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数
5
浏览数
9816
时光你走慢点
1,企业合并分为控股合并(A+B=A+B),吸收合并(A+B=A),新设合并(A+B=C)。控股合并中分录(站在合并方角度)中才有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吸收合并分录中借方是被合并方的资产,贷方是被合并方的负债,是没有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的。而企业合并以外的方式包括合营,联营,没有报价。取得被投资企业的股权时会有长期股权投资这个科目。2,取得长投的时候有关费用的处理方式不同(当然这里是讲与取得相关的直接费用)。合并的时候相关直接费用是计到当期损益的。而合并以外的方式是计到合并成本中 。为什么呢?因为合并的时候可能产生商誉(当然这是对于非同一控制下而言)。商誉=合并方付出东西的公允价与取得对方净资产份额公允价的差额。如果把直接相关费用算到合并成本中,就是合并方付出东西的公允价里,商誉就会虚增,资产就会虚增咯。而商誉是不辨认的,费用很明显是可辩认的。所以合并的直接相关费用要计到当期损益中去。而合并以外的方式计到合并成本中。3,企业编制合并报表的时候,以合并方式取得的,要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而合并以外方式取得的,不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内。这仅是我个人的见解。可能解释不全面。
陪你校服到婚纱伴你青丝至白发
2017注册会计师《会计》考点之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
你知道什么是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吗?你对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处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1.非同一控制下控股合并的处理
①购买日的确定:
购买日是购买方获得对被购买方控制权的日期,即企业合并交易进行过程中,发生控制权转移的日期。同时满足了以下条件时,一般可认为实现了控制权的转移,形成购买日。有关的条件包括:
1)企业合并合同或协议已获股东大会等内部权力机构通过,如对于股份有限公司,其内部权力机构一般指股东大会。
2)按照规定,合并事项需要经过国家有关主管部门审批的,已获得相关部门的批准。
3)参与合并各方已办理了必要的财产权交接手续。作为购买方,其通过企业合并无论是取得对被购买方的股权还是被购买方的全部净资产,能够形成与取得股权或净资产相关的风险和报酬的转移,一般需办理相关的财产权交接手续,从而从法律上保障有关风险和报酬的转移。
4)购买方已支付了购买价款的大部分(一般应超过50%),并且有能力支付剩余款项。
5)购买方实际上已经控制了被购买方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享有相应的收益和风险。
②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在购买日应当按照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作为形成的对被购买方长期股权投资的初始投资成本,借记“长期股权投资”科目,按享有投资单位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借记“应收股利”科目;按支付合并对价的账面价值,贷记有关资产或借记有关负债科目,按其差额,贷记或借记有关损益类科目(资产处置损益)。
③购买方为取得对被购买方的控制权,以支付非货币性资产为对价的,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应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计入合并当期的利润表。④按发生的直接相关费用,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注意:以下两种情况除外:
a.发行权益性证券作为合并对价的,与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应自所发行权益性证券的发行收入中扣减,在权益性工具发行有溢价的情况下,自溢价收入中扣除,在权益性证券发行无溢价或溢价金额不足以扣减的情况下,应当冲减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b.以发行债券方式进行的企业合并,与发行债券相关的佣金、手续费等应计入负债的初始计量金额中。
2.非同一控制下吸收合并的处理
①购买方在购买日应当将合并中取得的符合确认条件的各项资产、负债,按其公允价值确认为本企业的资产和负债;
②作为合并对价的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在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的差额(实为资产处置损益),应作为资产的处置损益计入合并当期的利润表;
③确定的企业合并成本与所取得的被购买方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差额,视情况分别确认为商誉或是作为企业合并当期的损益计入利润表。
似我悲伤
您好!很高兴能够为您解答! 100%控股合并与吸收合并不是同一回事。控股合并:A + B = A + B吸收合并:A + B = A区别一,从形式上看。控股合并后,被合并公司为子公司,合并前后母子公司任然存在;吸收合并后,被合并公司将不存在。吸收合并的关键点也在于被吸收公司将不存在。区别二,从财务报表来看。控股合并后,母公司个别报表上不会将子公司的资产负债列示;吸收合并后,被吸收公司的所有资产负债一并列在了吸收方的个别报表上。 企业合并分为三类,吸收合并、新设合并、控股合并。控股合并不论控股权达到多少,都与新设合并类型不同。 A公司控制方取得了B公司100%股权,并不代表B公司将会消失。举个不恰当的、片面的例子,可能将来控制方会将B公司的股权对外出售20%,只保留80%;若是100%控制之后,B公司就会消失,那么将来出售的这20%股权,还必须得重新设立B公司,然后再出售,这是不切实际的。 希望能够帮助您理解!
优质会计职称问答知识库