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4
浏览数
3044
我不娇气我只依赖
会计核算的内容是指特定主体的资金运动,包括资金的投入、资金的循环与周转、资金的退出三个阶段。资金在上述三个阶段的运动,又是通过一系列的经济业务事项来进行的。这里,经济业务事项包括经济业务和经济事项两类。经济业务又称经济交易,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和个人之间发生的各种经济利益的交换,如商品销售等。经济事项是指在企业内部发生的具有经济影响的各类事件,如计提折旧等。经济业务事项具体包括以下内容: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主要包括现金、银行存款以及其他视同现金和银行存款使用的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证存款等。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等。款项和有价证券是流动性最强的资产。如果款项和有价证券收付环节出现问题,不仅使企业款项和有价证券受损,更直接影响到企业货币资金的供应,从而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各企业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及时、如实地核算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及结存,保证企业货币资金的流通性、安全性,提高货币资金的使用效率。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财物是企业财产、物资的简称,是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且具有实物形态的经济资源,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以及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这些物资在企业资产总额中往往占有很大比重。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是会计核算中的经常性业务,也是发挥会计在控制和降低成本、保证财物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等职能作用的重要方面。因此,各企业必须加强对财物收发、增减和使用环节的核算,维护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前已述及,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人。支出是指企业所实际发生的各项开支,以及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收入、支出、费用、成本都是计算和判断企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主要依据。各企业应当重视收入、支出、成本、费用环节的管理,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核算收入、支出、费用、成本。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涉及到所有者、国家等方面的利益,因此,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和其他法规制度的规定,正确对财务成果进行计算和处理。七、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其他事项除上述六项经济业务事项以外的其他经济业务事项,也应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一腔孤勇和空梦
根据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有七项: 第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款项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视同现金、银行存款使用的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在途货币资金、信用证存款、保函押金和各种备用金。有价证券包括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和其他债券等。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直接影响单位资金的变化,因此,必须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 第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财物是指单位的财产物资,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商品等流动资产和房屋、建筑物、机器、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是单位资金运动的重要形态,因而是会计核算的经常性业务。加强对财物的管理,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成本,保证财物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第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从会计意义上讲,债权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引起的单位的现有权利或义务,其中,债权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其他应收款、短期投资、长期投资等;债务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票据、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应付工资、应交税金、应付利润、其他应付款、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反映了单位的资金周转情况,必须进行会计核算。 第四,资本、基金的增减。会计上的资本又称为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人对企业的净资产的所有权,是企业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余额,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基金主要是指机关、事业单位某些特定用途的资金,如事业发展基金,集体福利基金、后备基金等。资本、基金的增减都会引起单位资金的变化,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及时办理会计手续,进行核算。 第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对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来讲,是指它们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及他人使用本单位资产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讲,指经费的拨入。费用,对企业及营利性组织而言,是它们在生产和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耗费,对机关事业单位来讲,是经费的支出。成本,是指企业及其他营利性组织的对象化了的费用,即以产品为对象计算分配的费用。收入、费用、成本是单位资金运动的直接表现,必须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是单位在一定期间内经济活动的最终成果,也就是单位所得与所耗费或支出的配比,二者相抵后的差额,有的表现为盈余,有的则表现为亏损。财务成果是反映经营成果的最终要素,对它的计算和处理涉及到有关方面的经济利益,因此,必须及时进行会计核算。 第七,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这是指除了前面六项内容以外需要进行会计核算的内容。前面六项内容基本上涵盖了会计核算的主要内容,但由于会计环境纷繁复杂,经济活动及会计业务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仍有可能产生一些新的会计核算内容,如企业的终止清算,破产清算等这些业务的核算,也是会计核算不可缺少的内容。为了适应经济发展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要求,会计法将可能产生的新的会计业务事项以“其他事项”来概括,以保证各种复杂的经济活动都能够得到及时的核算和反映。
没有对象省了时间
根据《会计法》规定,下列经济业务事项应当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一)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及时、如实核算,加强监督管理1.款项是指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一般包括库存现金、银行结算户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以及各种备用金等。2.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如国库券、股票、企业债券和其他债券等。3.款项和有价证券是各单位中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各单位内部会计控制的重点。(二)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存货、固定资产等)经常性业务,降低成本、防止资产流失的重要内容财物(即实物资产),一般包括原材料、燃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在产品、自制半成品、产成品(或库存商品)等流动资产和房屋、建筑物、机器、设备、设施、运输工具等固定资产。(三)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大量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防范非法行为在债权债务环节的发生债权是单位未来收取款项的权利,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应收股利、应收利息、应收补贴款等。债务是指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单位承担并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单位的现时义务(切记,非现实义务)。包括各种借款、应付、预收款项及应交款项等。(四)资本、基金的增减——政策性强会计核算中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权益中的投入资本。基金,是各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而设置或筹集的、具有特定用途的专项资金,例如,政府基金、社会保险基金、教育基金等。(五)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收入、费用)——确定经营成果及其盈亏状况的直接依据,而且也直接影响其财务状况1.收入(1)企业收入,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让渡资产使用权等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但是,不包括为第三方客户代收的款项。(2)财政总预算收入,是指国家为实现其职能,根据法令和法规所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3)行政事业收入,是指各单位为开展业务活动,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2.支出(1)企业的支出,在正常生产经营活动以外的支出和损失。(2)政府的财政支出,是为实现其职能对财政资金的再分配。(3)行政事业单位的支出,表现为开展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资金耗费和损失。3.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按是否形成产品成本分为:(1)形成产品成本的生产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与产品有关,计入产品成本,并入资产负债表;(2)不形成产品成本的期间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与期间有关,计入某一期间,并入利润表。4.成本是指企业为生产某种产品而发生的费用,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是对象化的费用。如,外购材料的采购成本是指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外购存货所应负担的存货买价和应分摊的采购费用等。(六)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利润)财务成果主要是指企业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通过从事经营活动而在财务上所取得的结果,具体表现为盈利或亏损。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分配或亏损弥补等。(七)其他需要办理会计手续、进行会计核算的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