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家澍会计原理

闺蜜有好处带走不爱你的人
  •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2572

首页> 会计职称> 葛家澍会计原理

6个回答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ove傻小子love傻丫头

已采纳

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理论学派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西方众多的会计理论学派中,会计目标理论上的“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尤为引人注目,它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笔者认为,系统认识西方会计目标理论不同学派的会计思想,对于我国更新会计研究方法、构建会计理论体系以及推动会计实务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构建理论的方法与理论结构的起点西方会计研究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是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无论是归纳法、演绎法、伦理法、社会学法、经济学法等传统研究方法,还是事项法、实证法、系统法等所谓新的研究方法,不仅向人们展示了会计研究方法的多样性,而且为人们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会计理论,解开会计理论之谜提供了重要的认识论工具。可以认为,研究方法的多样性,是形成西方不同会计理论模式、不同会计理论学派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真正对西方会计理论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方法还是传统的演绎法(Deductive approach),因为按演绎法构建的会计理论至今仍强有力地指导着西方会计实务的发展。演绎法的主要特点是,从既定的基本概念或前提命题出发,逻辑地推导得出结论。虽然在演绎法下,推导结论的正确性取决于基本概念或前提命题的正确性,但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演绎法更能够保持理论结构的逻辑统一性和内在严密性,因此,演绎法深得西方会计界的普遍推崇。由于对演绎法下前提命题的选择不同,从本世纪60年代开始,西方会计界出现了两种构建会计理论结构的具体推理思路:一种思路是以会计假设为起点。逐步推导会计原则、准则和程序,即先研究会计假设,以此为起点推导和建立会计原则和准则,并以会计原则和准则来指导会计处理程序。例如,60年代初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所属的会计研究部发表的第1号和第3号会计研究文集“会计的基本假设”、“论广泛适用的企业会计原则”就遵循了这种思路;另一种思路是,以会计目标为前提推导出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即先确定会计目标,根据会计目标规定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然后研究财务报表的构成要素及其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准则。例如,70年代和80年代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所建立的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就采用了这种思路。仔细地审视这两种思路不难发现:以会计假设为起点的思路着眼于会计活动的环境和前提条件,强调会计假设、会计准则等理论范畴;而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思路则着眼于会计信息对决策的影响,强调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理论概念。两种思路都归属于规范性的演绎法研究范式。尽管在70年代以前,以会计假设为起点构成会计理论结构的思路颇为盛行,但是在70年代以后,以会计目标为起点构建理论结构的思路却逐渐深入人心,并占居了西方会计学界的主导地位。究其原因而言,我认为主要有两点:一是新技术、新理论和新学科的有力支持。70年代以后,新技术革命、决策理论、行为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的出现和发展特别是向会计领域的广泛渗透,使会计领域出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新图景,为一系列会计理论、会计思想和研究方法注入了新的活力,当然也为以会计目标为起点的思路提供了支持;二是会计目标自身所具有的内在属性。这表现在:会计目标具有连接外部环境和会计系统的属性,以此为起点能使外部环境与会计系统有机地协调起来,因为一方面,外部环境通过会计目标作用于会计系统,另一方面,会计系统又通过会计目标去适应外部环境的需要;同时,会计目标具有连接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的属性,以此为起点能够使会计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因为一方面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结构的最高层次,是决定会计理论结构中其他理论要素的基础,另一方面,会计目标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没有会计目标,会计实践活动就失去了方向。二、决策有用学派与经管责任学派会计目标理论在西方整个会计理论结构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是西方会计理论结构的起点理论,或者说构成了西方会计理论的理论基石。然而,由于对会计目标认识和理解上的分歧,会计目标理论存在着两个重要的学派,即“决策有用学派”和“经管责任学派”。让我们首先考察决策有用学派。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罗伯特。N.安东尼(RobertN.Anthony)、罗伯特。T.斯普劳斯(RobertT.Spruse)、E.S.亨德里克森等等,美国会计学会(AAA)、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也是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倡导者。其主要代表文献有:美国会计学会1966年的《基本会计理论》和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概念公告第1号“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决策有用学派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历史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在完全的市场条件下,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有大量可靠而相关的财务信息,而信息的提供又必须借助于会计系统,因此,会计系统必须以提供信息服务于决策为目标取向。在决策有用学派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资本市场化的加速发展、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能动反应以及信息理论和决策理论的出现,极大地强化了决策有用学派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决策有用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经营决策的基础;(2)强调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过多地强调信息使用者与公司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3)从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强调财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而不是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用性,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不过是为了对会计行为加以约束和限制,使其提供的信息于决策有用。经管责任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井尻雄士(Yuji Ijiri)、恩里斯特。帕罗科(Ernest J.parlock)等人,其主要代表文献有井尻雄士所著的《会计计量理论》。经管责任学派的思想早在会计产生之初就已经存在,但作为一种学派则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它的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理论的发展休戚相关。按照产权理论,资源所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有权对资源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通过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明确规定委托者和受托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这样,在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受托责任关系。而在公司制下,资源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十分明显,客观上要求会计系统反映受托经管责任,从而形成了以受托经管责任为目标取向的经管责任学派。经管责任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会计的目标是以恰当的方式有效反映资源受托者的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2)它强调会计人员与资源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的双重关系,将会计人员看成是处于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的中介角色,即会计人员从客观的立场上参与到委托-受托责任关系之中,反映受托经管责任及其履行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不受资源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根据美国会计学家E.J.帕罗科的观点,会计所反映的受托经管责任涉及到:是否遵守了公认会计原则,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内控制度来保全资源,是否经济有效地使用了委托者的资源,是否遵守了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是否实现了公司既定的目标;(3)强调编制会计报表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效性,而不象决策有用学派那样单纯强调会计报表内容本身是否有助于决策。

167评论

我是美人鱼不会劈腿

麦金西 美国会计学者 被誉为美国管理会计的创始人著作《预算控制论》(Budgetary control)《管理会计》(ManagerialAccounting)1922年,麦金西出版了美国第一部系统论述预算控制的著作《预算控制论》,全面介绍预算控制的理论。1924年,麦金西又公开刊印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管理会计”命名的著作《管理会计》杨纪琬中国著名会计学家。上海松江人,1917年11月出生,卒于1999年2月6日夏育成杨纪琬教授是新中国会计制度的奠基人之一,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岁月里,他在会计法制、会计制度建设、会计改革以及中外会计交流和会计教育等诸多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是我国会计界的一代伟人。他去世后仍为中、外会计界人士所敬仰和怀念。为纪念杨纪琬教授,继承他的遗志,完成他的未竟事业,促进我国高级会计人才的培养,由李勇、冯淑萍、汪建熙、王世定、李爽等同志发起,经财政部领导同意, 2002年2月10日 ,中国会计领域的第一个奖学金 —— “杨纪琬奖学金”在北京设立。夏育成 男,1931年6月生,浙江省上虞市人。浙江国茂会计师事务所,所长,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大专文化,中共党员。从1950年起,他长期在浙江省省级商业部门从事财会工作,历任浙江省百货公司财会科长、浙江省商业厅财会处副处长、处长,1986年起,曾任杭州国际大厦理事、总经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财会管理特长,走自己特色的路,1992年退休后继续担任高级财会顾问。他早在1952年,财会工作成绩突出,就被评为浙江省国营贸易系统模范工作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曾多次被评为处级干部先进工作者,1988年评为高级会计师。40多年从事财会工作,精通财务,善于经营、严格管理、事业心强是突出的特点,在浙江省会计界和全国商业系统会计界均有相当知名度。现任中国商业会计学会、浙江省会计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商业会计学会会长。葛家澍 葛家澍(1921~ ),1921年3月生于江苏兴化市昭阳镇。1940年就读于江苏学院,1942年转学厦门大学,1945年厦门大学会计学系毕业,获厦门大学商学士学位。大学毕业后留校任助教、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在校内历任会计核算教研室副主任、经济系副主任。1982年成立经济学院,被任命为首任经济学院院长。葛教授由于在会计学领域有较深的造诣,他的会计思想和观念被会计学术界,也被国家教委誉为“独树一帜“。所以,他是我国国家批准的第一批经济学(会计学)博士生导师(仅有两名)之一。也是国务院批准享受专家津贴的第一批专家之一。从1986年至今,他连续连任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他还是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经济)学科评议组第一届和第二届成员,财政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组成员。同时是福建省注册会计准协会的名誉会长,并受聘为西南财经大学荣誉教授;南开大学、西北大学、天津财经学院、江西财经学院、安徽财贸学院、中山大学、兰州商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江苏理工大学等多所院校的兼职或客座教授。谢霖 (1885-1969年)谢霖(字霖甫)教授,江苏武进人,男。我国会计界先驱,知名会计学者,我国会计师制度的创始人,会计改革实干家和会计教育家,中国的第一位注册会计师,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的创办者,中国会计改革的先驱 中国会计师制度的拓荒者。除担任中国银行、交通银行总会计、中央银行秘书长职务外,还先后兼任湖南明德大学、北京大学、上海商学院、光华大学、复旦大学、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四川大学、成华大学、川康农工学院、四川省会计专科学校等院校教授、以及光华大学商学院会计系主任、光华大学成都分校副校长等重要职务。李端生男,1957年6月生,山西原平人。教授。毕业于山西财经学院会计学系。现任山西财经大学会计系主任、硕士生导师。从事会计学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在财务、会计、审计理论研究方面成绩突出,先后在《会计研究》、《财政研究》、《生产力研究》、《财务与会计》。《财贸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中国经济文库》、《中国跨世纪改革发展文献》、《中国“八五”科学技术成果选》等。从教16年来,主编专业著作3部、合编、参编著作5部。共有3部著作、11篇论文分别获国内贸易部、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教委、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山西省社科联、山西省会计学会、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山西财经学院等单位的优秀科研成果奖。1996年主持完成了山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项目“山西电力建设资产管理问题研究”,提出的方案及建议被山西省计委、省电力局等部门采纳,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在中国中青年会计界、山西省会计界具有较大影响。李天民李天民,我国著名会计学家,中央财经大学退休教师,祖籍四川华阳,13岁就从军,随后前往日本留学,获得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学位。先后在南京“中国日报”任总编辑,国民党“中央军校成都分校”任教。1949年,李天民随溃败的国民政府到台湾。后曾任台湾政大历史系教授,对国学颇有研究。伍中信是我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发起人和重要代表人物,作品被誉为“中国会计学产权学派的奠基之作”,“财权流”已成为我国财务学的主流观点。多次荣获中国会计学会和省部级奖励并积极参与我国会计界和省内的各项社会活动。由于其社会影响和贡献,《光明日报》于2000年11月“名师剪影”作了专题介绍;《湖南日报》2001年11月22日以“用青春写就华章”进行了报道,并转载到中共中央统战部网站;湖南大学校报也以“年轻即是财富”为题作了报道;湖南省委统战部《联合》杂志以“云帆高挂,中国第一位财务学博士后的人生追求”对伍中信作了详细报道。我国会计界权威刊物《财务与会计》于2000年推出的“迈向21世纪中国年轻会计、财务、审计学者第一方阵”中,伍中信是整个方阵30位会计学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潘序伦因兄弟辈中排行第四,故又名秩五,宜兴丁蜀镇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是国内外颇负盛名的会计学家和教育家,被国外会计界誉为中国会计之父。杨端六对商务的会计制度进行了改革,并迅速实现扭亏转盈。郭沫若曾称赞他“在商务管着银柜子”,中国会计界称他为中国商业会计学的奠基人。

75评论

伪装已成性

1、阎达五

阎达五教授(1929年12月-2003年11月)生于山西祁县,1949年3月肄业于北平私立华北文法学院经济系,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夜大学。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建校至今,一直在该校工作,曾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

著作:《责任会计的理论与实践》、《社会会计》、《会计管理结构》等。

2、娄尔行

娄尔行生于1915年7月15日,祖籍浙江绍兴。1937年毕业于国立上海商学院(现上海财经大学)会计系,同年赴美国密歇根大学企业管理研究生院深造,1939年毕业,获企业管理硕士学位(MBA)。 学成回国后,他立志报效祖国。

著作:《基础会计》、《审计学概论》等。

3、葛家树

葛家树,男,1921年3月出生于江苏兴化,1945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商学院会计系。现为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厦门市政协顾问,西南财经大学荣誉教授、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山大学、天津财经学院和江西财经大学等10余所大学兼职教授。

著作:《西方财务会计理论》、《会计学基础》等。

4、杨纪琬

杨纪琬教授,我国社会主义会计制度的奠基人,著名会计理论家、教育家,注册会计师制度重建和恢复的创始人。曾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兼法制委员会委员,证监会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成本研究会副会长,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著作:《会计理论探索丛书》、《经济大辞典: 会计巻》、《中国现代会计手册》 等。

5、杨汝梅

杨汝梅(1899年8月22日—1985年9月8日),字众先,河北人,会计理论家、会计教育家,中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无形资产理论研究的开创者,首位列入《世界名人录》的中国会计学家。

著作:《商誉及其他无形资产》、《商誉及其会计处理》等。

42评论

花落相思尽

初期中国的会计被分为南派和北派。南派的代表人物是厦门大学的葛家澍前辈(已去世),主张信息系统论,认为经济信息系统是会计的本质。北派的代表人物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阎达五前辈(已去世),主张管理系统论。为经济管理活动是会计的本质。现在的中国会计是综合两位前辈等的观点。但是国际上倾向于南派。厦门大学也是活跃在中国会计上的先驱学校。

20评论

没有月亮星星不会耀眼没有星星月亮也会寂寞

1、牛明艳:财务指标体系应用研究——基于现金流量信息(江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年版)。

2、萧维:企业资信评级(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3、袁敏:资信评级的功能检验与质量控制研究(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版)。

4、肖舟:中国工商银行信贷制度变迁研究(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5、朱顺泉:中国企业资信评级方法及应用研究(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1年版)

6、潘永泉、杨志英、张敬秀:基于人工智能方法的企业资信评级(中国控制与决策学术年会论文集2004版)。

7、黄爱华:企业资信等级的熵权评估模型研究阴(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7年版)。

8、邵海清、袁春振:对我国企业资信评级指标体系的探析(理论学刊2005年版)。

9、陈志斌:基于价值创造的企业现金流管理研究(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年版)。

10、晏静:现金流量信息功能研究:理论分析与实证(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1、娄尔行:《基础会计学》(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2、朱小平:《初级会计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3、陈少华:《会计学原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4、乔世震:《会计案例》(中国财经出版社1999年版)。

13评论

心碎的声音多么动听

会计学上人民大学在早期有贡献,在二十年里持续做出贡献最大的,是厦门大学会计系。而现在是上海财经大学在实证理论方面的贡献最大。

52评论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