共同控制的投资方”、“对企业施加重大影响的投资方”以及“该企业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或与其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控制、共同控制或施加重大影响的其他企业”。另外,新准则还对“主要投资者个人”、“关键管理人员”和“与主要投资者或关键管理人员关系密切的家庭成员”等概念进行了明确的界定。除此之外,在不构成企业关联方的内容中增加了“与该企业共同控制合营企业的合营者”。七、债务重组收益的确定新会计准则改变了现行准则中,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详细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根据惯例主要为利润)的债务重组四大情况:第一,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也可产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总之,那些负债金额较高又有可能获得债务豁免的公司,可能会因此获得较高的收益水平。八、改变了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的理论依据新的企业合并准则明确了企业合并采用购买法,并规定对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以账面价值为会计处理基础,而对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则以公允价值为会计处理基础。新的规定限制了上市公司通过合并或置换等手段制造利润的行为。新合并会计报表准则所依据的理论已经由原来的侧重母公司理论转化为侧重实体理论,并更多地强调“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要求对所有母公司能够控制的子公司均应纳入合并范围,而不一定考虑严格的股权比例。这将使上市公司利用母公司或子公司进行利润操纵的行为得到很大程度限制九、金融衍生工具计量与披露规范的重大变革新的准则体系中有四项具体准则(第22、23、24、37号)是针对金融工具的计量与披露问题制订的,这些准则将对金融企业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例如: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取得时以成本计量,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金融资产进行后续计量,价值变动差异计入当期损益。另外,对金融工具的披露从表外移到表内。这些规定将对企业利用金融工具进行风险管理的行为产生重大影响。十、所得税处理的根本性变革《所得税》准则是本次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修订的一项重要内容。本准则没有按照原《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暂行规定》那样,将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分为永久性差异和时间性差异,而是直接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第12号——所得税》,采用暂时性差异的概念,据此计算递延所得税资产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由此确认的所得税费用包括了当期所得税费用和递延所得税费用。然后根据利润总额扣除所得税费用,得出税后利润即净利润。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二)一、资产减值新准则的主要变化:(1)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2)企业对外报送季报、半年报时均应该按照准则判断是否存在减值的迹象并披露。(3)每年末企业应以资产存在减值的迹象作为进行减值测试的必要条件。采用其他市场投资回报率作为计算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折现率,并将投资报酬率上升作为出现减值的判断标准之一。(4)新增因企业合并形成的商誉和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无论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每年末都必须进行测试。 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企业应定期或每年末检查各资产账面价值,与资产可收回金额比较,判断资产是否存在减值。借:管理费用营业外支出贷:资产减值准备 或坏账准备(2)次年可以转回:借:资产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贷:管理费用或营业外支出 新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当年季报、半年报时均应该按照准则判断提取减值准备。借:管理费用资产减值损失 贷:资产减值准备或坏账准备(2)次年没有转回分录。 2007年账务调整建议:由于此规定可能导致往年隐藏利润的钢铁、房地产、煤炭、贸易等行业(尤其是对暂停上市的公司及ST公司)在2006年转回已经提取的部分跌价准备,故建议在2007年不用追溯调整。 对公司的影响: 有效遏制上市公司当年巨额提取减值准备,次年转回虚增利润,防止季报、半年报不计提而在年底一次计提减值损失的现象二、存货存货新准则的主要变化:新存货准则下,取消了“后进先出”法,可使用“先进先出”“加权平均”和“个别计价法”记账。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贷:存货(在“后进先出”法、 “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法中任选其一)新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借:管理费用制造费用贷:存货(可使用“先进先出”“加权平均”和“个别计价法”记账)2007年账务调整建议: 由于金额无法合理计算,建议采用未来适用法,不进行追溯调整。对公司的影响: 原先采用“后进先出”法、存货较多、周转率较低的公司,采用新方法后,其毛利率和利润将出现不正常的波动。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三)三 、无形资产与固定资产新准则的主要变化:(1)商誉不再归入无形资产,并购商誉不再要求摊消,但是每年末都必须进行减值测试。(2)自创商誉不予确认。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在研究阶段的支出,记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记入无形资产。(3)固定资产不再强调“单位价值较高”。确定固定资产成本时,考虑弃置费用。(4)每年复核一次预计使用寿命和净残值,如与原来估计有异,按照未来适用法处理(原来用追溯调整法)(5)计提的减值准备不得转回。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在发生时记入当期费用。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2)追溯调整法折旧(设预计使用寿命延长)借: 折旧所得税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新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内部研究开发费用在研究阶段的支出,记入当期损益,在开发阶段记入无形资产。a.借:管理费用贷:银行存款b. 借:无形资产贷:银行存款(2)每年复核一次预计使用寿命和净残值,如与原来估计有异,按照未来适用法处理。2007年账务调整建议:借: 无形资产所得税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对公司的影响: (1)通过账目调整,哪些有巨额内部研究费用的高科技公司,如果成果转为开发期,其利润将增加。(2)通过延长或缩短预计使用寿命和净残值,调增(减)利润。新旧会计准则主要差异比较(四)四、 投资性房地产新准则的主要变化:(1)单独以“投资性房地产”列在资产负债表,不提取折旧。(2)企业应于会计期末按照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同类或类似房地产的市场价格对“以投资为目的而拥有的土地使用权及房屋建筑物”进行后续计量,对评估增值部分增加资产,增加收益。(3)投资性房地产和其他资产可以互相转换,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公允价值超过账面价值部分,记入资本公积。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借:固定资产贷:长期借款(或银行存款、应付账款)(2)借:管理费用贷:累计折旧新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期末进行后续计量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贷: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贷: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其他资产转换为投资性房地产时借: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贷:其他资产(账面价值)资本公积2007年账务调整建议:(1)将投资目的的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借:投资性房地产贷:固定资产(2)将以前提取的折旧冲消,追溯调增未分配利润。借:累计折旧所得税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对公司的影响: (1)资产增值显性化,利于公司融资、并购和规模扩张。(2)由于不再提折旧,投资性物业出租业务的成本将大幅降低,毛利率和净利率会有明显提高。四、债务重组新准则的主要变化:(1)重新定义债务重组的概念,强调债权人的让步。重组后债务人的损失就是债务人的收益。(2)对以实物抵债业务,新准则规定债权人接受资产按照公允价值入账,修改其他条件的,应按照修改条件后债权的公允价入账。(3)债务人将原先计入“资本公积”的部分改为计入当期损益。(4)债务条款中的或有应付金额确认为预计负债,重组后债务人的将来应付款与债权人的将来应收款一致。(原记入重组后债务人的将来应付款,但是却不能记入债权人的将来应收款)。旧准则规定及账务处理:(1)以实物固定资产(账面价值100万元,公允价值90万元)抵债150万元。a.债务人借:长期借款150万元贷:固定资产清理100万元资本公积 50万元b.债权人借:固定资产135万元长期贷款减值准备15万元贷:长期贷款150万元
一枪打进心窝
财政部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对会计科目作了较大改变,新会计科目体系中除涉及金融和生物类特别科目外的其他科目与《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相关科目作一比较分析。一、未作任何改变的科目。这类科目主要有:①资产类。②负债类。③所有者权益类。④成本类。⑤损益类。二、科目名称改变但实质内容未改变。这类科目主要有“库存现金”和“所得税费用”两个科目。三、科目名称改变且实质内容发生改变。1.资产类。2.损益类。四、科目名称未变但实质内容发生改变。1.资产类。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坏账准备、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工程物资、无形资产、无形资产减值准备。2.负债类。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专项应付款、预计负债。3.所有者权益类。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4.成本类。制造费用。5.损益类。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管理费用。五、将同类型的科目合并。周转材料、发出商品、应交税费。六、取消和新增的会计科目 1、取消了一些科目。①预提费用和待摊费用。②短期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③短期投资跌价准备。④应收补贴款。⑤自制半成品。⑥受托代销商品、代销商品款、委托贷款、待转资产价值。⑦已归还投资。⑧补贴收入。⑨在建工程减值准备和工程物资减值准备。⑩递延税款。2.新增了一些科目。(1)交易性金融资产;(2)买入返售金融资产;(3)持有至到期投资;(4)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5)可供出售金融资产;(6)投资性房地产;(7)长期应收款;(8)未实现融资收益;(9)未担保余值;(10)累计摊销;(11)商誉;(12)递延所得税资产;(13)交易性金融负债;(14)递延收益;(15)递延所得税负债;(16)租赁收入;(17)库存股;(18)研发支出;(19)工程施工;(20)工程结算;(21)机械收入;(22)公允价值变动损益;(23)资产减值损失等科目。另外,还新增了共同类科目包括“衍生工具”、“套期工具”、“被套期项目”待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